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舜帝葬地從全州九疑山變成甯遠九嶷山之真相揭秘:開場白

作者:楚南舜文化

舜帝葬地是如何從全州九疑山移花接木到甯遠九嶷山的開場白

蔣鹹喜

舜帝葬于全州九疑山,還是甯遠九嶷山?現今已成湘桂二省區舜文化愛好者争執的熱門話題!

舜帝葬地從全州九疑山變成甯遠九嶷山之真相揭秘:開場白

全州湘源文化公園内的舜帝像

引爆話題的引子是中國文史發表了筆者考證的舜帝真身葬地在廣西全州的九疑山,而非湖南甯遠九嶷山的文章《楚南全州:舜帝葬地九疑山新考》。(注:全州縣在明朝洪武年間從湖南改隸廣西)

舜帝葬地從全州九疑山變成甯遠九嶷山之真相揭秘:開場白

中國文史《縱橫》發聲:舜帝真身葬地在全州的九疑山

此文是筆者查閱先秦古籍、考諸方志,并追随舜帝在古零陵的南巡蹤迹進行了多年實地考證的心血。文章先發表在廣西的《文史春秋》,後發表在中國文史《縱橫》。由于《縱橫》是國家級的是面向國内外發行的文史期刊,文章發表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湖南的一些學者認為這是“不顧曆史事實,颠倒黑白,在造假文章該文出籠後,謠言惑衆,在社會上造成了十分惡劣影響,對湖南永州擁有中華道德始祖舜帝的珍貴文化遺産進行嚴重挑戰!”并紛紛撰文反駁說:自古以來舜帝葬地在甯遠九嶷山,全州沒有九疑山,舜帝葬地全州九疑山是假冒的,甯遠九嶷山才是舜帝的真身葬地。

“舜葬九疑是為零陵”,舜帝的真身葬地隻有一處,真假九疑山隻有一座。讓我們先看看太史公是怎麼說的。

《史記》雲:舜帝“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為零陵。”司馬遷所說的舜葬九疑是為零陵,就是說舜帝葬在九疑山的舜陵叫做零陵。秦始皇和漢武帝為了紀念舜帝葬于全州九疑山,先後在全州縣地設立了零陵縣和零陵郡。零陵縣治在今縣城西南39公裡處。屬長沙郡。

我國最早的地理志先秦古籍《山海經》到西漢時期的《史記》《淮南子》及《全州志》都記載舜帝葬于全州九疑山,而東漢以後的文獻開始記載舜帝葬地在甯遠九疑山,這樣就讓人疑惑了!

為什麼先後的曆史記載不一緻呢?是相信先前的曆史(東漢之前的文獻古籍)記載,還是相信東漢以後的曆史記載呢?

《全州志》和《甯遠九嶷山志》是怎麼記載舜帝葬地的呢?

《全州志》載:“《書》(注:尚書):五月南巡至于南嶽。《家》語:舜嗣帝五十載,陟方死于蒼梧之野,而葬焉。《山海經》《禮記》皆雲。然(後)太史公謂: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為零陵。全州地故零陵地。”《全州志》上寫明了全州在古時候之是以叫零陵,為零陵地,是因為舜帝“而葬焉”,原來是舜帝南巡崩于蒼梧之野,而葬在了全州的九疑山。

舜帝葬地從全州九疑山變成甯遠九嶷山之真相揭秘:開場白

全州九疑山的九龍歸位地相

《全州志》記載在全州西北山地的越城嶺支脈之上有九疑山。這座九疑山從大西江鎮發端,西向延伸到資源縣境内,東南向延伸到龍水、才灣、紹水、鹹水等五鎮境内,它是一條綿長的山脈。

舜帝葬地從全州九疑山變成甯遠九嶷山之真相揭秘:開場白

全州九疑山橫亘全州五鎮

全州九疑山其名是因其發端地全州大西江鎮境内有一座由九條山脊共一山頂的大山為九疑之首,有“九龍歸位”地相而名。這個“九龍歸位”的九疑之首,相傳是天子舜帝葬地,是以在全州和資源二縣民間又叫天子嶺,俗稱九龍山、九條脊。

舜帝葬地從全州九疑山變成甯遠九嶷山之真相揭秘:開場白

甯遠九嶷山舜帝祭祀陵

甯遠《九嶷山志》(明萬曆版)記載:“九嶷山,在縣南六十裡,亦曰蒼梧山。《漢志》注:九疑在營道南。《漢紀》注:應劭曰舜葬蒼梧九疑山,今在零陵營道。”郭璞《山海經》注曰:“其山九溪皆相似,故曰九疑。”

全州說舜帝葬于全州九疑山,甯遠說舜帝葬于甯遠九嶷山。雙方似乎說得都有道理。到底是誰說得更有理呢?到底是相信先前的曆史(東漢之前的文獻古籍)記載,還是相信東漢以後的曆史記載呢?

本着古零陵在全州老零陵在永州,兩地源遠流長骨頭連着筋的曆史,為還原“舜帝葬九疑是為零陵”的曆史真相,筆者試從舜帝南巡三苗、古蒼梧、古赤水、湘江源、長沙馬王堆漢墓古地圖、新石器考古、九嶷山遷大廟、甯遠假屬零陵縣、王莽篡漢應符文、劉秀移郡建舜廟、舜廟改陵廟等多角度、多方位,揭開舜帝葬地從全州九疑山變成甯遠九嶷山的曆史真相。

藉此希望湘桂二地的專家學者,勇于面對“舜葬九疑是為零陵”的古零陵曆史真相,齊心協力共同挖掘舜帝文化遺存,打造好湘桂兩地的大零陵舜文化圈,以繁榮兩地文化旅遊,同謀地方的經濟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