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罗常培:中国语言学界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

作者:林海青蛙

他100年前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90年前加盟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曾与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李方桂并称中国语言学界“三巨头”,他曾任北京大学中国文学主任,也是西南联大时期中国文学系主任,其麾下有朱自清、闻一多、刘文典、杨振声、唐兰、王力等著名教授,可谓是大师云集,建国初期曾参与筹备了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并出任第一任所长,他也是《中国语文》总编辑,还参与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他就是中国语言学界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罗常培。

罗常培:中国语言学界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

罗常培

罗常培(1899—1958)字莘田,满族正黄旗,北京人,1899年8月9日出生于北京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从小就勤奋刻苦读书,以期能重振家庭,曾就读于西城第四区私立第二小学堂。

罗常培:中国语言学界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

罗常培(二排右五)在私立第二小学堂合影

罗常培于1910年考入京师公立第二两等小学堂时,曾与舒庆春(即老舍)同学,两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并由此结下终生友谊,他们经常放学一起到小茶馆里听说书,由于舒庆春幼年丧父,全靠母亲替人洗衣养家,因此听书的钱几乎都是由罗常培掏腰包。

1913年,罗常培考入京师公立第三中学校,其好友舒庆春则是1914年考入,二人再次成为中学同学,罗常培在读中学时,就已经涉猎了《通鉴》、《史论》、《历代名臣言行录》等书籍,而且还学会了“速记”的技能,每分钟能速记140个汉字。

罗常培于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文学门,而舒庆春因家境贫寒考入了北京师范学校,因为那时读师范可免收学费和膳食费,并提供制服、书籍及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罗常培入学不久,蔡元培在北洋政府教育总长范源濂力邀之下,于1916年12月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以“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相继聘请了胡适、陈独秀、李大钊、刘半农、黄节、吴梅等人到校任教,与原有教授黄侃、辜鸿铭、刘师培、钱玄同等人构成中国文学门雄厚的师资力量。

罗常培中学时期丧母,大学期间丧父,生活日趋窘迫,他坚持每周三次到众议院担任速记员补贴家用,罗常培于1919年从北京大学毕业时,中国文学门被改为中国文学系,他又到哲学系学习了两年,师从傅铜等教授学习西方哲学,傅铜是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的学生,1920年罗素到中国访问时,傅铜曾全程陪同并担任翻译,罗常培系统地接受了西方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的熏陶和训练,在哲学系就读期间与朱自清、顾颉刚、潘菽、朱谦之、杨晦等人成为同学。

罗常培:中国语言学界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

罗常培毕业照

罗常培于1921年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应聘到天津南开中学任国文教员,1922年被京师公立第一中学(今北京第一中学)聘为国文教师兼总务长,1923年至1924年期间还曾担任代理校长,1924年5月傅铜出任西北大学校长时,罗常培应邀出任西北大学教授,当年7月该校举办了一个“暑期学校”,傅铜邀请了鲁迅、吴宓、王同龄、蒋廷黻、李济、陈定谟等十几位大学教授到西北大学讲学。

罗常培:中国语言学界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

罗常培在西北大学

由于傅铜在西北大学的任期只有一年,在其辞职后不久,罗常培也离开了西北大学,于1926年底前往私立厦门大学任教授,开设了经学通论和中国音韵史等课程,当时鲁迅、林语堂、顾颉刚等人也在厦大执教,期间罗常培收到从英国寄来的书稿,这就是老同学舒庆春利用业余时间写出的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罗常培自认为自己不是作家,便将书稿转交给鲁迅帮助审阅,《老张的哲学》最初在《小说月报》上连载,作者署名为老舍,老舍之名由此誉满中外。

罗常培:中国语言学界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

罗常培在厦门大学与同仁合影

1927年初春,罗常培应朱家骅之邀,前往刚组建的国立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任教,并于1928年出任系主任,同年任文学院院长的傅斯年受蔡元培之聘,筹备建立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罗常培也参与了筹备工作,1929年春该所从广州迁往北平北海静心斋时,罗常培辞去中山大学教职,与赵元任、李方桂一起被聘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语言组专任研究员,并致力于音韵学和现代汉语方言的研究,开展现代汉语方言的调查,其研究成果颇丰,相继完成了4部学术专著及14篇学术论文,并编写了《汉魏六朝韵谱》、《经典释文》等著作。

