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三國大才子楊修的一人一口酥,看那信任與被信任的千年糾葛

作者:品茗論三國

人是一種社會性動物,社會屬性是其根本屬性。在社會交際中,人與人建立互信,是展開良好的社會關系的基石。其實,信任與被信任的話題,亘古有之,不信,你來看看千年前,三國才子楊修與枭雄曹操的一個小故事。

楊修何許人也?司隸部弘農郡華陰(今陝西華陰)人,太尉楊彪之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文學家。楊修為人恭敬,學問淵博,極聰慧,建安年間(196—220)被推選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後改任丞相府主簿。史載,“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内,事皆稱意”。

故事就發生在楊修擔任丞相府主簿期間。我們先來了解下這個時代背景。其一,丞相是指曹操,建安十三年,曹操以漢獻帝的名義廢除了三公,設定丞相職位,并被任命自己為丞相,大權在握。其二,主簿的地位極高,主簿是典型的文官,典領文書,辦理事務,大概相當于現在的秘書長。其三,曹操當時對楊修還是很信任的,《三國志》《曹植傳》記載:“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為太祖所器”,又有“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内,事皆稱意。自魏太子已下,并争與交好”,可見楊修在曹魏集團是多麼的受重視。一盒酥的故事,就是發生在這樣一個背景下,也就是故事裡的行為,讓曹操的信任化為烏有,并最終演化成一顆殺心。

從三國大才子楊修的一人一口酥,看那信任與被信任的千年糾葛

有一次,塞北進貢來一盒酥餅,曹操寫了“一合酥”三字于盒上,放在台上。楊修看見了,竟和衆人分食了。曹操心裡惱怒,問為何這樣?楊修答道:你明明寫了“一人一口酥”,我們不敢違背你的指令。曹操當時雖笑,卻“心惡之”。

從三國大才子楊修的一人一口酥,看那信任與被信任的千年糾葛

故事簡單,本質上是我們的楊大才子,玩了把文字遊戲,也許在他看來,這也就是一個文人間的遊戲風塵罷了。但是,明顯故事裡的另一位主角,卻不是這麼想的。曹操坐擁天下,金山銀山也不在話下,為啥為了一盒酥餅心惡之呢?根本原因就是在,楊大才子是丞相器重之人、信任之人,而楊修,卻在不經意間,辜負了這種信任,從此讓自己不再被信任,也間接引發了那人生的最後一聲歎息:“我固自以死之晚也。”

從三國大才子楊修的一人一口酥,看那信任與被信任的千年糾葛

信任與被信任,是一對生死冤家,糾纏千年。就好似雞生蛋蛋生雞的邏輯,信任與被信任,也是相輔相成。你對其他人的施加信任,事事以他的角度思量問題,那麼必然會收獲他對你的信任,進而成為被信任的那一個。但如果你自己都不信任對方,又如何讓對方為你掏心窩子呢?隻有信任,才能為你的長足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心理學上,有個信任效應,即不同身份的人說的同樣的話,閱聽人認為其正确的可能性是不一樣,越是信任的身份越是促使認同,反之亦然。其實,在社會交際中,也就是逐漸建立互信能幫助雙方更好的溝通、交流,節省時間成本。其實想想也是,如果楊修一直和曹操交心交肺,而曹操也對楊修的能力十分欽佩,那還會發生曆史上終以罪殺之的悲劇吧?

可惜時光不能倒流,但曆史的警鐘,也敲響在你我的心頭,多一份信任、多一份付出、多一份呵護,也是你當下的一分耕耘,換來不久的十分收獲。用信任和被信任的期盼,時刻與諸位共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