天天看點

羅常培:中國語言學界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

他100年前畢業于北京大學中國文學系,90年前加盟國立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曾與著名語言學家趙元任、李方桂并稱中國語言學界“三巨頭”,他曾任北京大學中國文學主任,也是西南聯大時期中國文學系主任,其麾下有朱自清、聞一多、劉文典、楊振聲、唐蘭、王力等著名教授,可謂是大師雲集,建國初期曾參與籌備了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并出任第一任所長,他也是《中國國文》總編輯,還參與制定了《漢語拼音方案》,他就是中國語言學界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羅常培。

羅常培:中國語言學界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

羅常培

羅常培(1899—1958)字莘田,滿族正黃旗,北京人,1899年8月9日出生于北京一個沒落的封建家庭,從小就勤奮刻苦讀書,以期能重振家庭,曾就讀于西城第四區私立第二國小堂。

羅常培:中國語言學界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

羅常培(二排右五)在私立第二國小堂合影

羅常培于1910年考入京師公立第二兩等國小堂時,曾與舒慶春(即老舍)同學,兩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并由此結下終生友誼,他們經常放學一起到小茶館裡聽說書,由于舒慶春幼年喪父,全靠母親替人洗衣養家,是以聽書的錢幾乎都是由羅常培掏腰包。

1913年,羅常培考入京師公立第三中學校,其好友舒慶春則是1914年考入,二人再次成為中學同學,羅常培在讀中學時,就已經涉獵了《通鑒》、《史論》、《曆代名臣言行錄》等書籍,而且還學會了“速記”的技能,每分鐘能速記140個漢字。

羅常培于1916年考入北京大學中國文學門,而舒慶春因家境貧寒考入了北京師範學校,因為那時讀師範可免收學費和膳食費,并提供制服、書籍及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羅常培入學不久,蔡元培在北洋政府教育總長範源濂力邀之下,于1916年12月出任北京大學校長,以“循思想自由原則、取相容并包之義”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相繼聘請了胡适、陳獨秀、李大钊、劉半農、黃節、吳梅等人到校任教,與原有教授黃侃、辜鴻銘、劉師培、錢玄同等人構成中國文學門雄厚的師資力量。

羅常培中學時期喪母,大學期間喪父,生活日趨窘迫,他堅持每周三次到衆議院擔任速記員補貼家用,羅常培于1919年從北京大學畢業時,中國文學門被改為中國文學系,他又到哲學系學習了兩年,師從傅銅等教授學習西方哲學,傅銅是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的學生,1920年羅素到中國通路時,傅銅曾全程陪同并擔任翻譯,羅常培系統地接受了西方學術思想和治學方法的熏陶和訓練,在哲學系就讀期間與朱自清、顧颉剛、潘菽、朱謙之、楊晦等人成為同學。

羅常培:中國語言學界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

羅常培畢業照

羅常培于1921年從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後,應聘到天津南開中學任國文教員,1922年被京師公立第一中學(今北京第一中學)聘為國文教師兼總務長,1923年至1924年期間還曾擔任代理校長,1924年5月傅銅出任西北大學校長時,羅常培應邀出任西北大學教授,當年7月該校舉辦了一個“暑期學校”,傅銅邀請了魯迅、吳宓、王同齡、蔣廷黻、李濟、陳定谟等十幾位大學教授到西北大學講學。

羅常培:中國語言學界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

羅常培在西北大學

由于傅銅在西北大學的任期隻有一年,在其辭職後不久,羅常培也離開了西北大學,于1926年底前往私立廈門大學任教授,開設了經學通論和中國音韻史等課程,當時魯迅、林語堂、顧颉剛等人也在廈大執教,期間羅常培收到從英國寄來的書稿,這就是老同學舒慶春利用業餘時間寫出的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羅常培自認為自己不是作家,便将書稿轉交給魯迅幫助審閱,《老張的哲學》最初在《小說月報》上連載,作者署名為老舍,老舍之名由此譽滿中外。

羅常培:中國語言學界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

羅常培在廈門大學與同仁合影

1927年初春,羅常培應朱家骅之邀,前往剛組建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任教,并于1928年出任系主任,同年任文學院院長的傅斯年受蔡元培之聘,籌備建立國立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羅常培也參與了籌備工作,1929年春該所從廣州遷往北平北海靜心齋時,羅常培辭去中山大學教職,與趙元任、李方桂一起被聘為曆史語言研究所語言組專任研究員,并緻力于音韻學和現代漢語方言的研究,開展現代漢語方言的調查,其研究成果頗豐,相繼完成了4部學術專著及14篇學術論文,并編寫了《漢魏六朝韻譜》、《經典釋文》等著作。