罗常培:中国语言学界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

罗常培在中山大学

1931年初,在齐鲁大学教书的老舍寒假回到北京,罗常培与老舍相聚小酌,并将尚在北平师范大学国文系读书的胡絜青介绍给老舍相识,二人经过几个月的交往于当年4月订婚,并于7月29日在灯市口附近一家旅馆结婚,罗常培自然是这对新人的证婚人。

从1931年起,罗常培应蒋梦麟之邀兼任北京大学教授,1934年4月历史语言研究所由北平迁往上海曹家渡小万柳堂办公,不久又迁入南京北极阁办公,罗常培没有随史语所南迁,而是继续留在北京大学任教授,1934年又出任中国文学系主任。

罗常培:中国语言学界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

罗常培在长沙临时大学

“七七事变”前后,罗常培随北京大学南迁湖南长沙,在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中国文学系任教授,不久又随学校从长沙迁往昆明,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任教授,这时系主任由朱自清出任,1939年底朱自清因健康原因辞去系主任后由罗常培继任,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是由清华、北大、南开三校中文系的组合而成,可谓是名教授如云,能够执掌系主任者,只能说明其人格魅力和学术声望出众。

罗常培:中国语言学界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

左起:朱自清、罗庸、罗常培、闻一多、王力

罗常培将联大中文系主任一职交卸给闻一多,于1944年经印度前往美国,先后在朴茂纳大学和耶鲁大学担任访问教授,此前罗常培从未出过国,这对一个大学教授来说,绝对是一个短板,而此次美国之行,既是为了学术交流,也含有镀金的成分,1946年老舍应美国国务院之邀赴美讲学一年,罗常培与老舍经常有机会相见,享受难得的短暂聚会。

罗常培:中国语言学界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

罗常培(中)与老舍(右)在美国留影

1948年秋,罗常培回到北平,继续出任北京大学教授并任文科研究所所长,对未能评上国立中央研究院院士而耿耿于怀,因为赵元任和李方桂都已经当选院士,而作为“三巨头”之一的罗常培却被落下,颇有颜面尽失的感觉,而他们三人的研究领域也都是相对独立的,学术成果也不少,唯一的解释就是不曾取得过洋博士学位。

罗常培:中国语言学界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

罗常培(前排左四)与中国文学系师生合影

在1949年十字路口的抉择中,罗常培选择留在了大陆,而赵元任和李方桂全都远遁美国,当年历史语言研究所的重要骨干大多追随傅斯年去了台湾,而留下来的罗常培也获得了新政权的重用,负责筹建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并出任第一任所长。

1952年8月,中国科学院评定了出首批特级研究员8人和一级研究员12人,在这二者相加的20人当中,几乎都是自然科学领域的著名学者,只有罗常培自己是人文学科领域的学者,他被聘为一级研究员,这是一个含金量极高的学术评定,这一年他还出任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会员。

罗常培:中国语言学界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

1954年9月,罗常培被推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这是一种很高的政治荣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是在这次会议上诞生了,1955年罗常培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58年12月13日在北京病逝,年仅59岁。

罗常培的学术贡献是多领域的,涉及到音韵学、汉语方言、语言学等领域,其主要学术著作主要有:音韵学方面有《中国音韵学研究》、《汉语音韵学导论》、《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第一分册》、《十韵汇编》等;汉语方言方面有《厦门音系》、《临川音系》、《唐五代西北方言》、《八思巴字与元代汉语》、《莲山摆彝语文初探》、《贡山俅语初探》、《国内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概况》等;语言学方面有《普通语音学纲要》、《国音字母演进史》《语言与文化》、《北京俗曲百种摘韵》等。

罗常培:中国语言学界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

罗常培文集

罗常培在小学和中学时,都曾与老舍同学,可以说是从小长大的朋友,并保持了终身友谊,二人在做人上也有共同点,用老舍的话来讲就是:“我们都耻于巴结人,我们总是以独立不倚,做事负责相勉,志同道合,所以我们老说得来。”二人相聚在一起时拍摄了很多照片,就说明了两人关系的不一般,罗常培去世后,老舍是治丧委员会的重要成员,并曾撰写了一篇声情并茂的《悼念罗常培先生》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阅读,以了解老舍与罗常培的交往和友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