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良将系列之陳泰(上)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最近的幾篇系列文章講到的曹魏陣營武将,大多出身于并州士人集團。作為司馬懿所屬的士人圈子,近水樓台紛紛身居要職是很自然的事,至于為曹魏立國打下根基,立過汗馬功勞的颍川士人集團,在三國中後期逐漸凋零,遠比不上司馬懿、王淩為首的并州士人。
本期要講到的,則是根正苗紅的颍川二代名士、名将陳泰。作為為數不多父子二代俱為能臣者,相較于其父陳群的鼎鼎大名,陳泰雖然稍遜一籌,這更多是三國後期曆史整體關注度不高所造成,正史中的陳泰,對曹魏後期的曆史走向起到過重要影響,下面就來詳細談談。

陳泰(200-260),字玄伯,颍川郡許昌人。作為位高權重的司空陳群之子,陳泰的仕途自然起點極高,魏明帝青龍年間,陳泰便擔任散騎侍郎。這個官職實際就是皇帝的顧問兼侍從,對國家大事建言獻策,出行時騎馬侍衛左右,能夠擔任這個職務的基本都是名門大族子弟,因為進侍皇帝,是以當國家重要崗位有空缺,皇帝也往往會派這些自己最了解、信任的人出任,相當于最進階的儲備幹部。
青龍四年(237),陳群去世,陳泰承襲颍陰侯爵位。
正始元間(240),陳泰擔任遊擊将軍,不久又出任并州刺史,加振威将軍、使持節、護匈奴中郎将。陳泰作為掌管并州軍政大權的官員,把并州裡裡外外治理得非常好,百姓安居樂業,蠻夷也關系緩和。
并州與北方諸多遊牧民族來往很多,既有和平通商,也免不了發生軍事沖突。俘虜的胡人通常會淪為奴隸,被有錢人買到家中做仆人。京城中不少達官顯貴為了炫富,就會通過各種管道購買胡人充作奴婢,既然陳泰是并州一把手,自然很多人向其獻禮,希望陳泰幫忙促成這類奴隸買賣。
《三國志·陳泰傳》載:京邑貴人多寄寶貨,因泰市奴婢,泰皆挂之于壁,不發其封,及徵為尚書,悉以還之。
陳泰對送禮者照單全收,但收下後并不打開,隻是全都挂在牆上封存,以示自己并不貪圖錢财。正始九年(248),陳泰回京城任尚書,把幾年來收納的錢财全都退了回去。
受時代所限,當時的奴隸貿易不僅存在,而且相當普遍,這裡所稱的奴隸未必生活條件非常差,主要以是否具有人身自由來判斷,奴隸相當于有錢人的财産,而農民至少具有法理上的人格獨立,例如大族中所謂的門客、部曲其實有相當一部分屬于奴隸性質。筆者不打算深入探讨三國時期的社會制度,隻想表達陳泰幫京城官員們購買奴隸,并不違背當時的價值觀。
上述史料還形成了一個典故“陳泰挂壁”,用來形容為官者一心為公,不被金錢利益所迷惑。其實按照史料透露出來的資訊,陳泰是幫助了達官們購買奴隸的,隻能說陳泰沒有在過程中借機牟私,但畢竟奴隸貿易這種事談不上光彩,是以這個典故很少被後世運用。
上面提到陳泰回京城是正始九年,是以當正始十年(249)高平陵之變爆發時,陳泰正在洛陽。然而這麼重大的事件在陳泰傳中隻字未提,是陳泰跟事件關系不大,是以不值得專門記載嗎?完全相反,恰恰因為陳泰在司馬懿擺平曹爽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而後世對司馬家族由此掌權多持負面評價,是以連累到陳泰的曆史評價,對這件事陳壽也認為不光彩,而采取了完全回避的态度。
正始十年(249)正月初六,皇帝曹芳與大将軍曹爽前往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曹叡,司馬懿趁機在洛陽發動政變,以蔣濟占據洛水浮橋并關閉城門,任命司徒高柔代理大将軍取代曹爽職權,以王觀任中領軍接管曹羲的禁軍。接着司馬懿以曹丕之妻郭太後名義向曹芳上奏,要求罷黜曹爽。
曹爽得知消息後連忙征發軍隊修建工事以自保,但又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從洛陽出逃的大司農桓範與大将軍司馬魯芝力勸曹爽、曹羲兩兄弟号召天下兵馬反擊,但曹爽根本沒有這種魄力。
本來陳泰也在祭拜高平陵的隊伍中,當司馬懿發現曹爽并沒有反擊後,便派侍中許允找到陳泰,希望陳泰能勸說曹爽投降。于是許允與陳泰兩人一同去見曹爽,傳達了司馬懿的意思,即隻要曹爽放棄抵抗,保證其性命安全。正在曹爽猶豫不決時,蔣濟又帶着司馬懿的書信前來,同行者還有曹爽的親信殿中校尉尹大目,尹大目也拍着胸脯說,隻要投降,除免去官職外沒有任何損失。
這麼多朝廷高官前來勸說,本就沒有抵抗意志的曹爽徹底放棄,交出了兵權。
《三國志·曹爽傳》載:侍中許允、尚書陳泰說爽,使早自歸罪。爽于是遣允、泰詣宣王,歸罪請死,乃通宣王奏事。
這則史料能看出,曹爽派許允、陳泰前去拜見司馬懿,加上陳泰本就在曹爽的拜祭隊伍中,可見陳泰是被曹爽視為自己人的,畢竟颍川望族出身,其父陳群曾與曹休、曹真、司馬懿并列為曹丕四大托孤重臣,曹爽對其信任有充分理由。
《魏氏春秋》載:爽既罷兵,曰:“我不失作富家翁。”範哭曰:“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犢耳!何圖今日坐汝等族滅矣!”
