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房企融資,這場會議釋放出一個重要信号

作者:中新經緯

  中新經緯11月10日電 (薛宇飛)多家媒體9日報道稱,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于當日召開房地産企業代表座談會,部分房企有計劃在銀行間市場注冊發行債務融資工具。對于上述資訊,有參會房企向中新經緯予以證明。

  今年以來,由于房企融資受限,一些本就資金緊張的企業陷入流動性危機,而即便是頭部房企,也表示發債困難。從多家機構公布的資料看,不管是境内還是境外,2021年1-10月份房企的融資規模均大幅下滑。分析認為,面對行業整體的融資困難,此次交易商協會召開座談會,或意味着房企融資會有所好轉。但由于政策傳遞需要一定過程,企業端資金壓力的改善,還需等待從政策到資金再到企業的傳導途徑的打開。

  有房企證明參與座談會

  媒體稱,11月9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舉行房地産企業代表座談會。據參會人士透露,招商蛇口、保利發展、碧桂園、龍湖集團、佳源創盛、美的置業等公司近期均有計劃在銀行間市場注冊發行債務融資工具。

  有不願具名的房企相關負責人向中新經緯證明,9日參加了該座談會。至于是否打算近期發債,上述人士表示,這要看市場情況和公司規劃。

  該座談會之是以受到關注,與目前因融資收緊、銷售下滑導緻多家知名房企出現流動性危機不無關系,例如陽光城、佳兆業、中國奧園、花樣年等。

  貝殼研究院資料顯示,2021年10月,房企境内外債券融資共發行31筆,較上月減少31筆,發行規模約約304億元人民币,環比減少55.9%,同比減少56.1%。具體看,當月境内債券共發行25筆,發行規模約203億元,環比下降51.1%,同比減少43.6%;境外融資共發行6筆,發債數量年内第二次降至個位數,融資規模約101億元,環比下降63.3%,同比下降69.6%。

  該研究院認為,10月境内融資大幅下滑,一方面是受季節性原因,當月工作日較少,是債券發行的傳統淡季。另一方面,在10月份,穆迪、惠譽、标普三家國際評級機構較為罕見地密集下調多家房企信用評級,而且,房企債務違約的影響持續發酵,均重創了剛剛恢複的市場信心。

  整體看,據貝殼研究院統計,2021年1-10月房企境内外債券融資累計約7993億元,較2020年同期下降24%,金額減少2463億元。

  發債難,已經不僅僅是中小房企面臨的問題。中新經緯獲得的一份某頭部房企會議紀要顯示,該企業負責人在近日舉行的投資者交流會上表示,該公司目前仍有50-60億元的債券額度,但由于監管政策趨嚴,始終發不出去。他說:“如果這些債務全都不能‘借新還舊’,壓力還是非常大的。”

  在融資規模明顯下降的同時,發債利率也出現上升。港龍中國地産近日公告稱,拟發行于2022年到期的1.58億美元、年利率13.5%的優先票據,并于11月12日上市。13.5%的年利率,已經處于很高的水準。

  上述研究院資料顯示,10月份房企境内債券融資平均票面利率為4.18%,較上月上升7個基點;境外債券融資平均票面利率突破10%的關口,達到10.65%,較上月大幅上升157個基點。

  房企度過“至暗時刻”?

  截至發稿,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暫未釋出有關該座談會的相關内容。但在光大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看來,這将對房企的債券融資産生利好,“說明會支援房地産企業合理融資,是在各類融資管道綜合施策的一個信号。”

  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FICC分析師明明也對中新經緯分析,目前市場上資金相對寬松,但對房企融資卻呈現出規避态度,政策和監管的關注,将很大程度上可以提振市場情緒,起到恢複融資管道的作用。

  明明認為,通過交易商協會可以發行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超短期融資券、定向工具如PPN等債務融資工具,協會工具更多在銀行間市場流通,流動性更好,且投資參與較多。“其中,最适合房企的是中短期的融資工具,發行相對便利,同時期限較短,既符合投資者訴求,企業也可以通過短融品種應對債務到期壓力。”

  其實,近段時間以來,中央及部委、金融機構等已經頻頻向外界釋放有關房企融資的積極資訊。今年9月29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聯合召開房地産金融工作座談會,會議要求,金融機構要按照法治化、市場化原則,配合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共同維護房地産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維護住房消費者合法權益。

  10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表示,央行和銀保監會已指導主要銀行準确把握和執行好房地産金融審慎管理制度,保持房地産信貸平穩有序投放,維護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11月初,據上海證券報報道,從有關部門獲悉,10月份,無論是環比還是同比,房地産貸款投放規模均有較大幅度回升。金融機構對房地産融資已基本恢複正常。

  “今年三季度以來,房企融資和邊際改善的信号逐漸确認,監管也在鼓勵諸如RMBS品種發行。我們認為,随着政策信号的釋放,監管也會對融資監管和稽核做調整,很大程度上将利好與呵護地産融資,接下來或出現破冰迹象。”明明分析道。

  不過,雖然利好房企融資的信号不斷,但仍有一些企業至今沒有明顯感受到信貸寬松。一家上市房企負責投融資業務的高管對媒體稱,國内金融機構暫停新批借款,海外債務發不出,預售賬款被嚴格監控,所有的資金來源都處于“半關閉”狀态。前述頭部房企負責人則稱,他們就貸款事項與一些銀行和金融機構進行溝通發現,目前按揭貸、開發貸有一定松動,也會有一些增量貸款,但不像以前那麼大了。

  明明對此解釋稱,任何一個政策的出台都不會立刻見效,需要有一個由上至下的傳導過程,中間也會有時滞。但不可否認,當政策和監管釋放寬松信号之後,一定會産生積極和利好的效果,隻是時間和輸血的速度可能相對遲緩。“我們認為,還需要等待從政策到資金再到企業的傳導途徑打開,企業端的資金壓力才會有明顯改善。”(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機關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