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劉濤、李光潔、穎兒、胡可、陶昕然等主演的都市家庭劇《陪你一起長大》如期迎來大結局,這部劇從開播到現在,一直話題不斷。該劇主要講述了4個中年家庭所面臨的種種挑戰和成長的故事。

由于育兒觀念不一緻,導緻蘇醒和奚彬感情出現危機;李芸芸在顧佳偉的長期無視和壓迫下,得知顧佳偉要賣掉偉雲教育機構,李芸芸也終于邁出了家門,準備和老公離婚。
沈曉燕為了兒子,選擇離婚不離家,不得不忍受前夫的懶惰和不負責任。長期不被人關愛的沈曉燕被便利店店長默默地關心着,得知沈曉燕已經離婚,店長大膽追求,兩人互生情愫。也就是這個時候,前夫李翔才想起沈曉燕的好處,決心重新挽回這段感情。
從表面看起,似乎何景華這個家庭才是最風平浪靜的一個,除了一個叛逆的女兒和一個調皮搗蛋的兒子,也并沒有什麼大的風波。但其實,作為二婚家庭,從一開始就埋了一個巨大的雷,那就是何景華的父母。
二婚的何景華
何景華,上海土著,資深會計,妥妥的白領。又是獨生女,娘家家底殷實,現在居住的大房子就是父母首付買的,父母本身還有房,在上海這個寸土寸金的大都市,能買得起兩套房的家庭不容小觑。
何景華一看就是戀愛腦,年輕的時候有過第一段婚姻,結果遇到渣男,除了留下一個女兒和不堪回首的往事,啥也沒留下。
從小嬌生慣養,什麼也不會做的何景華雖然帶着女兒離了婚,但是也并沒有吃太多的苦,因為父母的幫襯。
和紫甯的争吵中不難知道,紫甯從小到大,都是外公外婆照顧的,何景華在紫甯的成長中,沒有投入太多的關注,緻使紫甯叛逆。
按理說,帶着孩子的單親媽媽,再婚的時候會更加慎重,但何景華遇到一窮二白的年下男蔣博時,不顧父母反對,堅持嫁給了他。
“不務正業”的蔣博
蔣博,用何景華父母的話說,就是一個不務正業,沒學曆、沒本事的鄉下“軟飯男”。
蔣博的真實條件确實沒辦法和何景華比。首先,自己是個外地的,沒有上海戶口,大專學曆,沒有體面的工作,平時在家做做美妝直播。
何景華的父母本來就不怎麼同意女兒嫁給他,婚後更是瞧不起他。從沒有把蔣博當做自家女婿看待,明裡暗裡地諷刺蔣博沒本事,遊手好閑,不務正業。
因為在乎這個家,而何景華又給他生了兒子,是以蔣博不在乎嶽父嶽母的閑言碎語,不解釋也不理會。可能是長期受父母影響,何景華一次失口表示蔣博整天在家無所事事,這讓蔣博很詫異:原來,自己最親密的人也是這麼認為的。
是以蔣博提出離婚的時候,不止何景華慌了,何景華的父母也慌了,他們不明白高攀的蔣博、一向不反抗的蔣博為何如此絕決地要離開這個家,他們甚至道德綁架,認為蔣博太不知恩圖報了,自己的寶貝女兒低嫁給一個“軟飯男”,他就應該一輩子低眉順眼。
“多管閑事”的父母
何景華算是低嫁嗎?我并不覺得。
雖然何景華的外在條件确實比蔣博好,但蔣博也并非是他們口中的“一無是處”。他愛何景華,對待紫甯也像親生女兒一樣。他樂意照顧一家老小的飲食起居,讓何景華繼續享受着兩指不沾陽春水的生活,給她按摩,為她煲湯。
雖然沒有一分足已讓何景華父母臉上貼金的工作,但是為了養家,他也是賣力地直播,出去接活給人化妝。每個人活着的方式不同,并不是每天朝九晚五就是體面正經的工作。
這樣的蔣博,是何景華最好的選擇,如果沒有父母的從中攪和,兩人不至于走到要離婚的地步。
是以蔣博離家出走後,何景華也和父母鬧開了,責怪父母逼走了蔣博,而父母也覺得自己委屈,花了1萬5買來一堆補品給女兒,結果被女兒怒怼。
何景華的父母委屈嗎?
作為父母,為女兒鞍前馬後,帶孩子,做家務,結果吃力不讨好,單從這方面來說确實有點委屈。
但是歸根到底,這樣的結果也是咎由自取。自始至終,在女兒的家裡,他們做錯了三件事:
第一,不該插手女兒的婚姻。
何景華的父母對女兒事事都要要管,何景華第一段不幸的婚姻,大堤也有這種可能:為了反抗父母的管束才草率結婚。就像紫甯為了反抗當着何景華的面強吻奚彬一樣。
何景華拖着女兒二婚嫁給年輕的蔣博,父母也是百般挑剔,從不把蔣博當做自家人,呼來喚去,熱諷冷嘲。
何景華也是在父母長期洗腦式的唠叨中,心安理得享受着蔣博的照顧,而從未認真思考過兩人的關系:好像蔣博就應該當牛做馬,任勞任怨。
第二,不該瞧不起自己的女婿
何景華的父母一直認為蔣博配不上自己的女兒,一個外地的鄉下娃,大專學曆,沒有什麼本事,連份正兒八經的工作都沒有,門不當戶不對,是以一開始就不同意女兒嫁給他。
就算女兒嫁給了他,何景華的父母也從未正眼瞧過蔣博,隻把他當做一個保姆下人般呼來喝去,每當何景華的父母來到家裡,蔣博就像溜出來透口氣。
就像蔣博自己說的:
我敢給誰甩臉子?我告訴你們,我這麼些年,我在這個家裡,我天天忍氣吞聲,我憋屈死了我都快,我惹不起我知道,那我總躲得起吧!我跟個烏龜一樣,我天天把我這個腦袋,我縮到殼裡,我就生怕惹着誰,誰又不高興了,你們現在怎麼着啊,躲我也躲不起了是不是?你們非得把我腦袋揪出來,把我頭剁了要了命了,你們才高興是嗎?
第三,不該插手孩子的教育
其實,何景華的家庭,雖然是二婚,并且有兩個孩子,但其實是在四個家庭中,何景華是過得最舒服的一個,不用像沈曉燕那般為生活四處奔波,不用像李芸芸那樣要仰仗老公鼻息過活,不用像蘇醒那般四處遭人排擠。
這一切的前提是她的父母沒有登門造訪,每次父母的造訪,家裡必定雞飛狗跳。
隔代寵,面對6歲的蔣思遠,追着喂飯,一旦何景華要來教育孩子,總是插手,小小的蔣思遠便養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何景華夫婦也是叫苦連天。
結尾:
當然,影視劇還是追求大圓滿,蔣博要和何景華離婚,看着女兒日漸頹廢,作為父母,于心不忍,同時也檢討自身問題。
作家淩岚曾說過一句話:
“最好的關系,是親近地保持距離。”
深以為然。
作為父母,愛之深,恨之切,初心必定是好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何景華的父母也隻不過是想女兒過得好,能幫襯盡量多幫襯,隻是好心辦了壞事。
沒有恰當地與女兒女婿一家保持一個舒适的距離,才導緻了一系列錯綜複雜的情感碰撞。
如果說蘇醒和奚彬是一對令人羨慕的勢均力敵的夫妻關系,那麼,二婚的何景華和蔣博則是一種互補互助,互相扶持的夫妻關系,如果沒有父母的攪局,兩人過得未必比别人差。
#陪你一起長大征文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