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曹操用三件事告訴我們:不想被淘汰出局,就要在這三方面反着來

曹操用三件事告訴我們:不想被淘汰出局,就要在這三方面反着來

現在無論在哪裡都是有競争的,而我們所說差别隻不過是競争的激烈而導緻的結果。衆所周知,三國時期是個亂世,這也就注定了它的競争是很慘烈的,導緻的結果就是冰冷的—生死存亡。曹操是個勝利者,但是這個過程是很艱難的,因為無論是哪個方面,他都比不過其他人,那麼他到底是怎麼一步步走過來,而使得自己不被這個亂世淘汰呢?追究其原因是因為這三個方面,他總是不按正常的套路來,這對現在的我們起着借鑒的作用,下面我們就根據曹操的執行個體,一起來談一談。

曹操用三件事告訴我們:不想被淘汰出局,就要在這三方面反着來

第一個特點是幹正經事時很低調,而幹表面工作時很高調,他的這個特點跟我們上面所講的是反着來的,仔細分類的話,所謂的正經事就是關于生死或者是發展的事情,而表面工作則指的是職責之内的,最經典的就是他殺楊修了。

我們其中要講的一個正經事就是曹操要退兵,這場大戰對于曹操是不利的。而且他都已經離開兩年了。他們都說曹操威脅其他人,而占據了很多的機會,但是卻忘了有多少的收益,就有多大的風險。在漢獻帝身邊,一直有着反對曹操的聲音,而他的軟肋也正是在這裡。一旦漢獻帝在他遠離時控制了局面,那麼曹操想要翻盤的機會是很小的。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曹操說出了雞肋,怎會想到竟然被楊秀悟出了,結果他就被殺了。這樣就引出了另外一件正經事,對于門閥士族的警惕,而楊秀便屬于這一類,而且他還參與到了他兩個兒子鬥争當中,這就是他的另外一件正經事,關乎他的生死存亡。是以曹操就非常高調的宣布,楊修擾亂軍心,是以我要殺你,這是我的職責,如果不殺你的話,就正不了軍心。但是隐藏在背後的原因是曹操的那兩個軟肋,是以他死的一點兒也不冤。

曹操用三件事告訴我們:不想被淘汰出局,就要在這三方面反着來

像這樣的事情,曹操曾經幹過很多次,就像官渡之戰中,他跟荀彧有書信往來,探讨一些正經事。但表面上他高調的鼓勵士兵,不要急,半個月之内,我肯定會打敗袁紹,到時候你們就不用這麼辛苦了,但一會兒,他又會跟将領一起研究到底如何幹掉他。

當他幹掉以後,搜出他手下很多人都跟袁紹有過書信往來,他看也不看,就讓人燒掉,說連我那個時候都沒有底,就不要說你們了,我原諒你們了。是以你看,這就是他的厲害之處了。

第二個特點是他做事不留餘地,但心思卻很細膩。在三國演義中,都說劉備愛哭鼻子,但從曆史上來講,曹操确是很愛哭的,他會哭很多人,從曹操這一系列的哭當中可以看出,他待人是很細膩的,跟我們所認識的喜怒不形于色是完全不一樣的。他這種很有人情味的特點,是它的魅力所在。同時沖消了他做事不留餘地的影響。最經典的案例則是在官渡之戰時,他偷襲了烏巢,而這個巢的大将叫淳玉瓊,他跟曹操一樣在漢靈帝時期,是将軍之一,後來被袁紹收服了,在偷襲之後,他割掉了淳于瓊以及他手下的鼻子,但卻放了他的手下,殺了他。放了他手下,是給袁紹大軍制造混亂去了,一是可以動搖軍心,。二是他們看到這些沒鼻子的士兵會對其他士兵産生一種視覺沖擊,為什麼他那麼多的軍隊仿佛一天内就被打垮,而且被俘了那麼多人?這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哪怕戰争結束以後,他親自祭奠袁紹時,他卻哭了。

曹操用三件事告訴我們:不想被淘汰出局,就要在這三方面反着來

而他這樣子反着來也可以說明他是個危機意識很嚴重的人,他必須要改變這個局面,該下手時必須要下手,而且人和事一起來,畢竟事在人為,誰又能分得那麼清楚呢?但隻要局面得到改觀,他就又恢複了,其實他是很理性以及冷靜的。

第三個特點則是他信任以及願意把權力給敢懷疑自己的人。首先,敢懷疑自己并且表達出來的人才是你應該珍惜的手下,因為懷疑是另一種驗證方式,敢于表達出來則是對于你的信任。最經典的一個例子就是張遼反對曹操的決策。在曹操決定征讨烏丸的時候,他是不贊成的,他表示,這個地方不能離開人,因為還有劉表,萬一他和劉備一起偷襲呢?曹操否決了他的想法,認為劉表不敢,而劉備也沒有這個實力,是以他就帶着張遼一起出征了,而當曹操帶着一部分精兵占領了白狼山以後,面對不斷而來的大軍,曹操再次問張遼,現在該怎麼辦呢?張遼給他的提議是因為烏丸的根基沒有很穩,如今他不知道咱們到了什麼樣的程度,是以就應該一鼓作氣的擊敗他們。于是曹操二話不說就把指揮旗交給了張遼。意思也相當明顯了,你可以指揮所有的大軍,當我不存在。這樣的一份信任,給了張遼很大的鼓勵。是以張遼打敗了烏丸大軍,取得了勝利。你看,曹操就這麼敢反着來。

曹操用三件事告訴我們:不想被淘汰出局,就要在這三方面反着來

許多的經驗都告訴我們,不能重用懷疑自己的人。例子是一個名叫張郃的人,當初他得知曹操偷襲以後,他就很反對去劫曹操的大營,他的建議是救援,可袁紹不聽,反而派張郃作為主将,去攻打曹操的營,結果他敗了。隻因為少了對他信任以及放權,反而相信另外的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