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戲說元稹:史上最有才華的“渣男”

作者:微情書
戲說元稹:史上最有才華的“渣男”

才子形象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這是湯顯祖在《牡丹亭》裡的名句,世間說不透,道不明的也唯有這無盡的相思。古往今來,有多少深情種,為情所困,為愛癡狂,他們創作了一篇篇絕世佳作,诠釋刻骨銘心的愛情。

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人海茫茫,兩個人能相遇、相識、相戀,相濡以沫,相伴一生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無奈,傳奇的愛情故事裡總摻雜着悲情色彩,相愛簡單,相守太難。王維三十歲喪妻,悲痛不已,此後三十年,常伴孤燈,終身未娶,像王維這樣的至情至聖的又有幾人?古代還有一類人,因為妻子離世,寫下不朽篇章,感人肺腑。蘇東坡,納蘭容若,元稹,都為悼念亡妻,寫過傳世詩作,世人敬仰蘇轼與納蘭,為何偏偏對元稹評價不一呢?

“悼亡詩”一詞,最早源于魏晉時期的美男子潘安,他二十四歲結婚,五十歲妻子離世,悲痛之際寫下了三首《悼亡詩》。“望廬思其人,入室想所曆。”,此後,悼亡詩便成為丈夫悼念妻子的一種詩體,廣為流傳。

1、蘇轼“悼亡詩”,追憶往昔

蘇東坡年少時便才華橫溢,很受女孩子青睐,在他19歲那年愛上了16歲的王弗,并且二人私定終身,相約白首。

蘇轼的這位賢妻溫婉聰明,善解人意,将家裡的一切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讓蘇轼在仕途上無後顧之憂。此後11年裡,夫妻二人關系和睦,如膠似漆,可天有不測風雲,自古紅顔多薄命,王弗27歲時因病去世,蘇東坡痛心疾首。

又過了十年,蘇轼四十歲,此時的他仕途失意,回到故地,想起自己的妻子,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江城子》:

《江城子》 宋.蘇轼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裡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鬓如霜。 夜來幽夢呼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詞中充滿了蘇轼對亡妻的追思,想起當年和妻子在一起的甜蜜時光,如今隻剩淚千行。蘇轼的深情在于懷念過去美好時光,将妻子深藏于心。

2、納蘭思念亡妻,郁郁而終

作為滿清第一才子,英俊潇灑,又是皇帝的好朋友,身邊不乏紅顔知己。納蘭卻是個十分深情的人。

康熙13年,20歲的納蘭迎娶18歲的大家閨秀盧氏,二人心意相通,興趣相投,常在一起吟詩作對,過着神仙眷侶般的生活。

隻可惜,好景不長,盧氏懷孕後身體欠安,因病去世,納蘭從此悲憤交加,彷徨度日。

納蘭一生中寫過300多首詞,其中幾乎一半都是悼亡詩,寫給自己妻子盧氏的,可見用情之深。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清•納蘭容若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 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 當時隻道是尋常。

納蘭将愛情看作生命中最可貴的東西,失去摯愛,生無所念,在三十歲時郁郁而終。

納蘭的深情,在于情之所至,萬物皆為虛幻,生死皆置之度外。

3、元稹“悼亡詩”,誓言雖好,言不由衷

元稹,出身貴族,家世顯赫,可能是運氣不好,到他長大時,因為戰亂,家道中落。他自己也時運不濟,考科舉不中。

終于在公元803年,初登科舉,小有名氣,此時的他,為了前程,不得不尋找一個強有力的靠山,最好的方式就是娶一個家世背景顯赫的賢内助。

幾經輾轉,元稹遇到了韋叢,這姑娘是當朝太子少保韋夏卿的小女兒。二人一拍即合,元稹也想攀附韋家的權勢,随而成婚。

韋叢自幼飽讀詩書,才華和見識不遜于元稹,卻委身下嫁于一窮二白的元稹。但她從未抱怨,而且将家務事打理得有條不紊,七年時間為元稹生下五子一女。

一個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韋叢陪元稹度過了最艱難的創業時期。元稹對她也是真心實意,韋叢去世後,他寫過很多悼亡詩,心中對自己原配妻子十分不舍。流傳最廣便是這首《離思》:

《離思五首》其四 唐•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看過天上的繁星,但我隻愛你這一顆。因為遇到韋叢,便覺得滄海的水亦不是水,除卻巫山,其餘的都不是雲。我在花叢中走過,懶得回頭顧盼,一半是因為心已死,自己清心寡欲,心中不再起漣漪,另一半是因為曾經擁有過你。

元稹的這首悼亡詩比納蘭、蘇轼更深情,雖然隻有短短四句,卻寫出了元稹對妻子的專一與真摯,失去你,我再也不會愛上别人,世間萬物都因你而生,因你而逝。

如果單看這一首詩,我們會認為元稹是世間難得的癡情人,好男子。可語言都是蒼白的,他卻用行動啪啪打臉。縱觀元稹的一生,我們便會明白為何他如此“招黑”?

戲說元稹:史上最有才華的“渣男”

古代男子,三妻四妾都是常事,蘇轼妻子離世之後,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潤之,又納了王朝雲為妾。納蘭自妻子盧氏死後,迫于無奈又續娶官氏、納顔氏為妾。可世人對此二人的評價都是正面的,都是癡情人的典範。元稹與他們有何不同之處?為何他卻不招人待見?

