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年逆襲的高适,曾和李白是好哥們,李白出事時高适愛答不理

作者:非說不凡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一名句,估計大家都聽過吧。

這名句的作者叫做高适,留下千古名句的高适,前半生并不如意,甚至也沒啥名氣。

704年,高适出生了,他和普通人家的小孩一樣,20歲前沒有什麼特殊的,曆史上也沒有太多關于高适前20年的記載。估計那時候的高适就像我們現在的學生一樣,努力讀書,做着枯燥無味的事情。

中年逆襲的高适,曾和李白是好哥們,李白出事時高适愛答不理

20歲的高适就像我們一樣,初次來到京城長安,初來京城的高适看到什麼都是新奇的。他想留下來當一個京漂,可惜一打聽長安的房租實在是太貴了。沒辦法,他隻能退而求其次,前往宋城(現在的河南商丘),他在宋城一邊學習,一邊種田,他過着這樣的生活一直到27歲。年近30的高适,突然發現自己已經不年輕了,但是自己還是一事無成,這樣下去好像不行,是以他開始前往京城,想拉拉關系,可惜的是他去拜訪的達官貴人都看不上他。因為他沒有名氣,就這樣,高适的生活還是和以前一樣沒有任何的改變。

沒辦法,高适隻能想着走科舉這條路,可惜的是第一次參加科舉并沒有考中,沒辦法他隻能二戰,在35歲的時候再一次的參加科舉。可惜的是還是名落孫山。過着這樣的生活,日子是一天不如一天,加上長安的房租很貴,高适實在是沒有辦法繼續住下去了,他隻好離開長安。途中他遇到了一位邊塞回來的朋友,他的朋友寫了首邊塞詩,高适也作詩回應,他的詩中滿是憤青的味道。

中年逆襲的高适,曾和李白是好哥們,李白出事時高适愛答不理

他能不憤青嗎?長安是繁華,可是這種繁華與他無關了,他很郁悶,他回到宋城後整日喝酒解悶。就這樣實在郁悶到不行的時候他就到魏郡和楚地去散散心,就這樣到了高适45歲的時候。朝廷出現了一件大事,吏部尚書房琯被貶出朝,高适的好朋友董庭蘭也受到牽連,他們分别時高适寫出了那句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千古名句。

在董庭蘭出事的第二年,46歲的高适終于迎來了人生的好運,科舉紅榜上終于有了他的名字。可惜,朝廷隻是給他一個職低權輕的官職,高适又郁悶了,可是他做了一個決定,他要從軍。

也正是這個決定,讓他終于開啟了人生的好運。他到了戰場後,涼州河西節度使哥舒翰看中了高适的才能,任命他為掌書記。哥舒翰的命運和高适很相似,他也是在40歲的時候還是一事無成,知道父親去世才還是下定決心要改變,最後從軍了。而他從軍後打仗很猛,特别是對打突厥人很有經驗,朝廷也是十分看重哥舒翰。高适也是順着哥舒翰這條線一路開始往上爬,也是頗受朝廷重視,到了52歲就變成了左拾遺,後來變成監察禦史,53歲的時候又被提拔為淮南節度使,54歲平定永王叛亂。也正是永王叛亂導緻李白和高适之間出現了問題。

中年逆襲的高适,曾和李白是好哥們,李白出事時高适愛答不理

高适和李白是在高适40歲的時候相識的,他們也是在一次酒會上認識,那時候的李白已經是社會名流,而高适還是一個籍籍無名的人。但是李白沒有看不起高适,而高适也是十分崇拜李白,他像一個小迷弟一樣跟着李白和杜甫一起遊山玩水,那是人玩的很嗨,關系也很好。可是永王叛亂的時候,李白選擇了投靠永王,而鎮壓叛亂的正是高适。

中年逆襲的高适,曾和李白是好哥們,李白出事時高适愛答不理

高适很快就平定了叛亂,而李白也被抓了。叛亂之罪可是重罪,李白的夫人便找到高适想要高适出手幫忙,可是高适避而不見,沒辦法李白隻好親自寫信給高适,讓他救救自己。不過高适連個簡單的回複都沒有。還好後來,李白隻是被流放了,可是李白和高适兩人也變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中年逆襲的高适,曾和李白是好哥們,李白出事時高适愛答不理

不過,這也不能怪高适,當時的政局不允許高适念舊情,他自己也是好不容易走到那個地位,如果出手營救李白或許連自己也會搭進去,高适也是無奈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