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本來是影史經典,卻被剪成平庸之作,導演氣得從此退出影壇

作者:看電影雜志

在好萊塢,導演往往是神一般的存在。

他們手中掌握着影片的“生殺大權”,是劇組的靈魂人物。

但電影誕生之初,導演們卻遠沒有今天的地位。

換句話說,當時的導演更像是個劇務。

直至,金·維多的到來。

影人:金·維多

性别: 男

生卒: 1894-02-08 至 1982-11-01

出生地: 美國,得克薩斯州,加爾維斯頓

職業: 導演 、制片、編劇、演員

紀念原因:成為DGA(美國導演工會)主席

導演=劇務

在DGA成立之前,好萊塢導演們生存環境,堪稱災難。

當時的好萊塢,制片廠為王,片場老闆們掌管着一切。

一部電影從籌備到拍攝,導演的工作,更像是劇務。

除了極少數大導外,一名普通導演既無權參與劇本,也無權左右拍攝。

本來是影史經典,卻被剪成平庸之作,導演氣得從此退出影壇

△20年代,一名在拍電影的導演

直到大蕭條時期後,電影工業的狀況,才略有改觀。

演員、制片人等相應工會的成立,行業内逐漸有了規範。

1936年,導演工會的前身,銀幕導演工會(Screen Directors Guild)成立。

而工會的首任主席,便是金·維多。

金·維多

默片時代的好萊塢,維多的地位相當于今天的斯皮爾伯格。

本來是影史經典,卻被剪成平庸之作,導演氣得從此退出影壇

△金·維多

他拍的《戰地之花》總票房2200萬美元,是迄今為止票房最高的默片。

本來是影史經典,卻被剪成平庸之作,導演氣得從此退出影壇

△《戰地之花》海報

作為少數幾位有話語權的導演,維多的作品,個性鮮明。

《戰地之花》通過士兵吉姆和村姑梅麗桑德的愛情,把戰争的殘酷刻畫的入木三分。

影片中,維多運用了大量的主觀鏡頭。

如此的細節展現,在當時的好萊塢,極為罕見。

本來是影史經典,卻被剪成平庸之作,導演氣得從此退出影壇

△《戰地之花》劇照

也正是這種鮮明的拍攝特點,讓片方看到,導演在影片中起到的作用。

是以,維多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為導演們平權。

銀幕導演工會

直到1938年,經過努力,導演工會終于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工會規定,導演的周薪應在61-150美元之間,一周工作不能超過44小時。

導演們不僅能和參與劇本創作,還能參與演員甄選。

更重要的是,導演,終于有了參與剪輯的權利。

本來是影史經典,卻被剪成平庸之作,導演氣得從此退出影壇

△上世紀30年代,剪輯室裡工作的導演

導演們終于不再是可有可無的角色,而是成為了電影的核心。

而這種工作規範,也一直沿用至今。

可當藝術創作遇上了票房大片,當今的好萊塢,導演們卻面臨着新的困境。

這回的對手,不是制片廠,而是制片人。

終剪權

去年七月,迪士尼影業突然開除了《星球大戰外傳:索羅》的兩位導演,

菲爾·羅德和克裡斯托弗·米勒。

本來是影史經典,卻被剪成平庸之作,導演氣得從此退出影壇

△兩位導演

原因隻有一個,‘創作理念’不和。

衆所周知,在今天的好萊塢,電影采取的是“制片人制”。

制片人們對影片從籌備到市場,有着極其精準的定位。

于是,當和導演的拍攝理念無法達到一緻時,沖突出現了。

偶爾,大制片廠們會給少數的名導們放出“最終剪輯權”。

但即便如此,一些影片,依然無法逃過被“瞎剪”的命運。

1984年,《美國往事》在戛納公映,造成轟動。

期間放映的3小時版本,足以成為影史經典。

本來是影史經典,卻被剪成平庸之作,導演氣得從此退出影壇

△《美國往事》劇照

因為時間太長,握有終剪權的制片人,把影片的北美公映版,生生剪掉了1小時。

這部影史佳作在北美上映時,片長僅有159分鐘。(原版影片長達229分鐘)

美版影片中的故事情節,均按照正序排列,閃回段落完全删除。

據傳,導演賽爾喬·萊翁内是以創下内傷,從此不再拍電影。

相比制片人造成的失誤,導演自己造成的“災難”也不小。

2008年,沃卓斯基姐弟導演的《極速賽車手》上映。

本來是影史經典,卻被剪成平庸之作,導演氣得從此退出影壇

△影片劇照

制片方為了壓縮時間,建議影片從135分鐘,縮減到95分鐘。

可導演沃卓斯基姐弟(當時還是姐弟)不同意。

握有最終剪輯權的二人決定,保持原有時長不變。

影片的結果衆所周知,1.2億美元的投資,最終僅換來了全球9300萬美元的票房。

導演們則賦予了電影生命,他們才是電影,真正的靈魂。

對于制片人和好萊塢片商,電影更像是賺錢的機器。

雙方隻有,融彙、貫通,才能給予電影真正的魅力。

而如果隻是單一的尋求滿足,那導演工會,有沒有都一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