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槍”—勃朗甯M1900手槍

作者:火與鐵

抗戰時期有大量的國外武器在國内參加抗戰,中國人給這些武器都起了非常貼切的外号,其中手槍有“一槍二馬三花口”,這三種手槍都是美國槍械設計師約翰·摩西·勃朗甯設計,其中“一槍”和“三花口”是比利時FN公司生産,“二馬”由柯爾特公司生産,今天主要講一講“一槍”即勃朗甯M1900手槍。

“一槍”—勃朗甯M1900手槍

勃朗甯M1900手槍

約翰·摩西·勃朗甯在1896年設計了一款采用傳統的自由槍機式工作原理,複進簧裝在槍管上方的管子裡的自衛半自動手槍,最初該槍勃朗甯希望讓溫徹斯特公司生産但是被以有缺陷的理由拒絕,勃朗甯随即改為由比利時FN赫斯塔爾公司生産,也是該公司生産的第一支由勃朗甯設計的手槍。

M1900手槍口徑7.65毫米柯爾特自動手槍彈,效射程30米,彈容量7發,全槍長162.5毫米,槍管長102毫米,全槍品質不含彈匣0.615千克。

勃朗甯M1900手槍是一支以火藥瓦斯為動力、自由槍機式結構的半自動手槍。勃朗甯M1900手槍是世界上第一支有套筒的自動手槍,采用了複進簧在上槍管在下的結構。M1900采用擊針式擊發原理,阻鐵直接卡住擊針體上的待發夾槽,扣下扳機阻鐵釋放擊針,擊針直接在彈簧作用下擊發槍彈,這種結構沒有擊錘機構比較簡單,由于沒有外露的擊錘拔槍時不容易鈎挂更适合作為自衛武器。

“一槍”—勃朗甯M1900手槍

M1900手槍豎截面

M1900的擊針也有自己的特色,該槍的擊針沒有擊針簧而是通過一個杠杆利用複進簧的彈力來推動擊針。

上彈拉動套筒向後時套筒上部複進簧管内的複進簧導杆一起向後運動,壓縮複進簧儲存彈力擊針則被阻鐵卡住,釋放套筒後槍彈上膛,因為擊針被阻鐵固定此時複進簧導杆依舊在後方位置保持在壓縮狀态。扣下扳機阻鐵釋放擊針,複進簧儲存的彈力得以釋放,通過杠杆将擊針向前撥動打擊槍彈底火擊發,多虧複進簧比較粗大彈力強,是以擊針的擊發力量也很足,擊發可靠性很好。

勃朗甯M1900手槍誕生後在國際上有兩件著名事件使得這款槍名聲鵲起,第一起是1909年10月26日北韓抗日志士安重根在中國哈爾濱火車站刺殺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第二件事情是1918年8月30日在莫斯科紮莫斯科列茨基區的米海爾松工廠列甯被刺殺。

“一槍”—勃朗甯M1900手槍

北韓抗日志士安重根刺殺伊藤博文

20世紀初勃朗甯M1900進入中國,其槍身小巧但是威力大迅速成為很受歡迎,因為其槍把上的手槍标志有了“槍牌撸子”的綽号,同時國内金陵兵工廠和江南制造局也對M1900手槍産生了關注,僅1919年江南制造局仿制的槍牌撸子就多達6萬支。

“一槍”—勃朗甯M1900手槍

M1900手槍叫“槍牌撸子”的緣由

勃朗甯M1900手槍因為其尺寸小巧成為當時中國不少“體面人”的歡迎,加上當時不少隐秘戰線的英雄也需要一種随身攜帶又不容易被發現的手槍,是以M1900正好擔任了這個重要的角色,M1900是世界上第一支采用有套筒反沖式半自動手槍,在當時能搞到一支“槍牌撸子”那怕是國産貨對于軍人也是一種莫大的榮譽,該槍成為不少軍隊指揮官的貼身武器,很多衛兵依靠看指揮官的配槍來判斷指揮官的身份,該槍主要配備營一級指揮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