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書筆記:《海蒂和爺爺》斯比麗

作者:漫遊在雲海的鲸魚
【原創】求知若渴,虛心若愚。 【評分】⭐️⭐️⭐️⭐️
為了您能擁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歡迎關注微信公衆号:漫遊在雲海的鲸魚 緻力于分享富有啟發性的讀書筆記和影視評論

書籍序言

書籍摘錄

書籍點評

誰是最著名的瑞士女性?當然是海蒂。她之于瑞士就像《格林童話》之于德國,《安徒生童話》之于丹麥,“匹諾曹”之于意大利,“小王子”之于法國,她是瑞士最著名的代言人。

海蒂是瑞士女作家斯比麗同名小說的主人公。自從《海蒂》小說于1880年問世以來,這個來自大山裡的小女孩就風靡了整個世界。

有些故事永遠不過時,有些人物永遠不會老。現代化的腳步愈快,人們愈加向往返璞歸真的生活。都市人對自然的向往、現代人對簡樸生活的渴望都在海蒂(Heidi)的身上找到了寄托。

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遊客從世界各地來到海蒂的故鄉。頭頂是蔚藍的天空,身後是壯麗的雪山,碧綠的草地在眼前舒展,随身聽中傳來海蒂的歌聲,這是幸福的最高境界。

5歲的海蒂被姨母送到了艾爾姆山上的爺爺家寄養。海蒂立刻愛上了她的新家。這裡有爺爺用新鮮的幹草給她鋪的整潔的小床,她喜歡躺在床上看“太陽怎樣向群山道晚安”。她交了許多朋友—淘氣的山羊、小羊倌彼得、巍峨的山峰和山崖下的老鷗鳥。海蒂總是愉快的,她總是會找點什麼事來快樂。

8歲的時候,姨母把海蒂從爺爺身邊帶走,把她送到了法蘭克福的一戶富人家,給這家的小主人、有殘疾的克拉拉做玩伴。在城市裡,海蒂學習了各種規矩,還學會了認字和朗讀。與克拉拉的友誼無法沖淡海蒂對家鄉的思念,她得了嚴重的思鄉病。

海蒂終于回到了艾爾姆山。她為瞎眼奶奶朗誦贊美詩,使她的内心重獲光明。她教彼得讀書認字,幫小羊倌告别了蒙昧。就連乖僻的爺爺也走進了教堂,與村民和解了。後來,克拉拉也來到了山上。新鮮的羊奶、清新的空氣、美麗的大自然醫好了克拉拉的病,在海蒂的幫助下,克拉拉學會了走路。

海蒂以純真快樂的天性撫慰了成年人孤寂的心靈,她真摯熱情地幫助小朋友。她是大山的女兒,自然之子,她是生命力、勇氣和善良的象征。另外, 施皮裡以生動的文筆“傳真”了阿爾卑斯山的美景,這也是《海蒂》風靡世界的原因之一。

從海蒂身上獲益最大的無疑是瑞士的國家形象,人們把海蒂的品質轉移到了瑞士人身上。一般而言,瑞士人有樸實、健康、善良的正面形象,這正是海蒂的品質。

從童話到神話——故事的發生地曼安菲爾德–道夫裡村(Mayenfeld – Dörfli) 早已被開發成了海蒂之鄉(Heidi Land)。每年夏季都有衆多遊客來這裡親臨其境。您可以像海蒂一樣沿着曲折的小路向阿爾卑斯山攀行,然後在山頂小屋裡品嘗剛擠出來的新鮮羊奶。一路上,牧場上碧草的芳香撲鼻而來,淨化身心。

【我的書評】

海蒂象征了大自然的精靈,她被文明社會所束縛,回到了親近的大自然後釋放了自己的天性,顯得如此美麗而純真可愛。

***

【原文】

彼得喊海蒂過來吃飯。可是,這比叫山羊費勁多了。她與她的新夥伴們玩得正歡呢,别的什麼都看不見,也聽不見。 彼得自有辦法,他大聲地喊着,直喊得岩石都發出了回聲,海蒂這才姗姗而來。可一看見地上擺好了那麼好吃的午飯,她高興得手舞足蹈。 “好啦,好啦,别跳來跳去了,該吃午飯了!”彼得說,“快坐下來吃吧。” “這奶是給我的嗎?” “是的,還有那兩大塊面包和奶酪也是你的。喝完這碗奶,我再從‘白菊’那兒給你擠一碗。然後我再喝。” “你擠哪隻羊的奶喝?”海蒂問。

