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蜂巢幽靈》成年人能看見幽靈嗎?

兒童與成人的差別也許在于年齡,也許在于生理狀況,又或者基于看待世界的不同角度。經過西班牙内戰與獨裁的維克多·艾裡與其他許多經曆過戰争的導演一樣,試圖通過兒童視角觀察成人世界。

《蜂巢幽靈》這部影片本身充滿着政治隐喻,雖然藝術無法完全脫離政治,但政治訴求也并非藝術的單一進制素,每次看到一部充滿政治隐喻的片,我都試圖挖掘裡面的電影元素,它首先必須是一部可供解讀的電影,才能承載其政治訴求。

《蜂巢幽靈》成年人能看見幽靈嗎?

《蜂巢幽靈》

于是,電影作為視窗,提供了一種可供觀賞的途徑,正如片中提供的“透明蜂巢”,它變成了一種載體,承載了成人和孩子的不同視角。

玻璃

影片中蜂巢的第一次出現,伴随着成年人對蜂巢的剝奪和制作,然後變成了一個裝在玻璃容器中的透明蜂巢,它集展示和炫耀于一身,如同一個商品,隻是成年人私欲的産物。

《蜂巢幽靈》成年人能看見幽靈嗎?

成年人随之對蜂巢中的蜜蜂下了定義:進行不間斷的無用勞動,然後安靜死去。

成年人的力量足以讓他毫不費力地控制和觀察,對待蜜蜂,對待孩子,他要做的就是觀察然後下定義,成人與兒童的視角如同被玻璃隔離,雖然相見,卻無法交流。

而在畫面的鏡頭中,一家人從來沒有出現在同一個鏡頭裡,單人鏡頭的跳接産生了一種奇妙的間離感,讓人懷疑電影本身時空的準确性,兒童與成人之間的對視和交流,似乎真的不存在。

《蜂巢幽靈》成年人能看見幽靈嗎?

大量的單人鏡頭

導演通過各種方式,制造了成人與兒童的隔閡。陽台上的蜂巢型玻璃窗,差別出了兩個不同的世界,在孩子眼中,蜂巢的外面是他無法了解的世界,他隻敢眺望,但卻不敢探索眼前這個未知的世界,或者說,蜂巢外發生的,與兒童并無瓜葛,但成年人,習慣性地來到窗外,眺望眼前他未知的世界,卻加以評論,就如同他對蜂巢的評論一樣。

《蜂巢幽靈》成年人能看見幽靈嗎?

在這種成人和兒童視角的背後,似乎暗藏着導演對西班牙内戰和政治的了解。

蜂巢

蜂巢中的蜜蜂,與片中的兒童,有着天然的聯系。他們在各自的家庭中成長,不曾遠去,而兒童的活動範圍又是如此有限,許多80,90後也許都能回想起小時候,不曾出國,不曾垮省,也許幾年中自己的活動範圍和可探索的地方是如此地有限,那些“蜂巢”外的未知領域,似乎有無窮的力量可以把你吞噬。

《蜂巢幽靈》成年人能看見幽靈嗎?

片頭的那部著名恐怖片《科學怪人》正是對兒童視角的另一種隐喻。《科學怪人》中小女孩的不知者無畏,其實更像是另一種世界觀的展現,那便是兒童視角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成人的紛争和道德觀念對他們并不起作用。

《蜂巢幽靈》成年人能看見幽靈嗎?

就像看完影片的孩子說的那樣,其實并沒有什麼殺人事件,小女孩也沒有死,這一切都是虛假的。在電影開始前,片中的主持人也說了類似的話。畢竟在電影剛出現的時候,一段火車進站的錄像就吓跑了許多觀衆,導演在強調了電影的虛假性的同時,也暗示了兒童與成年人刻意“安排”的故事之間的隔閡。

《蜂巢幽靈》成年人能看見幽靈嗎?

兒童隻專注于眼前所見的事物,而成年人卻執着于幻想,影片中一個虛無缥缈的“士兵”支撐起了這條故事線,對于他們的母親來說,這個“士兵”是愛情和希望的寄托,而對于他們的父親來說,這個士兵是一個“假想”的情敵,而對于孩子來說,這個逃亡的士兵,就隻是一個普通人,一個傷者,無關道德的好壞與情感的代表。

《蜂巢幽靈》成年人能看見幽靈嗎?

逃亡的士兵

這一幕,像極了《科學怪人》裡小女孩與弗蘭肯斯坦以及村民的關系。

當我們觀察了影片的主體核心,成年人與孩子的關系之後,再回頭看背後隐藏的政治訴求,也許可以這樣去解讀:群眾(兒童)對于政治家(成年人)所編造的故事并沒有什麼興趣,他們所關心的,隻有發生在身邊的事。

《蜂巢幽靈》成年人能看見幽靈嗎?

幽靈與孩子

影片通過大量聲音,畫面的隔離,制造了兩者的界線,并在這個故事背後,隐藏了導演的訴求,但這種訴求始終隻是影片的其中一部分,就如成人和兒童一樣,如何觀看,是導演抛給觀衆的另一個問題,這個問題,隻能留給觀衆自己回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