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勃朗甯手槍可以花錢買到,而佐官刀花錢買不到。
日本軍官的配刀有榮譽的象征性。日本人承認投降,不是放下槍就算認投降的,而一定是交上自己的配刀,才視為正式意義上的投降。

是以對于八路軍也好,對于晉綏軍甚至中央軍,日本軍官的配刀不可能主動送給你。戰争期間,想要得到配刀,隻有通過戰争的方式消滅對方。
李雲龍伏擊日軍戰地觀光團的曆史原型,是1943年10月的韓略村伏擊戰。王近山率領16團一口氣幹掉日軍“戰地觀摩團”120多名尉級以上軍官。曆史并沒有詳細記錄這些佩刀的具體配置設定。
但是按照此前的傳統,肯定會有一部分贈送給第二戰區國民黨高官的。因為就是要用這些戰利品,來堵他們“遊而不擊”的嘴。此前772團在七亘村戰鬥中繳獲的一把鬼子佐官軍刀,就被劉伯承送給了衛立煌。
是以李雲龍送一把佐官刀給楚雲飛,按照真實曆史他沒有這個權力。但是融入到劇情中,可以了解,畢竟楚雲飛作為一個戰地觀摩者,親眼見證了李雲龍的戰場成就,從心底裡歎服李雲龍。
沒有參加過一線戰争的人需要日軍官佩刀給自己臉上貼金,比如後勤的張萬年;比如第二戰區的很多國軍将領。
而日軍官佩刀是李雲龍戰場繳獲的,李雲龍卻從來沒有留過一把佩刀在身邊,卻将楚雲飛送給自己的勃朗甯槍不離身一輩子。
楚雲飛送給李雲龍的勃朗甯,一大一小,楚雲飛稱之為一雄一雌,雄的型号是M1900,雌的型号是M1903。
勃朗甯這款槍曆史比較悠久,而且在當時國際軍火市場不算太貴,存世量很大,但由于填彈量和射程,到了二戰已經退出戰場主流。
但是在物資匮乏的晉西北絕對是稀罕物,更何況楚雲飛的勃朗甯子彈不是通用口徑的9毫米。是以這對勃朗甯手槍真正用意在于收藏。
劇中用勃朗甯,炒米認為還有另一層用意,因為一戰爆發,刺殺斐迪南大公的手槍就是勃朗甯。是以這裡則隐喻,李雲龍和楚雲飛之間最終會因為抗戰勝利,而分道揚镳。兩個陣營之間必然爆發戰争。
很顯然這對勃朗甯絕對不是第二戰區配發給楚雲飛的。根據國民黨高層軍官有自己配槍的傳統,這應該是楚雲飛自己買的。
從劇中透露出的楚雲飛的品味,吃飯有專門得魯菜廚子,穿衣喜歡美式小翻領,配槍喜歡收藏款勃朗甯。這恰恰是當時接受過西式教育的社會精英階層。
楚雲飛和李雲龍存在着階級上的隔閡,但是再晉西北抗日的戰線,大家同仇敵忾,彼此惺惺相惜。
我們并不知道佐官刀是否陪着楚雲飛走過一生,但是勃朗甯最終卻結束了李雲龍的生命。
李雲龍自從要了那隻雄槍M1900之後,可以說槍不離身陪了自己很多年。
一開始許給了秀琴,幾次想用王八盒子和鏡面匣子換,都未能得逞。最終秀琴被俘,攻打平安縣戰鬥結束,在擔架上,邢副團長又把勃朗甯交給李雲龍,此後一直不離身。
因為那一刻勃朗甯變成了秀琴。直到在南京軍事學院,要交配槍的時候,勃朗甯再次露面。
而在原著小說裡,李雲龍正是用這隻M1900勃朗甯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