平時一個人上課乏味透了。我的家庭教師厄歇爾先生每天都來,從上午十點一直教到下午兩點,時間真是太長了!連老師自己都時不時地用書擋住臉,好像他近視得很厲害似的,其實呀,他是在書後面打呵欠呢。羅藤梅爾小姐在旁邊也經常掏出手絹捂在臉上,好像是聽了我們的朗讀大為感動似的,我知道,她也隻是在手絹後面打哈欠而已。

我以前一直以為向女孩搭讪會打擾到别人給别人帶來不好的影響,是以總是覺得有點愧疚。可是後來她告訴我,她對我那次我跟她相遇的場景曆曆在目記憶猶新,那對她來說是一次非常珍貴的回憶,我們的相遇讓她非常欣喜,好像灰蒙蒙的生活中照進了一縷陽光。于是,我漸漸明白,如果對方對你沒有興趣的話,那麼你的唐突可能真的打擾到對方了或者隻是滿足了她的虛榮心,但是如果你正在說話的對象心裡也同樣正對愛情滿懷着期待,那麼你的不期而至将讓她心裡的小鹿亂撞個不停,甚至興奮到晚上失眠,那一天剩下的時間都像吃了蜂蜜一樣甜。

和爺爺視訊了,得知他要過生日了,時間過得真快呀,不知不覺他都已經70歲了,他想讓我帶着女朋友回去陪他過生日,可我卻和對方分手了,何況自己還要參加位元組跳動的面試,需要花時間來準備,時間太趕實在回不了,隻能有點遺憾地通過視訊方式祝壽了。

我真害怕呀,今天視訊的時候看見了爺爺臉上的老年斑,不知不覺間他都已經這麼老了呀!我在想,假如有一天爺爺奶奶真的從我身邊消失了,我得多傷心呀。

海蒂的心情過于激動,雖然克拉拉最終使她明白過來,但她仍很難平靜下來,仍舊大聲地哭着,而且越哭越傷心,因為這個故事讓她想到,自己離家那麼遠,彼得的奶奶和自己的爺爺也許會在她還沒回去之前就死去。那樣的話,當她有朝一日回去後,就會發現物是人非,她再也看不到她所愛的人了。

“孩子在哪兒呢?”塞斯曼先生問道。海蒂馬上被帶了進來,她像平常一樣問候他:“早上好,先生。” “孩子,你不說些别的什麼嗎?”他問道。海蒂迷惑地望着他。 “哦,我知道了,還沒有人告訴你!”塞斯曼先生笑着說,“今天哪,你就要回家了。” “回家?”海蒂喘着氣重複道。她太激動了,幾乎喘不上氣來。 “怎麼,不願意嗎?”塞斯曼先生微笑着問。 “不,我願意!”海蒂激動地說,臉刷地就紅了。 “那就好。”塞斯曼先生在桌邊坐了下來,并讓海蒂也坐下,“現在好好吃飯。” 海蒂努力地想盡量多吃一點,但卻一口也咽不下。她太激動了,這突發的一切讓人難以置信。她擔心自己又是在做夢,擔心會不會又一下子醒來見到自己身穿睡衣站在大門口。

清晨,冉冉升起的太陽染紅了群山,清新的晨風穿過杉樹林,搖動着古樹的枝桠。風穿過樹梢發出的沙沙聲響是海蒂最心馳神往的聲音,這聲音把她從睡夢中喚醒。她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心急火燎地穿好衣服——她已經知道穿戴整齊的必要性了,她明白不論什麼時候自己都應該打扮得幹淨利落。然後,她爬下梯子,見爺爺的床鋪空着,就跑到了門外。爺爺正站在屋外,像往常一樣擡頭觀察着四面的天空,預測着這一天的天氣。蔚藍的天空中不時飄過一小片一小片玫瑰色的雲彩。朝陽剛剛從山頂那高高的岩石處露出頭,将群山和牧場染成了一片金色。 “啊,太美了!真是太美了!”海蒂跑到朝霞中,沖着爺爺問候道,“早上好啊,爺爺!” “噢,你這麼早就醒了?”爺爺向海蒂揮了揮手以示問候。 海蒂跑到杉樹下,在飛舞的枝葉下快樂地跳來蹦去。每當一陣清風吹來,樹梢沙沙作響,她都要高興地大聲歡呼、一蹦老高。

聽說信奉宗教隻是解決抑郁症的一種方式而已,給自己添點帶着神秘色彩的慰藉,雖然沒什麼實際功用,但卻能過從心理層面上讓自己好受一點,讓抑郁症患者對明天還飽含着一點微弱的期待,希望自己的祈禱能過有一絲的回應。

