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個人十佳電影之《野良犬》:引無數大師競折腰

作者:西風影評

一部平庸的作品不可能有“豹尾”,豹尾無法孤立地存在,而是也隻能是鳳頭、豬肚的延伸,是整部作品從一個高峰到另一個高峰的過渡和升華。

換句話說,豹尾不可能雪中送炭,讓頑石吐露夜明珠的光華;豹尾隻能錦上添花,讓黑澤明這樣的大師成為東西方電影人膜拜的電影天皇。

戰争的巨創、戰敗的恥辱使得昔日國民引以為傲的皇軍成了過街老鼠。《野良犬》(1949)通過尋槍展示戰後日本社會,對退伍兵如同喪家野犬備受歧視的凄惶表現得非常到位。

丢槍的警察裝成退伍兵暗訪,到處遭人白眼,連混混、站街女也瞧他不起:

個人十佳電影之《野良犬》:引無數大師競折腰

警官表面上分析強盜:“搶來的錢很快用完,他會再搶,下次更兇,從野狗變成瘋狗。”暗諷資源貧乏的日本從甲午、日俄戰争嘗到甜頭,墜入二戰的深淵。不露聲色,入木三分。

球場守株待兔抓捕球迷罪犯,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謎一樣的雙眼》(2009)的緻敬。

片尾劇力千鈞,盡顯大師魅力,成為名家名作的教科書———

劍拔弩張,突然傳來美妙的琴聲,兇焰萬丈之地笑迎春風獨自涼:

車站找人的段落獲得斯皮爾伯格《決鬥》(1971)的緻敬;一群兒童路過唱歌獲得費裡尼《卡比利亞之夜》(1957)、賽爾喬·萊翁内《美國往事》(1984)的緻敬;追悔莫及撕心裂肺嚎啕大哭的鏡頭成就費裡尼《大路》(1954)的豹尾。

附.《野良犬》豹尾:

視訊加載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