這是桓範最後悲怆的怒吼,拼命從洛陽逃到曹爽身邊,本打算盡忠輔佐反攻洛陽,平定司馬懿的叛亂,沒想到堂堂大将軍曹爽竟然如此不堪,隻能感歎虎父犬子,一代名将曹真竟生出如此廢物,直接斷送掉本該處于國力上升期的曹魏王朝。
曹爽不成器大家都知道,這也是司馬懿能夠得到蔣濟、高柔等開國老臣支援的重要原因。然而這些老臣實在太過理想主義,他們滿懷着對曹爽倒台後司馬懿撥亂反正,重振曹魏雄風的希冀,卻不曾司馬懿卻另有所圖。不僅曹爽被司馬懿欺騙,許多大臣也同樣被欺騙,等他們察覺時,已經晚了。
從現有史料中,很難看出陳泰對司馬懿乃至司馬家族是從一開始就支援,還是無奈地選擇沉默。但從後來的事情看,陳泰在此時應該也與多數大臣同樣,沒有看穿司馬懿的野心。隻是從事後角度,盡管曹爽胡作非為是個無能的草包,但從曹魏人臣的角度,勸降曹爽實在是人生污點,以至于陳壽都不願寫入陳泰本傳。
勸降曹爽雖然不是陳泰一人之力,但經此事件陳泰被視為司馬家族的功臣。随着司馬懿逐漸專權,陳泰内心想必并不好受,畢竟事件的結果導緻了另一個極端:曹爽雖被鏟除,但曹魏江山也大權旁落了。
也許是為躲避朝廷上衆人的眼光,也許是為逃避内心的不安,陳泰沒有留在朝廷,而是前往雍州接替升任征西将軍的郭淮為刺史,加奮威将軍,在與蜀漢交鋒的前線指揮作戰。
同年秋,蜀漢大将軍姜維進攻雍州。姜維兵分兩路,一路親自率領從羌地直撲涼州西平郡,一路以牙門将句安、李歆帶領,二人分别依曲山修築城池據守,作為蜀軍的中繼站,并且以城池為依托聚攏周邊羌人為己所用。
征西将軍郭淮與陳泰商議對策,陳泰表示:“曲山之城雖然堅固,但離蜀漢本土太遠,糧草運輸不便。羌人雖然現在支援蜀軍,但時間一長他們必定難以承受勞役,不會真心歸附蜀漢。我們就去攻打曲山城池,把他們包圍起來,靜待對方糧草耗盡即可取得城池。即便姜維來救,山道艱難險阻施展不開,不會造成威脅。”
郭淮采納陳泰計策,并按照誰出主意誰幹活的原則,讓陳泰出戰。陳泰率領讨蜀護軍徐質、南安太守鄧艾等将領進兵曲山,把曲城團團包圍,憑借兵力優勢切斷其糧道及水源。句安多次向魏軍挑戰,陳泰隻管堅守營地,嚴令各部不準出戰。城中蜀軍缺吃少喝,隻能每頓吃一點點,靠着把雪收集起來化成水來度日。
姜維發現魏軍主力沒有來找自己,而是把曲山包圍起來,于是掉頭來救,翻過牛頭山便與陳泰遭遇。劇本完全按照陳泰的預想在走,是以陳泰信心十足地對部将們說:“兵法貴在不戰而屈人之兵。如今我軍把牛頭山道路切斷,姜維就将無法傳回蜀漢,必被我軍擒獲!”
《三國志·陳泰傳》載:敕諸軍各堅壘勿與戰,遣使白淮,欲自南渡白水,循水而東,使淮趣牛頭,截其還路,可并取維,不惟安等而已。
陳泰指令各部繼續堅守避戰,并派人向郭淮請示,自己準備親自分兵南渡白水搶占東面的地區,同時郭淮則率領大軍繞到牛頭山北面,這樣不僅曲山的句安成為籠中鳥,連姜維也将被包圍,一并擒獲。
郭淮本身也是名将,當即決定采納陳泰建議,親率主力殺奔牛頭山,姜維聞訊大驚,擔心本軍有失,隻能連忙逃走。至于孤懸在曲山上可憐的句安、李歆,隻得開城投降。
本篇為您講述了陳群之子陳泰的前期事迹,雖然勸降曹爽幫助司馬家族掌權一事令人惋惜,不過僅從其能力來看,初到雍州就能殺得姜維大敗,所獻計策基本都被郭淮采納,足以說明其出衆的軍事水準。這僅是陳泰作為将領的首秀,後續還有更加精彩的表現,下一篇繼續介紹。感興趣的話敬請點選關注吧,您的支援是我持續更新的最大動力,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