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電視劇嚴重弱化了的紅軍戰将,他是彭德懷革命的引路人,叫鄧萍

作者:覃仕勇說史
被電視劇嚴重弱化了的紅軍戰将,他是彭德懷革命的引路人,叫鄧萍

優秀革命曆史劇《紅色搖籃》講述的是紅軍在贛南、閩西開辟中央蘇區,曆經五次反“圍剿”,長達五年又十個月時間的這一段曆史故事。

該劇的編劇兼總制片人邵鈞林說,《紅色搖籃》中的每一人、每一事都尊重曆史真實,經受得起曆史考驗,叙事宏大,卻又不乏生動感人的小細節,娓娓道來,引人入勝。

老覃是個資深曆史愛好者,對此類優秀劇作自然是趨之若鹜,反複觀看,流連其中,擊節贊賞。

必須承認,這部劇當得起“引人入勝”這四個字的評價。

被電視劇嚴重弱化了的紅軍戰将,他是彭德懷革命的引路人,叫鄧萍

但要說“劇中的每一人、每一事都尊重曆史真實,經受起曆史考驗”,老覃不敢苟同。

比如說,紅軍著名戰将鄧萍的形象,就在該劇遭到了嚴重弱化。

老覃昨天寫的《三軍團截獲一封密謀殺彭德懷的信,落款人是毛主席,彭總說:假的》,講了一件發生在第一次反“圍剿”前夕的小插曲:由于來敵有十萬之衆,身為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書記、總政治委員的毛主席要求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合兵一處,攥成一隻拳頭擊敵,并制定了“放開兩手,誘敵深入”的方針,把敵人引到根據地内來打。這樣,駐紮在于都的東山壩的紅三軍團就得渡過贛江,與駐紮在黃陂的紅一軍團會合。但是,紅三軍團很大一部分人來自平江、浏陽與陽新、大冶,地方觀念重,不願意過江,提出了一、三軍團“夾江東西而陣,各發展各的根據地”的軍事主張。

被電視劇嚴重弱化了的紅軍戰将,他是彭德懷革命的引路人,叫鄧萍

曆史劇《紅色搖籃》出現了很多紅三軍團裡衆指戰員抵觸過江、找彭總申訴、提意見,甚至吵鬧的畫面。

這的确是“尊重曆史真實”的一種表現。

但是,該劇卻把鄧萍描畫成了反對過江的頭頭、領軍人物,這是很不尊重曆史事實的。

當然,最不能忍的,還是下面這件事:野心家叢永中為了分裂紅軍,挑撥“毛、朱、彭、黃”的關系,模仿毛主席的筆迹,僞造了一封内容為誘殺彭德懷的信,讓人送到紅三軍團。

被電視劇嚴重弱化了的紅軍戰将,他是彭德懷革命的引路人,叫鄧萍

真實的曆史是這樣:最先截獲這封信的人是三軍團前委秘書長周高潮,周高潮沒有經過任何人,直接把信交給了彭總。彭總看過信後,不容置辯地說:“假的。”把信交給滕代遠、袁國平、鄧萍等人傳閱。

滕代遠、袁國平、鄧萍等人看了,都認為“這是封挑撥離間的信。”

但邵鈞林編劇可能是想把這件曆史事件講述得更加精彩,更加吊觀衆的胃口,就着力渲染,刻意加大戲劇沖突,運用了編劇家慣常作法,對事件作了一番偷梁換柱式的調整:讓鄧萍在周高潮交信給彭總之前看了信,釋出了停止過江的指令;并在毛主席前來查詢紅三軍團停止過江的緣由時,下了毛主席警衛員的槍,把毛主席和警衛員關押到了一所小黑屋裡……

被電視劇嚴重弱化了的紅軍戰将,他是彭德懷革命的引路人,叫鄧萍

老覃在這裡特别強調:“下毛主席警衛員的槍”,“把毛主席和警衛員關小黑屋”,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的事;編劇無中生有也就算了,但為什麼安排鄧萍來充當了這類事件的主角呢?

曆史上的鄧萍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老覃來簡單說一下吧。

鄧萍是四川富順人,出生于1908年,比彭總小十歲,1926年底考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并加入中國共産黨。

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員與學兵團合編成中央獨立師,北伐與張作霖的奉系軍隊作戰時,鄧萍是随師參戰了的。

1927年,“七一五”事變後,鄧萍受中央委派前往湖南搞國民革命軍獨立第五師一團的兵運工作,主要工作就是考察發動第五師一團團長彭德懷入黨。

現在人們談論彭德懷的入黨經曆,主要歸功于段德昌,但彭德懷的入黨介紹人其實是鄧萍!

彭德懷的入黨時間在1928年4月,就由鄧萍主持了入黨儀式。

儀式有些簡陋,卻非常莊重,鄧萍親手繪制了馬克思、恩格斯和列甯像懸挂在牆上。

是以,鄧萍是彭德懷革命的引路人。

被電視劇嚴重弱化了的紅軍戰将,他是彭德懷革命的引路人,叫鄧萍

鄧萍和彭德懷一起發動了著名的“平江起義”,一起帶領紅五軍反擊國民黨實行的三省會剿,一起上井岡山與紅四軍會師,共同進行井岡山保衛戰和建立中央蘇區革命根據地,攜手經曆過五次“反圍剿”作戰。

老覃在這裡插一句,另一部由唐國強老師主演的優秀革命曆史劇《長征》,把鄧萍犧牲的經過安排在強攻婁山關上,這也是不尊重史實的。

鄧萍其實是在攻克了婁山關之後,在二打遵義城之時,不幸中敵人的冷彈犧牲的。

再說回《紅色搖籃》,《紅色搖籃》把鄧萍塑造成“猛張飛”“莽李逵”式人物,是非常不妥的。

前面說了,“下毛主席警衛員的槍”,“把毛主席和警衛員關小黑屋”這類惡性事件是不存在的。

被電視劇嚴重弱化了的紅軍戰将,他是彭德懷革命的引路人,叫鄧萍

并且,在毛主席制定了“放開兩手,誘敵深入”的方針時,鄧萍是第一個跳出來擁護的。

當時,紅三軍團是有一些幹部、戰士對這一戰略方針認識不足,不願意過江,并提出重新回到湘鄂贛根據地作戰的建議。

但這些人裡面沒有鄧萍。

反而是鄧萍在耐心細緻地做這些人的說服,反複強調紅軍的戰略要從全局着眼。

也正是得力于鄧萍的耐心動員,紅三軍團上上下下迅速統一了認識,很快渡過了贛江,與紅一軍團協力作戰,活捉了敵師長張輝瓒,取得了第一次反“圍剿”勝利。

最後補充一下,鄧萍不但是彭總的心腹愛将,也同樣得毛主席的器重。

被電視劇嚴重弱化了的紅軍戰将,他是彭德懷革命的引路人,叫鄧萍

1931年10月上旬,毛主席籌劃在中央蘇區建立一所正規的紅軍學校時,就把這副擔子交給了時為紅五軍軍長的鄧萍和時為紅八軍軍長的何長工。

鄧萍被任命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副總隊長兼教育長。

是以,鄧萍的形象在革命曆史劇《紅色搖籃》中是遭到了弱化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