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名人陳群——為官員的楷模做人的榜樣

作者:山藤泓
三國名人陳群——為官員的楷模做人的榜樣

說陳群可能不熟悉,但說九品中正制就都知道,這個制度就是陳群首創的,說是名人絕對沒錯。況且陳群老婆是荀氏,荀彧的女兒,荀彧的名字響徹三國。查了陳群這個人,發現這個人物不光才能了得,人品更是值得稱贊。

三國名人陳群——為官員的楷模做人的榜樣

陳群開始的時候給劉備當部下,看問題有遠見,曾經勸過劉備:“興平元年(194年),劉備時為豫州刺史,以陳群為别駕。其時陶謙病死,徐州以舉州迎劉備繼領,劉備正欲前往,陳群便跟劉備說:袁術的力量還很強大,如果現在就東取徐州,一定會與袁術發生争鬥。要是呂布乘機襲擊我軍的後方,那時即使将軍得了徐州,事情也一定不會有圓滿的結局。劉備不聽,還是東去徐州,與袁術争戰。結果呂布果然兵襲下邳,又遣兵往助袁術,最終大破劉備軍,劉備這時候才悔恨當初沒聽陳群的勸告。”這樣的人才失之交臂,對劉備是損失,對陳群卻不一定,陳群後來輔助曹操,更能比較出誰更具有雄才大略,陳群跟對了人,後來的發展更是劉備所不能給予的。陳群曆仕曹操、曹丕、曹睿三代,以其突出的治世之才,竭忠盡職,為曹魏政權的禮制及其政治制度的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位列三公,托孤重臣,封侯,兒孫也表現不錯,做武将當官的很多。

三國名人陳群——為官員的楷模做人的榜樣

陳群的才能是多方面的,除了能投明主,還有識人之明:“當時有人向曹操引薦樂安人王模、下邳人周逵,曹操均召而用之。陳群向曹操力言不可,并以為王模、周逵二人德穢行劣,最終必然壞事,曹操不聽。結果王周二人果然犯事受誅,曹操方信陳群之言,并向陳群承認錯失。陳群便推薦廣陵人陳矯、丹陽人戴幹,曹操皆加以任用。後來東吳為叛,戴幹因忠義死于變難;陳矯則成為一位名臣,是以舉世均認同陳群知人之明。”可見陳群,不虧是官員後代,飽學之士,還有實踐能力的人。

三國名人陳群——為官員的楷模做人的榜樣

陳群的為人,值得說說,在朝中對人無适無莫(語出《論語 裡仁》:"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适也,無莫也,義之與比。"意指對于人事沒有厚薄之分,貴雅而執名杖義,不會為媚人而違背道德。在這個官本位的社會裡做到這樣太難能可貴了,為了升職勾心鬥角互黑,為了讨好上司打擊别人成為常态化的環境中,有一個人能不會媚人而違背道德就是稀世珍寶,這樣的品質具有現實推廣意義。

三國名人陳群——為官員的楷模做人的榜樣

陳群不攬功,“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諷謀反時,黃門侍郎劉廙之弟劉偉被魏諷誘同,如今按罪連坐,劉廙亦當誅。陳群便向曹操進言,曹操亦道:"劉廙是名臣,我的本意也想要赦免他。"于是隻是調任他的官職而已。劉廙因而深感陳群之德,陳群卻認為:"議論如何量刑乃是為了國家,并非為了私人,況且赦免你的決定本是出自英明之主,我又怎麼能知道呢?"陳群心胸博大,從不驕矜自傲,始終都是如此。”“他前後數次,密陳朝廷得失,每次上奏都封隐其事,辄毀草拟檔案,時人及其子弟均不能知其所奏。有人譏議陳群居位拱默。正始年間诏撰群臣上書,以為名臣奏議,朝士乃見陳群谏事,皆甚歎息。”拿公權攬私人勢力自古就是常态,作為臣子不起異心,不突出自己,不蓄立個人勢力,展現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安其份,各司其職,君要像君臣要像臣,不能做無序的競争,是何其珍貴。如果各樹羽翼,在一個集體裡搞小圈子,争蠅頭小利蝸角虛名而引起紛争,變成惡鬥,十分惡心人,做人何等得不肖,使人生何其的無聊。陳群多麼的獨立,不屑于标榜自己,别人誤解也不在意,坦蕩蕩一君子。

三國名人陳群——為官員的楷模做人的榜樣

為減少戰争,嘗試采用談判的方式統一中國,陳群也作過努力:“黃初四年(223年),陳群與司徒華歆、司空王朗、太史令許芝、谒者仆射諸葛璋分别緻書與蜀相諸葛亮,向其陳說天命人事,希望蜀漢能舉國稱藩,但徒勞無功。”三國時期戰亂對國家損害很大,人口銳減,給五胡亂中華做了鋪陳,沒有三國時期的混亂和國事衰微,周邊哪個少數民族政權有能力如此侵占中原,屠殺漢人。如果通過談判可以化解意識形态分歧,不必戰争解決,給國家留點力量以免外族入侵多好。

三國名人陳群——為官員的楷模做人的榜樣

為防範對立造成小圈子,也防範一團和氣混日子,當陳群為司空,錄尚書事時向曹叡建議如下:“當臣子的人雲亦雲,随聲附和,是非混淆,互相包庇,乃是國家的大患。如果大臣們彼此不和睦,就會産生對立的派别;如果有對立的派别,對文武官員的好壞評價就會失去标準和根據;如果評價好壞沒有根本标準和客觀根據,就會良莠不分,真假難辨。對這種現象,陛下不能不深加防備,及時采取措施,以斷絕後患。”陳群為人處世符合君子群而不黨,也為杜絕産生各個集團,而産生黨同伐異,混淆是非,以集團利益最大化就失去了公正。這是管理層常出現的問題,不是别人打敗了自己,而是内耗消耗了自己。

三國名人陳群——為官員的楷模做人的榜樣

為政為民減負,規勸當權者在得意忘形時随意揮霍,享受國家本來就負擔不起的消費,害得老百姓困苦,國家陷入混亂,也不利于當權者自己的利益:陳群勸曹叡:"從前漢高祖劉邦隻和項羽争奪天下,項羽滅亡後,宮室都被大火燒毀了,是以蕭何才修建了武庫和谷倉,這些都是急切需要的設施,可漢高祖看到這些建築造得很壯麗,仍然氣沖沖地責備蕭何不該把它們造得過分豪華。如今吳、蜀尚未平定,實在不應該大興土木。人想要做件事或者想要得到某種東西,沒有找不到借口和辯解之詞的。何況您是天子,沒有誰敢違抗您的旨意。如果以前您打算拆毀武庫,就可以說不能不拆毀它;如果以後您打算再修複它,又可以說不能不修複它。如果您一定要做的事,固然陛下打算不會屈從于臣下的言辭,但是如果您能斷然回心轉意,也并非是臣下的力量所能達到的。當初漢明帝想修築德陽殿,鐘離意極力勸阻,漢明帝就聽從了他的意見,可後來還是動工修建了,宮殿建成後,漢明帝對大臣們說了這樣一句話:'要是鐘離尚書還在,這座德陽殿也蓋不成了。'是以說,當帝王的怎麼會懼怕一個臣子,其實都是為了老百姓啊。現在臣下不能讓陛下留意傾聽我的意見,比起鐘離意來,我可差得太遠了!""曹睿于是有所減省。”

三國名人陳群——為官員的楷模做人的榜樣

一個家庭,一個公司,一個國家有個讓人可以作為表率的人物,是多麼珍貴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