太陽漸漸地升高了,不知不覺已到吃午飯的時間了。這時,彼得歇斯底裡地朝着那兩個人大吼道:“開飯了!” 海蒂站起身,打算把醫生的那份午餐一起拿過來。可是,醫生說他不餓,隻想喝一杯奶,然後想四處走走,再登高一點。聽他這麼一說,海蒂也不覺得餓了,她打算喝杯奶後,就帶醫生到上面那些布滿青苔、四周到處長着羊兒們愛吃的香草的山石邊去,就是那一次“金翅雀”差點兒摔下去的地方。 于是,海蒂跑到彼得跟前,隻請他從“白菊”那兒為自己和醫生擠兩碗奶來。彼得一聽,吃驚地直盯着海蒂問道:

這些狠毒的歌謠根本就不像是天真爛漫的小海蒂能夠編得出來的,感覺這個作者越寫到後面就越糟糕了,在前面幾章節裡大肆宣揚宗教主義,現在又徹底颠覆了海蒂形象,真的有點讓人讀不下去的感覺,是這本書中純粹的敗筆。

聽到彼得驚慌不安的聲音,海蒂連忙問道: “你怎麼了?” “沒什麼!你回來吧,我這就學。”彼得結結巴巴地說。但是海蒂自己現在也很想弄清楚野人到底住在哪裡,想過去問問爺爺。不過看到彼得那麼擔心,她隻好放棄,走回到桌邊。她要求彼得為此做出補償。于是,彼得老老實實的讀了又讀,直到把字母Z念得滾瓜爛熟,一輩子都不會忘掉。之後,海蒂又教他如何拼讀,這可是一大進步。 就在這個時候,山裡又開始下起了雪,地面上又覆寫上了一層松軟的新雪。這樣的天氣持續了很久,海蒂已經三個星期沒能上山去看奶奶了。

五月的陽光重回大地,山上的殘雪已經完全消融,彙成清澈的小溪,從高山瀉入山谷;又是一片蔥翠的高山牧場沐浴在溫暖燦爛的陽光下;沉睡的花兒們聽見陽光的呼喚,睜開眼,在嫩綠的小草間急切地展開自己美麗的花瓣。歡快和煦的春風穿過杉樹林,吹落老朽的針葉,為嫩綠的新葉騰出落腳之地。住在山頂的那隻老鷹又在藍天上展翅盤旋;高山牧場上的茅屋周圍灑滿金色的陽光,地面曬得溫暖而幹爽,随處可以席地而坐。海蒂又搬回到了山上。她四處奔跑,跑遍了所有熟悉的地方,可始終都分不清哪裡最美。

海蒂側耳傾聽風的聲音,風從高處岩石上吹下來,越吹越近,越吹越有力,最終撞擊到杉樹上,消融在枝幹間。她卧在地上,看着草叢中活蹦亂跳、張牙舞爪的昆蟲,仿佛聽到所有這些小生命都齊聲歌唱,唱出了自己的心聲:“我們在山上!我們在山上!我們在山上——”海蒂望着漸漸蘇醒的大地,深深呼吸着泥土的芬芳,竟覺得春天從未這麼美麗過。

彼得聽完最後一句,跳離門柱,怒氣沖沖地将鞭子亂揮一氣,吓得那些山羊驚恐萬狀,瘋了似的拼命往山下跑去。彼得揮舞着鞭子窮追不舍,像是在對一個無形的敵人挑釁。而那敵人就是從法蘭克福來的客人們,她們惹得彼得心煩意亂。

克拉拉拿起青草,一把一把地送到“小雪”的嘴邊。“小雪”非常溫順,緊緊靠在它的新朋友身邊,安閑自在地從她的手指間吃着嫩葉。 獨自一個人坐在這美麗的大自然中,身邊依偎着一隻信賴她且需要自己關愛的小羊——這種嶄新的體驗給克拉拉帶來一種非常美妙的感受。她從未想到過自己會擁有這樣的幸福,心中不由得升起一種強烈的渴望:她渴望能像其他女孩兒一樣,健康而自由,會奔跑,能給予别人幫助,而不隻是永遠坐在那裡接受别人的幫助。

海蒂已經跑到了鮮花盛開的地方。她心醉神迷地看着。山坡一片金黃,那是沙漠座蓮在回應着燦爛的陽光;一簇簇深藍色的藍鈴花、吊鐘草在風中搖曳;報春花也盡情地散發着甜蜜的芬芳;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花兒也在展現着自己美妙的身姿。 海蒂陶醉了,她靜靜地站在那裡,深深地呼吸着甜絲絲的空氣。忽然她猛一轉身,氣喘噓噓地跑到克拉拉身邊。 “克拉拉,你一定得去那裡看看!”她大聲說道,“真是太美了!到了傍晚恐怕就不那麼美了。我背你過去,行不行?” 克拉拉望着激動萬分的海蒂,搖了搖頭: “不,不行!海蒂,你個頭比我小多了。哎,要是我能走路就好了!”

