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叫自動步槍但我是輕機槍—勃朗甯M1918自動步槍

作者:火與鐵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7年美國正式參加一戰,作為長期奉行孤立主義的美國突然闖入戰場手邊的家夥事卻顯得并不充足,首先是步槍因為春田M1903不足不得不購買恩菲爾德1917步槍,機槍就更少了,但是“好心”的法國人賣給美國大量紹沙輕機槍,該槍性能之差美國士兵甯可用M1903也不想用紹沙輕機槍,但是不用的話美國人發現他們的密集火力太差了,此時的美國作為工業大國認為此事叔可忍嬸不可忍,此時美國槍械設計師約翰·摩西·勃朗甯帶着他的自動步槍方案來了(重機槍方案是M1917水冷式重機槍),美國軍方一拍大腿,就你了!

1917年4月6日美國向德國宣戰派出遠征軍作戰後才發現,一戰這種面對這種以機槍火力為主的塹壕戰,他們手上隻有670挺M1909哈奇開斯機槍、282挺M1904馬克沁重機槍和158挺柯爾特M1895機槍,經過反複論證後他們認為必須盡快重整軍備,而重點就是需要一種士兵一人操作就可以提供壓制火力的武器,此事要求十分倉促但是勃朗甯卻1917年初就向美國軍方提供了兩種槍械方案,其中一個是M1917水冷式重機槍,另一個就是可以步兵使用抵肩射擊的自動步槍,口徑采用7.62毫米(.30口徑)。此時輕機槍這個詞彙并不廣泛,英語裡對彈匣供彈、重量輕的連發武器是叫作自動步槍(實際上該槍本來就是輕機槍)

之前看評論稱科普一下.30口徑子彈,這裡簡單說一下美國的.30口徑子彈。

美國槍口徑很長一段時間是遵循的是英國口徑(最早使用7.62毫米的是俄國,但誰叫英國是當時最牛掰的國家,是以大量英聯邦國家包括美國在内都在使用英制口徑)即.30口徑(7.62毫米),口徑雖然相同但是要注意的是彈頭長度以及裝藥量不同子彈的威力就會發生巨大變化;美國二戰時期主要的是.30-06步槍彈,這種子彈是美國春田步槍也就是M1903的步槍彈,06的意思是1806年,彈頭為7.62x63毫米(後面的是彈頭長度),改變是将圓形彈頭改為尖型彈殼長度減少18毫米(射程4100米),取代圓頭的0.30-03春田步槍彈。

我叫自動步槍但我是輕機槍—勃朗甯M1918自動步槍

左邊的是.30-03,右邊四個都是.30-06的步槍彈(用處不同彈頭形狀也有不同)

1926年美國又進一步改良,将彈殼長度恢複到.30-03,彈尾斜角為9度,彈頭品質增加到11.4克,由于增加了裝藥量和改良彈頭氣動設計使得該槍子彈威力很大、後坐力也很大,士兵射擊時很難控制住,射程增加到5000米,這一型号為N1,當然你要是按照之前的規定也可以叫.30-26。

我叫自動步槍但我是輕機槍—勃朗甯M1918自動步槍

N1型.30口徑子彈

1940年美國推出M1加蘭德步槍,該步槍采用半自動射擊要求士兵射擊時能把持得住,為此子彈又做了改變,首先是彈尾改為水準,彈頭重9.72克,縮短彈殼長度減少了裝藥量,雖然子彈射程減少(最遠800米)但是士兵可以相對容易地控制住,這一型被稱之為N2,也可以稱呼為.30-40,N2型還有穿甲彈主要給機槍使用用以對付輕型裝甲目标,這一型子彈是美國.30口徑的最後版本,随着小口徑子彈的趨勢.30口徑主要用以機槍或者狙擊槍,卡賓槍改為更小的5.56毫米即.223口徑。

我叫自動步槍但我是輕機槍—勃朗甯M1918自動步槍

N2型.30口徑子彈

話說回來,美國在1917年2月對勃朗甯的自動步槍進行測試,測試地點在國會山前面的空地上,參加有包括軍事高官、國會議員、參議員、外國政要和媒體記者,約翰·摩西·勃朗甯在空地上使用自動步槍射擊迅速獲得美國軍方的認可,1917年7月16日時美國主要軍火制造商的柯爾特公司就得到一份12000支勃朗甯自動步槍的生産合同(美國軍方已經等不住了),合同表明柯爾特公司可以獲得勃朗甯的專利并獨家生産勃朗甯自動步槍,可惜柯爾特公司正在全力滿足英國陸軍的維克斯機槍生産合同,無奈要求推遲勃朗甯自動步槍的生産,由于美國軍方迫切地需要新武器(被法國紹沙輕機槍坑慘了),美國陸軍就把溫徹斯特武器公司指定為新的勃朗甯自動步槍主要承包商。