羅常培:中國語言學界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

羅常培在中山大學

1931年初,在齊魯大學教書的老舍寒假回到北京,羅常培與老舍相聚小酌,并将尚在北平師範大學國文系讀書的胡絜青介紹給老舍相識,二人經過幾個月的交往于當年4月訂婚,并于7月29日在燈市口附近一家旅館結婚,羅常培自然是這對新人的證婚人。

從1931年起,羅常培應蔣夢麟之邀兼任北京大學教授,1934年4月曆史語言研究所由北平遷往上海曹家渡小萬柳堂辦公,不久又遷入南京北極閣辦公,羅常培沒有随史語所南遷,而是繼續留在北京大學任教授,1934年又出任中國文學系主任。

羅常培:中國語言學界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

羅常培在長沙臨時大學

“七七事變”前後,羅常培随北京大學南遷湖南長沙,在國立長沙臨時大學中國文學系任教授,不久又随學校從長沙遷往昆明,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中國文學系任教授,這時系主任由朱自清出任,1939年底朱自清因健康原因辭去系主任後由羅常培繼任,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是由清華、北大、南開三校中文系的組合而成,可謂是名教授如雲,能夠執掌系主任者,隻能說明其人格魅力和學術聲望出衆。

羅常培:中國語言學界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

左起:朱自清、羅庸、羅常培、聞一多、王力

羅常培将聯大中文系主任一職交卸給聞一多,于1944年經印度前往美國,先後在樸茂納大學和耶魯大學擔任通路教授,此前羅常培從未出過國,這對一個大學教授來說,絕對是一個短闆,而此次美國之行,既是為了學術交流,也含有鍍金的成分,1946年老舍應美國國務院之邀赴美講學一年,羅常培與老舍經常有機會相見,享受難得的短暫聚會。

羅常培:中國語言學界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

羅常培(中)與老舍(右)在美國留影

1948年秋,羅常培回到北平,繼續出任北京大學教授并任文科研究所所長,對未能評上國立中央研究院院士而耿耿于懷,因為趙元任和李方桂都已經當選院士,而作為“三巨頭”之一的羅常培卻被落下,頗有顔面盡失的感覺,而他們三人的研究領域也都是相對獨立的,學術成果也不少,唯一的解釋就是不曾取得過洋博士學位。

羅常培:中國語言學界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

羅常培(前排左四)與中國文學系師生合影

在1949年十字路口的抉擇中,羅常培選擇留在了大陸,而趙元任和李方桂全都遠遁美國,當年曆史語言研究所的重要骨幹大多追随傅斯年去了台灣,而留下來的羅常培也獲得了新政權的重用,負責籌建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并出任第一任所長。

1952年8月,中國科學院評定了出首批特級研究員8人和一級研究員12人,在這二者相加的20人當中,幾乎都是自然科學領域的著名學者,隻有羅常培自己是人文學科領域的學者,他被聘為一級研究員,這是一個含金量極高的學術評定,這一年他還出任了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會員。

羅常培:中國語言學界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

1954年9月,羅常培被推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這是一種很高的政治榮譽,《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正是在這次會議上誕生了,1955年羅常培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1958年12月13日在北京病逝,年僅59歲。

羅常培的學術貢獻是多領域的,涉及到音韻學、漢語方言、語言學等領域,其主要學術著作主要有:音韻學方面有《中國音韻學研究》、《漢語音韻學導論》、《漢魏晉南北朝韻部演變研究第一分冊》、《十韻彙編》等;漢語方言方面有《廈門音系》、《臨川音系》、《唐五代西北方言》、《八思巴字與元代漢語》、《蓮山擺彜國文初探》、《貢山俅語初探》、《國内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概況》等;語言學方面有《普通語音學綱要》、《國音字母演進史》《語言與文化》、《北京俗曲百種摘韻》等。

羅常培:中國語言學界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

羅常培文集

羅常培在國小和中學時,都曾與老舍同學,可以說是從小長大的朋友,并保持了終身友誼,二人在做人上也有共同點,用老舍的話來講就是:“我們都恥于巴結人,我們總是以獨立不倚,做事負責相勉,志同道合,是以我們老說得來。”二人相聚在一起時拍攝了很多照片,就說明了兩人關系的不一般,羅常培去世後,老舍是治喪委員會的重要成員,并曾撰寫了一篇聲情并茂的《悼念羅常培先生》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閱讀,以了解老舍與羅常培的交往和友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