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單身未婚,是200個娃的“媽媽”,和李佳琦直播5分鐘沒賣貨

作者:淘寶神人
我單身未婚,是200個娃的“媽媽”,和李佳琦直播5分鐘沒賣貨

美好的童年治愈一生。

文/姜雪芬

編輯/範婷婷

羅應鳳剛成為“童伴媽媽”的時候,去一些沒有媽媽的家庭,問小孩子:“你媽媽呢?”

“我媽媽跑了”、“我媽媽不要我了”、“我媽媽離婚了”,小孩總會回答得很坦然。

認識了很多這種孩子,羅應鳳經常感慨:“小孩子對不幸的感覺力是遲鈍的,但是這種傷痛又會伴随他們一生。”

小時候,父母要出去務工,羅應鳳變成了留守兒童。因為家離讀書的地方太遠了,走路要2~3個小時,她被寄養在姨媽家裡讀國小。

我單身未婚,是200個娃的“媽媽”,和李佳琦直播5分鐘沒賣貨

去年她回到故鄉,機緣巧合加入了中國扶貧基金會“童伴媽媽”項目,當起200多個留守兒童的“童伴媽媽”,主要工作就是關注他們成長,陪伴他們,發現問題傳遞資訊,協調資源解決問題。

她說:“我在他們身邊承擔那麼一點點小小的作用,就會很開心。”

以下是羅應鳳自述:

2020年5月,我第一次聽到“童伴媽媽”這個詞,第一反應是,讓我一個小姑娘去做一個媽媽,我不太能接受啊!

大學畢業後,我在外貿公司當翻譯,那時和國外客戶溝通,談跨國貿易。要不是疫情,公司業務走了下坡路,我也不會失業待在家。因為回到老家後也沒事幹,就順便幫在外地打工的哥哥嫂子照顧倆孩子。

我家是異地扶貧搬遷戶,街道辦負責人常來走訪,詢問我們工作、生活狀況,知道我正失業,就提起了童伴媽媽項目。一開始我心裡很抵觸,但是接下來兩天,看了關于項目的資料,那些留守娃娃們的笑容讓人印象深刻。我就尋思着,看小孩子嘛應該也不是啥難事,而且還有一份補貼維持生活,就這樣去應聘了。

我單身未婚,是200個娃的“媽媽”,和李佳琦直播5分鐘沒賣貨

教育訓練完之後,我就直接上崗了。實際上,這份工作并不是簡單的看娃,第一天上班,我就去社群走訪。出發前我還準備了問題,比如問小朋友讀幾年級,有沒有好朋友,喜歡啥歌什麼美食等,到了後發現很多問題都用不上。第一個走訪的家庭有四個孩子,大概都是上國小的年紀,他們的媽媽已經去世了,父親常年卧病在床。

當時很心疼這幾個孩子,問他們怎麼煮飯,誰來照顧爸爸,那個年紀八九歲的小姑娘回答“大家自己煮飯吃,一起照顧生病的爸爸”。

看着那個小姑娘,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我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在家裡種地,7歲時他們就外出打工了,隻有過年才回來。後來我被寄養到了親戚家,那幾年最大的願望就是爸爸媽媽能陪在我身邊。

都說美好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來治愈。眼前這些孩子們,靠低保生活,早早扛起家庭重擔,就希望他們能夠在溫暖關愛中長大,沒有孤獨。

我單身未婚,是200個娃的“媽媽”,和李佳琦直播5分鐘沒賣貨

接下來幾天,我又走訪了很多留守家庭,留守娃娃的年紀都在6~10歲。和小朋友打交道,沒有精神負擔,不像在公司上班時有很多條條框框,更像交朋友。大人和小孩子都是平等的,不能擺出一副我要教育你的樣子,我會邀請他們一起玩。比如六一兒童節的時候,童伴之家舉辦活動,就邀請他們參加演出等,會收到熱情的回應。

我所在的社群大約有1500個0~18歲的孩子。特别小的嬰兒有監護人照顧,大點的孩子在外地讀書,是以日常需要照顧的留守兒童約有200個。一次主題活動下來,能接觸到100個小朋友。活動演出前,給小朋友們化妝,演完拍照,一來二去就和他們熟了。

