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拿着一朵小紅花,獎勵自己的心靈奇旅

作者:邑人電影院

本文作者:Vicky刺猬

生命的脆弱和生活的艱難,已經被一場疫情檢驗得淋漓盡緻。但人類的頑強,就是總會用一些藝術作品,來展示我們對生命的永恒渴望和不懈努力。

最近上映的兩部電影,一部是皮克斯的《心靈奇旅》,另外一部是韓延導演的《送你一朵小紅花》,就是這樣的兩部作品。兩部電影,講述的是不同故事,但因為“生命”這個主題,讓它們有着異曲同工的深意。

拿着一朵小紅花,獎勵自己的心靈奇旅

我們為什麼活着?假如現在你就會死去,你是否有遺憾?

《心靈奇旅》裡的喬伊,他心心念念要成為一名爵士音樂家,為了這個生活目标,他忍受着教師生涯的無聊。可當他突然死去,心有不甘,千辛萬苦地重新回到世間,如願登上舞台,成功演奏了自己的音樂,走出酒吧門口,卻忽然感覺到夢想的空虛和無意義。他的生命并沒有是以而更加閃耀,他還是那個平凡的自己,他渴望看到大海,卻不知道自己已經置身其中。

拿着一朵小紅花,獎勵自己的心靈奇旅

他想要的輝煌時刻,不過是音樂家的瑣碎日常,他想奔赴的大海,不過隻是身邊這一汪平凡的水域。喬伊的失望,也是我們的失望。當渴望半生的目标得以實作,除了那一刻的快感,剩下的将是無聊的重複,那我們為什麼還要熱情洋溢地活着?

那麼,大徹大悟的時候,該丢棄這些夢想,讓自己享受無拘無束的自由,隻是,這樣的自由,世間存在嗎?到最後,是否我們轉了一個圈,竟然又回到了原地:喧嚣的城市、擁擠的人群,你被車流人海包圍,卻隻是感覺到自己的渺小孤獨。

拿着一朵小紅花,獎勵自己的心靈奇旅
拿着一朵小紅花,獎勵自己的心靈奇旅

就像靈魂“22”,他曾經和世界上無數偉大的人物結合,卻并沒有感覺到生命的珍貴。她已經活了幾千年,心靈蒼老到再也不想去真正活一遭,她的生活沒有火花,隻有黑暗。

如果我注定無法閃耀無法感動地活着,我為什麼還要活着?

問題套着問題,答案後面還需要答案。《心靈奇旅》不斷抛出這樣的問題,引導着我們深入探索這心靈的奇異旅程。

拿着一朵小紅花,獎勵自己的心靈奇旅
拿着一朵小紅花,獎勵自己的心靈奇旅

不報目的地活着,享受生命的當下,不看重結果,醉心于過程,就是生命本身嗎?活着,痛并快樂着,就已經是人生嗎?似乎是,似乎又不是。

當喬伊在鋼琴上彈出心靈的音符,他的空虛就被喜悅填滿。音樂不再是他要去實作生命意義的工具,它可以讓他的靈魂放飛,他的生命因音樂而豐富充沛,這是獨屬于他的快樂。

當“22”明白生命的意義不隻是夢想、火花,而是用心感悟生活中的平凡瞬間:一塊糖在唇齒間融化,一片落葉掉進手心,一段音樂将耳朵叫醒,一件衣服帶來的暖意,一雙在土地上奔跑的腳,一方蔚藍的天空在頭頂明亮......

拿着一朵小紅花,獎勵自己的心靈奇旅

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正在荒漠裡迷失,就有多少人找到了停泊的港灣。成功是什麼,失敗又是什麼?沒有唯一的标準。生命需要意義嗎?我覺得《心靈奇旅》并沒有給我們答案,但答案已經在每個人心中,它混沌不清,卻又清晰無比。哪怕我們身處黑暗,但隻要頭頂有星光,就不會迷失方向。就算迷路了也無所謂,因為世間每一條路,都有風景,徐徐走來,就會有光。

贊美生,也必然繞不過死。如何面對死亡呢?

拿着一朵小紅花,獎勵自己的心靈奇旅
拿着一朵小紅花,獎勵自己的心靈奇旅

《送你一朵小紅花》用兩個身患癌症的年輕生命, 闡釋了泰戈爾“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的意境。假如面對死亡可以如秋葉一樣,灑脫地蜷曲幹枯,心甘情願地落下,化作泥土的一部分,那該是一種智慧,也近乎于一種理想。

得了腦癌的韋一航活得很喪。他如同一隻孤獨的刺猬,将溫柔的内心包裹在倔強的刺身裡。藏身人群,冷漠乖張,不敢愛,不敢袒露真心,怕下一秒自己就會死去。直到他遇到馬小遠,一個和他一樣患有癌症的女孩,才開始對生活重新開機熱情,學會了愛,接受了失去,勇敢踏上自己一直夢想的旅途。

拿着一朵小紅花,獎勵自己的心靈奇旅

馬小遠用自己生機勃勃的熱情告訴韋一航,一個人之是以為人,不過是體驗生活裡所有的酸甜苦辣,生命作為實作這一切可能的載體,不該輕言放棄。如果對生命尊重和珍惜,就不該活得索然無味。善待生命,綻放生命的熱情,這是最重要的承諾