我叫自動步槍但我是輕機槍—勃朗甯M1918自動步槍

約翰·摩西·勃朗甯和他的勃朗甯自動步槍

第一支勃朗甯M1918自動步槍在1918年2月才開始制造,當溫徹斯第一批生産的1800支勃朗甯自動步槍傳遞時,發現許多槍的部件不能互換(戰場修理需要武器的零件可以互相通用)立刻被要求生産暫時停止,直至溫徹斯特改進生産工序讓零件可以互換後溫徹斯特才獲得一份25000支勃朗甯自動步槍的合同,到同年9月時一共傳遞了11000支勃朗甯自動步槍,後期也有包括柯爾特在内的公司加入進來制造。

我叫自動步槍但我是輕機槍—勃朗甯M1918自動步槍

勃朗甯M1918自動步槍早期型

勃朗甯M1918自動步槍口徑為7.62毫米,發射0.30-06步槍彈,空槍重7.92公斤,裝彈後9.2公斤,射速500-600發每分鐘(全自動)/300-450發每分鐘(半自動),全長610毫米,使用20發彈匣。可以進行半自動和全自動射擊兩種模式。勃朗甯M1918自動步槍彈藥攜具有兩種,一種是主射手用的挎包形式,左、右肩各背一個,每側有3個彈匣袋兩個挎包共可攜帶12個彈匣。另一種是“副射手”用的為腰帶形式,有4個彈匣袋,每個彈匣袋中可裝入2個彈匣,同時還有4個彈藥袋可讓攜帶8個春田步槍的橋夾(使用的同一個子彈)。

我叫自動步槍但我是輕機槍—勃朗甯M1918自動步槍

美軍M1918主射手的槍彈袋

半自動射擊:子彈發射後一部分火藥瓦斯經導氣孔進入活塞筒推動活塞,活塞連杆及槍機框後退,整個機體後退實作槍機開鎖;開鎖後的槍機框帶動槍機後退并壓縮複進簧,拉殼鈎将空彈殼從彈膛内抽出,彈殼底部碰撞退殼闆而将彈殼抛出,直到槍機框與緩沖器相撞,後退完全停止。

全自動射擊:扣住扳機不放,複進簧帶動槍機框及槍機前進,槍機的推彈凸筍從彈匣内推出一發槍彈進入彈膛,槍機複進到位,槍機框繼續前進,槍機後部上擡進入機匣内的閉鎖槽完成閉鎖。當閉鎖時,槍機框繼續前進而撞擊(撞針)擊發。

勃朗甯M1918自動步槍優點是結構簡單易于保養而且子彈威力大殺傷力強,但是也有缺點,一開始該槍是作為步兵使用的自動步槍使用,但是子彈威力大導緻後坐力強很難被控制,槍身過重行動不便;但是該槍性能穩定、堅固耐用受到前線士兵好評;順便一提法國也向美國訂購了15000支勃朗甯M1918用于替換紹沙輕機槍。

我叫自動步槍但我是輕機槍—勃朗甯M1918自動步槍

紹沙輕機槍是槍械曆史中少有誰用誰嫌棄的武器

勃朗甯M1918的衍生型号不多,比較有名的是M1918A2輕機槍是二戰美國主要的班一級别的支援火力,該槍1940年定型,取消了半自動射擊改為通過快慢機上選擇兩種不同的全自動射速,槍托上安裝了一個降低射速的緩沖裝置,腿架底部帶防滑闆,不過美軍經常把支架拆掉當自動步槍使用而不是輕機槍;另外就是在扳機護圈前增加了金屬導棱以友善輔助快速更換彈匣,槍托下增加一個小的單腳架,順便一提該槍有刺刀接口(不過美軍似乎沒人給該槍裝上刺刀);1942年是槍托由木頭改為玻璃鋼,同年中期增加了一個提手友善行動。

我叫自動步槍但我是輕機槍—勃朗甯M1918自動步槍

M1918A2輕機槍

FN-M1930輕機槍(勃朗甯自動步槍的比利時版本),該槍是勃朗甯授權給比利時FN公司生産,在中國抗戰時期屬于進口機槍數量中排行第二,抗戰前5000支,抗戰初期訂購了8000支(實際到了7714支,在滇緬公路損失了一些)。

我叫自動步槍但我是輕機槍—勃朗甯M1918自動步槍

FN-M1930輕機槍

勃朗甯M1918自動步槍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不同國家的士兵手中使用,最後一次參加戰鬥是1970的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越南使用美國遺留軍火),1959年發射7.62×51毫米NATO标準槍彈的M14自動步槍與M60通用機槍列裝美國軍隊後,勃朗甯自動步槍退出現役,不過該槍還有一個近現代的改裝就是俄羅斯的"HCAR”(Heavy Combat Assault Rifle,意思是重型突擊步槍),據說使用了新的緩沖裝置,該槍後坐力非常柔和,這或許也是一種老兵不死隻是凋零的武器吧。

我叫自動步槍但我是輕機槍—勃朗甯M1918自動步槍

俄羅斯2013年推出的重型突擊步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