1、為名利抛棄初戀,始亂終棄

元稹深愛自己的妻子韋叢,可在此之前,他還有一段戀愛故事,抛棄一個深愛他的女人。

元稹對這段感情也有過悔恨,但他功利心太重,最終還是作了負心人。

在元稹的《莺莺傳》中寫道,那個女孩崔莺莺與張生的故事。“待月西廂下,近風戶半開。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這是年少時張生美貌的崔莺莺寫下的詩篇。他愛慕這個女子,主動追求,經常私會。

女子崔莺莺,初涉人事,哪裡禁得起張生的挑逗,再加上他确實有才華,極具魅力。二人還未談婚論嫁,就私會同居。

崔家雖然有些财勢,但卻沒有權勢,在官場仕途上給張生提供不了多大幫助。後來張生進京趕考,崔家給他盤纏,經濟上的無私奉獻,崔莺莺一直等張生考取功名後回來娶她。

可張生卻見利忘義,過河拆橋,考了科舉便把崔莺莺忘得一幹二淨。故事中的張生便是元稹的原型。

一個男人,為了名利,抛棄初戀,不管再有才華,無疑也是個“渣男”。元稹抛棄初戀,攀附韋家,移情别戀,愛上韋叢。

或許他對韋叢最初也非真愛,隻是貪戀韋家的權勢,想找靠山,仕途走捷徑。這樣一個有才華的男子,城府之深,令人發指。

這段初戀也是元稹人生的一大污點,人們對他的印象始終甩不掉“渣男”的标簽。

戲說元稹:史上最有才華的“渣男”

《莺莺傳》

2、妻子剛離世,便與薛濤暧昧不清

韋叢去世,給元稹很大的打擊,仕途亦不順心,同年,官居監察禦史的元稹來到四川,遇到了大他十歲的女詩人薛濤,從此開始了一段“姐弟戀”。

元稹口口聲聲說愛戀自己妻子,除卻巫山不是雲,一方面标榜着自己的初衷,另一方面卻與情人薛濤你侬我侬,花前月下。

元稹喪妻,此時的薛濤也剛經曆過失戀,正處于感情的空窗期,兩人互相欣賞對方的才華。薛濤更是沉溺其中,無法自拔。“雙栖綠池上,朝暮共飛還。更憶将雛日,同心蓮葉間。”短短一兩年時間,元稹早已将對妻子的專一、深情抛諸腦後,移情别戀愛上薛濤。

薛濤是著名的樂妓,與元稹的身份懸殊,二人注定是沒有好結果的。時隔不久,元稹因公務被調回長安,元稹許諾有機會會再來找薛濤,就如同當初騙崔莺莺一樣,都隻是嘴上說說而已。二人别後,再無相見之日。

元稹對妻子的薄情,對新歡的殘酷,将“渣男”的形象演繹得入木三分。元稹愛上薛濤,其實并不意外,也是人之常情,我們可以了解。可他對感情從來都未善始善終,見一個愛一個,愛一個傷一個,這無疑也是他“招黑”的根源。

3、擯棄初衷,娶妻安仙嫔

元稹在第一任妻子離世後,寫下的“冠冕堂皇”的誓言,自己此後清心寡欲,再也不會愛上别人。可現實卻恰恰相反。

元稹被貶江陵,心灰意冷,身體欠佳,無人照料,在好友李景儉的撮合下,元稹最終還是抛棄了當初的誓言,娶了第二任妻子安仙嫔。

妻子剛離世一年多,元稹便與薛濤暧昧不清,時隔不久又娶了新媳婦,要多渣有多渣。

可能連老天都看不下去了,元稹不值得擁有美滿的幸福,安仙嫔三年後亦因病去世,又留下他孤獨一人。

4、愛上劉采春卻娶了裴淑

娶了兩任妻子,都不幸早亡,元稹命中注定孤獨終老嗎?

元稹很快便忘了兩位亡妻,在做越州刺史時在一次宴會上遇到當地有名的才女劉采春。元稹評價她“言辭雅措風流足,舉止低回秀媚多。”劉采春亦仰慕元稹的才華,二人你來我往,互生情愫。劉采春至始至終都沒得到元稹的真心,也沒有名分,一直充當他的紅顔知己,或者“情人”的角色。

元稹撩妹的技術可謂是爐火純青,一方面與劉采春深情款款,另一方面卻與涪州刺史裴鄖的女兒裴淑交往。最終在權衡利弊後,選擇了對他仕途有利的裴淑,并娶為第三任妻子,這就意味着他又辜負了劉采春的一片癡情。

直到暮年,元稹身邊從不乏女人,做了太多薄情事,終于在53歲那年暴病身亡,從此世間隻留下了一個才子與“渣男”的傳說。

戲說元稹:史上最有才華的“渣男”

縱觀蘇轼、納蘭、元稹的一生,他們生命中都不止出現過一個女人,而且他們對自己的妻子都情有獨鐘。

元稹最大的缺點就是癡情男子的“人設”立得太高,自己言行不一緻,啪啪打臉,怨不得别人。

也有人說元稹是深情的,他對待每一份感情,面對每一個女子的時候,都是真心的。就如同金庸小說裡的段正淳,一生風流,拈花惹草,愛一個人的時候都付諸真心,但無奈的是桃花太濃,遇到的紅顔知己太多。

說元稹深情也好,“渣”也罷,他留給後人的悼亡詩篇确實具有很高的價值,他的才華不容忽視。你們覺得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