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化周刊|收藏天下——漫話掐絲琺琅收藏

文化周刊|收藏天下——漫話掐絲琺琅收藏
文化周刊|收藏天下——漫話掐絲琺琅收藏

掐絲琺琅雙鶴香爐一對

掐絲琺琅是中國傳統工藝精品,起源于元朝,屬琺琅器品種之一,一般特指銅胎掐絲琺琅,在民間則被稱作“景泰藍”。它是元代時期從阿拉伯半島陸路傳入中國,在當時稱為“大食窯”器。大陸古代工匠很快就掌握了“大食窯”的制作技藝,并與大陸本土的傳統工藝相結合,終于制作出這種别具一格且有濃厚民族風格的金屬掐絲琺琅。它屬于低熔點的玻璃質,燒成溫度約為650~800℃,是用細扁銅絲掐成圖案,焊在銅胎形上,再填上彩色油料,經燒制、磨光、鍍金而成。琺琅彩料畫在瓷胎上燒成的器皿就成為“瓷胎畫琺琅”。

掐絲琺琅馳名中外

“瓷胎畫琺琅”是瓷器中的名貴品種,其顔色豐富多彩,僅藍釉就有天藍、寶藍、透明狀的普藍、粉青金色等。還有雞血紅、紫紅、桃紅、墨綠、草綠、淡綠以及黃、白、紫等多種顔色。釉質優美沉穩、堅實濃郁。特别是藍釉,它的純度與亮度比任何時期都好,有寶石般的美感。明代景泰年間的器皿多以這種藍釉作底,創造了景泰年間以寶石藍為主的風格,“景泰藍”是以而聞名。明清掐絲琺琅器以景泰、成化兩朝最為精美,數量最多。清乾隆以後,由于國勢逐漸衰落,掐絲琺琅的制作也開始沒落,傳世的作品不多。清晚期的掐絲琺琅器造型以瓶為主,式樣多有變化,但比例不是很協調。由于多借助于機械成型,故器物胎體輕薄,掐絲線條流暢,但藝術品位明顯遜于乾隆以前琺琅器。清鹹豐、光緒年間,掐絲琺琅開始作為商品銷往國内外。1904年美國芝加哥世界博覽會和190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掐絲琺琅曾兩次獲得嘉獎。作為宮廷藝術,掐絲琺琅是明清宮廷中高貴的裝飾藝術品,為皇家所壟斷,宮廷内設有專門的生産機構,以碗、盤一類為多,也有小型瓶、罐及盒子等,但流傳下來數量極少,故具有極高的投資收藏價值。

文化周刊|收藏天下——漫話掐絲琺琅收藏

銅胎掐絲琺琅高足貢碗

掐絲琺琅走俏拍場

進入新世紀以來,掐絲琺琅藝術品逐漸走俏拍賣場。早在2002年中貿聖佳秋季拍賣會上,一件“清乾隆掐絲琺琅開光禦制詩句方壺”,曾拍出55萬元,而到了2005年香港佳士得春季拍賣會上,這件物品成交價上升為190萬港元;在2008年中貿聖佳春季拍賣會上,一對極其罕見高28厘米的“清乾隆掐絲琺琅多穆壺”以9072萬元的高價成交,直逼億元大關;尤其是2010年12月,在香港佳士得秋季拍賣會上,一對“清雍正禦制掐絲琺琅雙鶴香爐”,竟石破天驚地拍出了1.295億港元的“超天價”,并一舉創下了掐絲琺琅藝術品世界拍賣新紀錄。在此後的幾年裡,掐絲琺琅行情維持強勢,藏家惜售心理較重,在拍賣場上也很少見到有掐絲琺琅重器拍賣。在2017年香港佳士得秋季拍賣會上,一件“清乾隆禦制掐絲琺琅花卉如意肩鳳耳三足蓋爐”拍出了1390萬元;在2018年保利廈門春季拍賣會上,一對“清嘉慶掐絲琺琅荷塘盆景”以667萬元成交。掐絲琺琅藝術品之是以一直保持強勢,是因為當年掐絲琺琅幾乎都是宮廷專用,很少有掐絲琺琅文物流落民間,這些古玩珍品大多被各級博物館收藏,在民間的極為罕見,故它在拍賣場上備受追捧。

文化周刊|收藏天下——漫話掐絲琺琅收藏

琺琅彩“吉慶有餘”轉心瓶

辨識真僞有竅門

收藏掐絲琺琅不僅要看年代,也要看其藝術水準。年代隻是展現了它的文物價值。藝術價值則包括它的造型、設計、裝飾紋樣,色彩是否自然,總體是否協調等等。在器型的選擇上,應以人物、動物為首;其次是爐、瓶,且須造型奇特;再次是碗、碟、杯等。另外,在觀察琺琅釉時,還必須考慮曆史的原因:明代器的琺琅質厚,色透,砂眼凹坑大且多;清初器的琺琅也有砂眼,但比明代有顯著改進,琺琅質厚但不透;至清末、民國,琺琅稀薄,但砂眼幾乎消失。目前,古玩市場上掐絲琺琅藏品真假難辨、良莠不齊,收藏風險很大。如何辨識真假呢?最明顯的差別就是看它是否存在砂眼現象。如果看到一件沒有砂眼卻又号稱是明清的掐絲琺琅,那就要小心了,它很有可能是現代工藝仿品。明清器件的一大特征觀察是釉料表面存在砂眼現象,針眼般大小。這是由于古代提純技術不高,導緻釉料中硼酸鹽含量過高,是以,在燒制過程中,雜質氣化産生了小孔。到了乾隆時期,随着工藝的改進,砂眼現象逐漸減少,新中國成立之後,随着工藝水準的提高,砂眼現象已基本可以杜絕。

文/圖 吳偉忠

【請關注我們】

▲長按上面二維碼可關注晚報微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