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有沒有覺得華潤雙鶴很厲害?

作者:小北讀财報

我們今天要分析的是華潤雙鶴。通過前兩天的文章我發現,在心血管病治療領域,華潤雙鶴藥品的市場占有率很高,比如利尿劑、外周血管擴張劑、心髒病治療藥、抗高血壓等領域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這正印證了華潤雙鶴給人的印象:它在搭建慢病業務平台。實際上慢病業務平台收入已占其總收入的36.97%,核心産品〇号是基藥中服藥人數最多的複方降壓制劑産品。

此外,華潤雙鶴還有10個知名的過億單品;在專科業務平台中,在兒童營養打點滴中小兒氨基酸市場佔有率第一;在打點滴業務平台中,華潤的基礎打點滴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二。

這些标簽對華潤雙鶴來說都像是利好,是以我們今天就來看下它是不是名副其實。

你有沒有覺得華潤雙鶴很厲害?

華潤雙鶴的股東背景很硬,它是華潤醫藥(3320.HK)控股的企業。

華潤醫藥旗下擁有四家A股上市公司,華潤三九、華潤雙鶴、東阿阿膠以及将要完成收購的江中藥業。

我們來看下華潤醫藥的闆塊構成。

華潤三九主營藥品開發、銷售、中藥材種植等;

東阿阿膠是國内阿膠行業龍頭老大,品牌力和市場基礎強大;

江中藥業健胃消食領域的市場占有率達到了約70%,中成藥咽喉含片領域市場占有率約為25%;

華潤雙鶴則是一家化學藥生産企業,在降壓降糖等慢性病領域建構了自己的全品類産品線,并搭建專科業務、打點滴業務平台。

你有沒有覺得華潤雙鶴很厲害?

我們再來看下華潤雙鶴的股權結構。華潤雙鶴由北京醫藥集團直接控股,北京醫藥集團隸屬于華潤醫藥集團有限公司,最終由國資委控股。雙鶴藥業更名為華潤雙鶴,要從它的曆史說起。

華潤雙鶴1939年作為部隊藥廠誕生于太行山;1949年遷至北京後更名為北京制藥廠,後逐漸發展為化學藥綜合制劑企業;1997年在上交所上市;2010年随其原股東北京醫藥集團進入華潤旗下,2012年更名為華潤雙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為華潤集團醫藥闆塊下面的化學藥平台支柱企業。

有國資委做背書,雙鶴至少不會出現長生生物假疫苗類似的事件。選擇藥品的時候盡量選國企,體制裡的人一般不會冒圖财害命的險。

你有沒有覺得華潤雙鶴很厲害?

雙鶴目前仍處于業務轉型期,從以打點滴業務收入為主,逐漸提高非打點滴占比,提高盈利水準。2017年,雙鶴的各業務闆塊對企業的貢獻是這樣的:

1、慢病業務平台是公司規模最大的業務平台,也是公司主要的利潤來源。

2、專科業務雖然規模占比不大,但同比增長接近50%,将是公司未來增長的潛力來源。

3、打點滴業務調整轉型初步見到成效,銷售規模止滑回升。

你有沒有覺得華潤雙鶴很厲害?

我們用表格來簡單介紹下雙鶴産品的構成情況。

雙鶴有很多收入過億的單品,包括O号、硝苯地平緩釋片、糖适平、匹伐他汀鈣、小兒氨基酸等。

你有沒有覺得華潤雙鶴很厲害?

打點滴領域目前處于寒冬期。

全國範圍内的限打點滴政策仍在持續,在這種環境下,打點滴市場容量持續萎縮,再加上招标和議價的影響,打點滴企業進入微利時代,是以有的中小規模打點滴企業将被淘汰,行業集中度将繼續提高。

心腦血管病和兒科行業看好。

慢性病将構成疾病總體負擔的90%以上,2016年,慢病用藥市場規模已達7948億元。心腦血管病和癌症已成為人類健康的主要殺手。

據預測,未來我國兒童藥銷售還将繼續保持年均兩位數以上的增長速度。不同于我們那會兒,新生兒疾病、消化、呼吸及神經系統疾病已經成為熱點領域,花銷巨大。

那麼,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雙鶴提升盈利能力的突破口在哪裡?

看企業就像是看人。

有的人會把各種證書、各種工作經曆給你看,讓你覺得好厲害,我都沒聽過。但後來工作了,才知道一個人外在有過靓麗,内在就有多空虛;真正的有錢人不需要顯擺,表演給别人看的都是沒錢但虛榮的人。

前面整理了雙鶴這些東西,讓我覺得雙鶴好厲害。

去年雙鶴收入增長了16.87%,這個增速還是可以的。但是2013-2015年,雙鶴的收入都是負增長,而它扭負為正的主要原因來自它的收購。并且雙鶴在2018年的發展戰略中,将外延并購放在首位。

強者如恒瑞醫藥,目前也有三項并購事項在實施。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之下,并購有其合理性。雙鶴以産品獲得為目标,我想知道的是,雙鶴自身的研發能力如何?它自身能生産哪些産品?

你有沒有覺得華潤雙鶴很厲害?

遺憾的是,通過對比雙鶴與同行其他企業的研發投入情況,我并未發現雙鶴的研發投入有什麼優勢:低于行業平均;不如恒瑞,不如複星,不如信立泰。

你有沒有覺得華潤雙鶴很厲害?

雙鶴有多個收入過億元的單品,但遠沒到成為重磅藥的程度;重磅藥的誕生需要至少12-13年,花費至少20多億人民币,而且其間充滿了各種風險和不确定性,即便是恒瑞這樣的企業,也是從做仿制藥開始的。

然而,雖說前路艱難,像雙鶴這樣收入過60個億的企業,隻拿出2個多億做研發,比例太低了。

雙鶴有很多優勢,它在很多領域都有收入過億的單品;

雙鶴有很多提升盈利能力的方法,比如控制成本提高效率;

雙鶴還可以做很多的并購,擴大産品線,搶占更多的市場;

但是,雙鶴自己也知道,與杠杆企業相比,它的研發投入并不高。可能是因為研發見效太慢,但并購見效快的原因,大家在研發投入上都舍不得。

雖然很多藥品領域都可以看到雙鶴的身影,它的攤子鋪得很大,但總覺得它缺少自己可以依靠持續增長的東西。是以,做分析的時候,大家最好先問下自己,你會買它的股票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