克拉拉象征着文明社會中孱弱多病的畸形兒,無法行走意味着失去了人類最原始的生命力。當克拉拉在大自然的孩子海蒂的幫助下找到了支撐自己前進的力量的時候,就是作者要指明的隻有回歸到最純粹簡單的自然中讓身心都健康成長才能讓一個人生如夏花絢爛,充滿生命活力,反之,社會中的物欲橫流隻會讓一個人越來越被物質奴役,身心都得不到健康的發展。

她們在花叢中坐了下來。這是克拉拉第一次直接坐在幹燥溫暖的高山牧場的土地上,她有一種說不出的愉悅。身邊,藍色的吊鐘草翩翩起舞,金色的沙漠座蓮晃晃耀眼,紅色的矢車菊亭亭玉立,四周的野梅和李脯陣陣飄香。一切都是這麼的可愛,這麼的美好!

克拉拉望着周圍的一切,想到自己能夠站立邁步,心中湧起各種美好的憧憬。她陶醉在燦爛的陽光和芬芳的鮮花中,心裡充滿了歡樂,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坐在克拉拉身邊的海蒂也覺得今天的高山牧場更加美不勝收。她不知道為什麼今天這裡會如此美麗,讓她忍不住要把滿懷的喜悅大聲地呼喊出來。忽然,她意識到,這喜悅來源于克拉拉的康複,這才是令她感到最快樂的事!

從小失去雙親的海蒂一直寄養在姨媽家裡。但幸運的是寄人籬下的生活并沒有讓她變的孤僻,相反年幼的海蒂一如既往的保持天真爛漫、熱情開朗的性格。但在她八歲那年,就連姨媽也無力照顧她了,于是姨媽決定将她送到性格怪癖的爺爺那裡。但等到了那裡,性格古怪的爺爺卻将她趕了出去。可憐的小海蒂根本沒有地方可去了,是以她隻能一聲不響的住進了羊圈裡。就這樣天生樂觀的小海蒂與羊群為伴住了一晚。到了第二天爺爺面色不善的來擠牛奶,小海蒂也始終報以微笑,就這樣一來二去,倔強的爺爺也開始被小海蒂的溫暖所打動。慢慢的也就接受了小海蒂這個不速之客。

初來乍到的小海蒂對一切充滿了好奇。在這美不勝收的山巒間她更像個精靈般的自在肆意,之後她不僅跟牧羊少年彼得成為朋友,經常作伴到山間牧羊。跟爺爺的感情也越發深厚,逐漸融化了爺爺那顆冰冷的心。到了春天,她會與小夥伴一起在原野上仰望蒼穹。到了冬天,她會坐着爺爺制作的雪橇滑雪狂歡。

到了城堡她會經常偷藏小面包。其實并不是她自己貪吃,而是她一直記得彼得的奶奶咬不動硬的食物,是以她總想着有一天能回去将面包送給奶奶。還有當她知道小姐克拉拉需要自己她無法回去。懂事的海蒂不會哭鬧隻是偷偷難過而日積月累的思念讓她開始夢遊。想想就讓人感到無比痛心。

海蒂宛若塵世間的天使,簡單純粹不染塵埃。代表着人類最美好的一面。她猶如散發一種魔力,感染着身邊朋友也治愈着讀者的心。

阿爾卑斯山中那煙波浩渺的山巒、牛羊結伴的蒼穹、五光十色的花草、水波蕩漾的山澗,整幅畫卷如同不可亵渎的人間仙境,治愈着我們的傷痕、洗滌着我們的心靈。日出東方時,行走在俊峰的臂彎裡聽鳥鳴,落日餘晖下,徜徉在自然的懷抱裡瞰蒼穹。故事跟美景的相得益彰,更讓人心生向往隻想被流放在這片世外桃源。

這書唯一不喜歡的地方就是後半部分宗教色彩過于濃厚,拖着一條玄言的尾巴,好生不痛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