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習慣?知名教育專家孫雲曉送給家長5招

作者:中國教育報

今年兩會期間,仔細觀察與政協相關的一系列活動,有一個詞出現得很高頻,那就是“學習”。在政協會議首場釋出會上,全國政協新聞發言人講到了書香政協,據介紹,全國政協委員讀書群就開了47個,用于交流讀書心得。

春光明媚,讀書正當時!現在大家越來越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閱讀可以豐富精神、滋潤心靈、保持清醒、遠離浮躁,可以讓人終身受益。

“我在一個青島老勞工家庭長大,後來成為研究者、作家,關鍵就是11歲的時候養成了很好的閱讀習慣,這個習慣改變了我的一生。”家庭教育孫雲曉這樣說。

那麼,家長如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呢?今年兩會召開之際,家庭教育專家孫雲曉做客中國教育報直播節目《兩會夜談》,孫雲曉送給各位家長五招秘訣!一起來看看!

第一招:父母帶頭讀書

如果孩子很少看到父母在讀書,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感染力就會很差。

我女兒在文章裡寫過,晚上起來喝水、上廁所,都能看到爸爸桌子上亮着燈,在看書、寫作。後來,女兒都可以幫我寫很多書。我的家裡,最多的家具,就是書櫃。

這就是父母帶頭讀書的影響力。

第二招:經常帶孩子去圖書館借書或者去逛書店

(1)孩子可以自己選擇書店裡的書

現在書店也有進步,書大多是開架銷售,書店裡有很多孩子坐着看書,這是個好現象。如果你給孩子20元、30元買書。孩子的積極性就更高了。

在浩如煙海的書海裡,孩子什麼都不喜歡,那是不可能的。

(2)讓孩子養成借書的習慣也很好,學校裡圖書館、社會上也都有很多書。

第三招:睡前讀書、講故事

每天晚上睡覺之前,父母輪流給孩子讀書、講故事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我會選擇童話、小說,一段一段地讀,我把很美好的故事講給孩子聽。

或許有人說,這也太麻煩了,現在這個年代,買個錄音機往那一放不就好了嗎?你要知道,冷冰冰的錄音機遠不如父母讀能讓孩子喜歡。孩子依偎在父母的身邊、聞着父母的氣息、得到父母的關心、和父母靠得那麼近……這些都是錄音機無法取代的。

親子共讀、輪流讀,這是全世界公認的養成閱讀習慣的好方法。

爸爸今天給我讀,媽媽明天給我讀,他更能感受到收獲感。山東有個企業家,給孩子讀書之後就發現,陪孩子讀書比出去應酬喝酒好多了。一年算下來,因為給女兒讀書,跟着孩子讀了五六十本書,從來沒有這麼大的收獲。比如,孩子和這位父親之間就有了别人聽不懂的暗語:“爸爸,誰是你的夏洛?”這就是别人聽不懂的暗語,也是你對孩子的愛。

第四招:定一個時間,長期堅持

如果你發現孩子還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你還可以在家裡每天給他選一個時間,給他一個不受幹擾的、舒适的環境,讓孩子每天在那個地方讀半小時以上的書。

為什麼這樣呢?這就是習慣重複。長期堅持,孩子就慢慢會變得條件反射。到了時間,我看書了,并且感覺很舒服,人就是有一種這樣的習慣。

第五招:讓孩子查資料、當向導

如果你的孩子上國小中高年級,大一點了,出去玩的時候,你可以讓孩子去查資料,當向導。

讓他查查那個地方發生了什麼,出個什麼故事、什麼人物,讓他給你講講相關的著作。

比如《三國演義》《水浒傳》都是有很多故事的,我們都可以到那個地方,讓孩子講一講,使孩子獲得成功的體驗,獲得探索的欲望。

嘗試一下這五招,我想你可能會收獲一個愛讀書的孩子。

(中國教育報融媒體記者 杜京虹 賈文藝 任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