有些娃娃比較内向,一開始問他問題都不跟我講話的,現在見到我大老遠就會打招呼,叫我“羅姐姐”。

被喜歡是一件讓人很開心的事情。

小朋友們不清楚我這個“童伴媽媽”到底是如何被派來的,他們也不知道阿裡巴巴公益寶貝、中國扶貧基金會。活潑的小朋友會操心我的個人生活,老問我結婚了沒有,還要給我介紹男朋友,說喜歡大家一起在童伴之家的日子。

我單身未婚,是200個娃的“媽媽”,和李佳琦直播5分鐘沒賣貨

當然,做“童伴媽媽”的日子也不全是歲月靜好,時不時要面臨崩潰。

有一次兩個小朋友打架,打得很激烈,一個掄錘一個要拿家夥什。其他娃娃跑來找我,我和幾個孩子費勁才把倆人拉開,他們一個在旁邊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另一個使勁兒說是對方先動手。

上來就批評他們肯定不行,都哭成這樣了也聽不進去。平複了他們情緒後,我才搞明白倆人争自行車玩,說好的各玩十分鐘,結果一個說騎滿了時間,一個說沒有。耐心跟他們講道理,遇事要溝通,不能動手打架,他們最後握手言和,同意以後不用暴力解決問題。

我單身未婚,是200個娃的“媽媽”,和李佳琦直播5分鐘沒賣貨

和他們在一起溫馨的時光更多。小朋友的世界很美好,你真心對他們,他們就會感受到。快過年的時候,童伴之家舉辦活動延遲了一會兒,天黑後幾個小朋友執意要送我回家。他們覺得平常都是我保護他們,他們也想保護我。

被接受并不難,要用心。有個小朋友總是獨來獨往,後來發現他聽力不好,會說的詞也不多,很少講話。他媽媽已經改嫁了,爸爸常年在外打工沒時間帶孩子,平常都是奶奶帶他。由于先天性的聽力障礙,語言系統也沒有得到鍛煉,小朋友蠻孤獨的。

我就溝通了惠水縣殘障人士聯合會,為這個孩子申請了一副助聽器。現在他在路上見到我都會開心地招手,也開始跟人聊天了。

每次聽到他講話,就覺得心裡暖暖的。

我從沒想到,童伴媽媽還能和李佳琦一起直播。

我單身未婚,是200個娃的“媽媽”,和李佳琦直播5分鐘沒賣貨

11月4日晚上,那可是直播的黃金時段,我居然和李佳琦一起做了5分鐘直播,這場直播共有2000多萬人觀看,千萬人點贊,大家說喜歡我拿着的小朋友們的畫作,還誇“好棒”、“好樣的”,我都有點不好意思了。

項目的背後其實有很多人都在努力。“童伴媽媽”項目是由中國扶貧基金會在2015年底啟動的,2018年,這個項目成為阿裡巴巴公益戰略合作項目,很多愛心網商都參加了公益寶貝,他們捐贈的款項給了留守兒童很多幫助。

2019年,“童伴媽媽”項目來到了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縣,現在縣裡已經有5個童伴媽媽了,服務5個村(社群)。

我也會關注其他的童伴媽媽,看到她們經常入戶走訪,對孩子們的愛好了如指掌,帶着他們玩非洲鼓、打籃球,還舉辦羽毛球比賽。去年,我買了一些節日用品,教孩子們做燈籠、窗花,想讓他們多了解中國文化。

小朋友們熱情很高,活動結束後還追着我問在哪裡買的燈籠,還透露了自己的小秘密:在攢錢,攢夠了也買一個燈籠,等爸媽回家過年時送給他們。

今年雙11,公益寶貝也更新了,我在電商平台搜尋“公益寶貝”,就進入公益活動頁面,能看到自己的“愛心足迹”,“累計貢獻”、“參與項目”等資訊。前幾天我還去參加了釋出會,看到了愛心商家捐贈排行榜。

我單身未婚,是200個娃的“媽媽”,和李佳琦直播5分鐘沒賣貨

現在童伴媽媽項目已經為覆寫了7省,79縣,919村,52.5萬名鄉村兒童找到了“媽媽”,我的“同行”們更多了。

現在我在網上買東西,經常會看一下有沒有“公益寶貝”。因為每買一個公益寶貝,(商家)随手就捐0.02元(一份”公益寶貝”的設定為2分錢及以上),雙11買買買的同時,我也能傳遞愛心。

小朋友總會長大,未來怎麼樣我也不知道。但我想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繼續陪伴留守兒童,守護好他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