可是,愛恨皆寂寞,生命即孤獨。孤獨的極緻是死亡嗎?死亡可以讓人擺脫那種深刻的孤獨嗎?生命消失了,一切停寂了,似乎,孤獨也會消失了。一個很長的名單:海明威、川端康成、梵高、王國維、老舍、海子、顧城、三毛……幾乎要讓人相信死亡會引導人最終與孤獨取得和解。

拿着一朵小紅花,獎勵自己的心靈奇旅

我不知道他們死亡的時候,是否感覺到了解脫,真正大徹大悟,不再留戀自己的生命。我隻知道人生是孤獨的,也是痛苦的。活着比死亡,更需要勇氣和毅力。一個在風浪裡漂泊過的水手,絕對會留戀在岸上的安穩的生活。一個死裡逃生的人,也更懂得活着的珍貴。

活着的時候,就要好好活。隻有将該經曆的都經曆了,這些經曆不是來自于偉人的介紹,也不是來自于先賢的闡釋。作為一個平凡人,你感悟了你自己該感悟的,你體驗了自己該體驗的,這樣的生活才是你自己的,才是真實的,有溫度的,這生活才對于你有意義。

拿着一朵小紅花,獎勵自己的心靈奇旅

那麼死亡是什麼呢?

是進入天堂還是落入地獄?我們死亡後,還會進入另外一個世界嗎?那裡是否也有着人間一樣的生老病死,是否也會有貧富懸殊?

按照博爾赫斯的觀點,時間是多元的交叉的,非線性的,就像是一個迷宮。在不同的時間裡,你會和不同的人相遇,做不同的事情。也會和同樣的人不斷重複做同樣的事情。這樣想來,人生的因緣際會,不就是你打開一個門,又走向另外一扇門嘛。在一個陌生的城市,邂逅一個多年未見的熟人,會讓人真的有時空交錯的恍惚。

《送你一朵小紅花》用了另一個時空的概念,通過兩個時空的對比,讓我們感受平凡瞬間的珍貴: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一頓全家團圓的飯菜,一段轟轟烈烈的戀情......這些庸常的生活場景,有的人卻一生都不再擁有。

拿着一朵小紅花,獎勵自己的心靈奇旅

《心靈奇旅》則展示了不同的生命次元:肉身活着的現實世界;通往死亡的階梯通道;人格塑造的心靈學院;生死之間的忘我之境。因為有了距離的觀望,生命的輪廓變得清晰。喬伊從具體的人變成抽象的靈魂,又附着在貓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肉身,再通過靈魂“22”,幫助自己的肉身和靈魂合二為一。

如果時間是個迷宮,是不同的次元空間。那麼隻要我們再走回想要重溫的那扇門,是否一切可以重新開始?超人将時間撥回了以前,于是他救得美人歸。穿越小說裡的男男女女跨越幾千年去愛戀,頗有些遊刃有餘的潇灑。即使陰陽相隔,也可以人鬼情未了。佛教裡的因果輪回,似乎也在宣揚人可以實作這種穿越的可能。

拿着一朵小紅花,獎勵自己的心靈奇旅

可惜現實的生活告訴我們,離開了這扇門,我們将再也沒有機會再重新來過。即使回到老地方,也早就物是人非。世間最強大的力量,不是核武器,不是萬有引力,而是時間。古埃及法老給自己修建金字塔将屍體變成木乃伊以求永恒,古希臘萬神廟裡的諸神表達了對永恒的渴望,中國的帝王苦煉丹藥希求長生不老,如今卻隻剩些石塊和墓穴在風中嗚咽。

當我們說起“永遠”這個詞的時候,不過是一種内心的渴望和安慰。我們既把握不了過去,也把握不了現在,更把握不了未來。時間一點點流逝,生命一天天變老。逝者如斯。這樣想的時候,不免會有些悲觀。

我想起我們小時候玩跳格子的遊戲時,并不在乎格子裡到底有什麼,而是享受那種跳躍之間的快樂。以遊戲的心态對待生命,以遊戲的心态對待時間,對于我這樣一個小老百姓,何嘗不是一種快樂呢?

拿着一朵小紅花,獎勵自己的心靈奇旅
拿着一朵小紅花,獎勵自己的心靈奇旅

宗教不同,對死亡的解釋也不同。可是不管是怎麼樣的宗教,我發現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強調人現世的修行。要求人多做善事,發揮人性的光輝,盡量遏制人性裡惡的方面。既然如此,死亡來的時候,人的生命結束,精神啊靈魂啊,也肯定會停止。一切陷入虛無,人歸土,土歸塵。

如此想來,死亡不過就是一匹白馬,它時時跟随在我們的身後。當你完成了你的人生的旅途,你累了,想休息了,就安心趴在它的背上,任它将你帶入另一個時空,豈不是也很詩意。

拿着一朵小紅花,獎勵自己的心靈奇旅

2021年,我隻希望疫情盡快結束。每個人都可以拿着一朵小紅花,獎勵自己的心靈奇旅。

最後的最後,附上韋一航的一段台詞,與大家一起共勉:

“我這個人走路喜歡挨邊走,我坐公共汽車必須得縮在最後一排,我不想跟任何人産生聯系,我怕我剛把我的真心掏出來,我就死了。但我喜歡你。”

――《送你一朵小紅花》癌症患者韋一航

(圖檔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