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題:全國政協委員成平:防範化解交通安全重大風險 應重視技術調查
全國政協委員、交通運輸部原安全總監成平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
(人民網 記者張希 攝)
埃塞俄比亞航空客機失事事件引發全球關注,據中國新聞網報道,埃塞俄比亞航空公司将與包括飛機制造商波音、埃塞民航局以及其他國際實體等所有利益相關者合作,進行符合國際标準的調查。那麼,對于重大安全事故,我國是怎樣進行調查的呢?全國政協委員、交通運輸部原安全總監成平就該問題接受了人民網記者的采訪。
成平介紹,一般來說,安全生産事故發生後,根據事故程度,由各級政府部門成立正式調查組進行全方面調查,安全事故調查涉及“人、機、物、法、環、管”幾個方面,“人就是人員,機是指裝置,物是指材料等,法是指法律法規,環是指環境,管指的是管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近年來,我國的安全生産越來越受到各級部門的重視,安全生産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逐年下降, “但重大事故仍經常發生,重大事故風險防控還有待加強。重大事故往往是最好的反面教材,我們應從血的教訓中,科學、公正、客觀的調查分析其發生發展及事故成因,有助于舉一反三,預防類似事故的再發生。” 成平說。
總結經驗是非常重要的,海恩法則就是事故規律的總結。海恩法則是指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後,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民航就非常注重隐患治理,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對隐患零容忍,專門制定了隐患排查治理零容忍指南。這次埃塞俄比亞航空客機失事事件後,我國對相應機型第一時間做出反應。此外在日常安全生産與監管方面既實也細,在經驗總結方面做得非常嚴格和細緻,比如客機駕駛人員上飛機之前都要接受簡單的心理測試,乘客登機後都要接受安全告知等。”成平介紹。
然而,群衆希望知曉事故原因的心情十分迫切,對調查結果的期待很高,是以,調查組的工作需要各個政府職能部門均參與進來,進行全方面的調查,以便盡快地找出事故原因,回應群衆關切,“但有時這會造成技術調查與責任追究互相影響的情況發生,導緻我們在事故的經驗總結方面難以更加深入地進行系統分析。”
她認為,對事故原因科學、公正、獨立的技術調查遠比追責重要且有效。“比如,事故的當事人對事故十分了解,向他擷取相關資訊将十分有助于事故的救援。但若第一時間便向他追責,他很有可能會不配合調查,甚至隐瞞重要資訊。”同時,成平補充道,擴大化的追責也會影響工作效率,影響相關從業人員主動性,會淡化了事故的直接因素和教訓,很難總結事故發生的規律,進而舉一反三。
為了更好地做好經驗總結工作,成平認為,可以借鑒美國事故調查機制,将事故技術調查與責任追究分開進行,并盡快将“生産安全事故調查處理條例”納入立法計劃,建立事故獨立技術調查的機制,明确人員組成、職責、程式及相關要求等,以利于科學公正獨立的技術調查。”
“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隸屬于國會,不負責執法、不負責追責,隻負責調查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成平提到,建議我國的技術調查報告由技術調查組獨立完成,不涉及責任問題,及追責内容。完整的報告包括事實(包括檢測資料)、分析、可能的原因和結論等,且應向社會公布,以防範類似事故的再次發生。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防範化解重大風險被擺在打好三大攻堅戰的首位,“在交通安全領域,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前提是知道哪裡有風險,知道哪裡有風險的前提是總結和借鑒事故經驗,并且應認真、科學地總結事故發生、發展的過程和直接原因,才能認識到哪有風險,才可能将風險辨識清楚,知道怎樣防範到位。”成平說道。
(責編:趙鵬、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