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蕩寇志》解讀:究竟是誰打敗了水浒悲情英雄林沖

作者:白馬晉一

文:都頭郓哥(作者原創授權)

之前,筆者與大家品讀了《蕩寇志》(《水浒傳》續書,清代餘萬春著)第一百二十九回,吳用本想利用顔樹德讓官軍中計,結果反而被徐槐将計就計,奪取了二關。今天我們繼續品讀《蕩寇志》第一百三十回“麗卿夜戰扈三娘,希真晝逐林豹子”,看看後續發展如何。

情節簡介:陳希真收複新泰後,升調河北部統制,駐紮大名府,與祝永清等訓練兵馬,準備收複濮州。正巧劉廣也調任廣平府總管,陳希真借助天子允許其召集舊部的權力,将栾廷玉、苟桓等都召至麾下,隻有召忻、高粱等人請求歸隐,沒有随軍。陳希真召集兵馬後,大軍征讨濮州。林沖在濮州接報後與衆人商議如何迎敵,最終聽從了馬麟的建議出城紮營。馬麟又建議設伏,引誘官兵來攻,林沖派扈三娘出戰,活捉了婁熊。陳希真于是派陳麗卿出戰,結果王英自告奮勇,也被陳麗卿活捉,在歸途中,王英不忘調戲陳麗卿,結果被夾死。陳麗卿回營後,祝永清想出一個方法,用銅條從王英糞門插入,固定在馬上,假裝還活着,兩軍互相交換俘虜,林沖等放回了婁熊,卻發現王英已死。扈三娘大怒,于是與陳麗卿厮殺,不分勝負,扈三娘馬匹支撐不住,于是雙方約定夜間再戰。到了夜間,雙方又一次交手,陳麗卿、扈三娘打了很久都沒有分出勝負,之後陳麗卿準備用箭射扈三娘的馬,扈三娘抛出綿繩套索,二人糾纏到了一起,結果陳麗卿力氣大,把扈三娘扼死了。林沖怒不可遏,引兵追趕陳希真兵馬,卻中了調虎離山計,劉廣等已經攻破了濮州,活捉了張橫、張順,林沖反應過來已為時已晚,隻得率領殘餘人馬逃回梁山。

《蕩寇志》解讀:究竟是誰打敗了水浒悲情英雄林沖

(清末出版的《蕩寇志》中表現官軍收複濮州追殺林沖情節的插圖)

都頭曰:《蕩寇志》一書在第一回(即第七十一回)即對整本書做了通篇布局,作者精心設計了宋江、吳用讓林沖、呼延灼分别鎮守濮州和嘉祥(兼管南旺營),作為山寨的犄角,當時範金門即批道“已定天彪、希真分攻之局。”但随着戰事的不斷發展,梁山大學營以外的城池陸續丢失,到了本回,僅剩下濮州和嘉祥二處。作者在創作小說過程中,很喜歡在雷将中設計一些和梁山好漢針鋒相對的人物,如梁山有武聖後人關勝,雷将就有崇拜模仿關羽的雲天彪。梁山有打虎英雄武松,雷将就有擒神豹的唐猛。而豹子頭林沖作為《水浒傳》中家喻戶曉的好漢,用範金門的話來說就是“耐庵寫林沖為梁山泊一等上将,自有《水浒傳》以來,無論冠蓋儒林縱橫,及鄉村豆棚閑話,一提林沖,則勇邁精細氣概,如在目前。”對于這樣一位重量級人物,俞萬春自然不會放過,為了處處壓過林沖一頭,作者精心塑造了陳希真這個形象。小說開頭,作者故意設計了讓陳希真也經曆了和林沖類似的遭遇(與高俅父子之事),并讓其成功脫身來反襯林沖在為人處事上不如陳希真。小說臨近末尾,作者又設計了陳希真收複濮州,讓林沖在軍事上又敗于陳希真,可謂是煞費苦心。但作者可能不知道,正如範金門所說,林沖被逼上梁山,反抗壓迫的英雄形象已經牢牢地印在了讀者心中,任憑如何诋毀歪曲,也無法改變林沖為廣大讀者喜愛這個事實,是以俞萬春關于陳希真勝于林沖的描寫不過是白費功夫而已。說到這裡,我們還是先來看看本回中涉及的曆史典故。

《蕩寇志》解讀:究竟是誰打敗了水浒悲情英雄林沖

本回中涉及的典故僅有一個,書中寫林沖等得知陳希真前來攻打時,“教張橫、張順保守本城,林沖帶領鄧飛、馬麟、王英、扈三娘,點起三萬人馬,出北門十裡外紀侯橋,安營下寨。”範金門在句中批道【地名。紀侯想是大去其國之義也。】範金門所說的“紀侯大去其國”的故事,《春秋公羊傳》“莊公四年”有記載:“四年,……夏,……紀侯大去其國。大去者何?滅也。孰滅之?齊滅之。曷為不言齊滅之?為襄公諱也。”也就是說魯莊公四年,紀國被齊國君主齊襄公滅掉,紀國國君紀侯逃走了,不知去向。齊國之是以攻打紀國,是因為之前紀國國君曾向周天子進言,導緻齊襄公的遠祖齊哀公被周天子煮殺了,到了齊襄公這裡已經經曆了九世,最終大仇得報。俞萬春在這裡引用紀侯這個典故,可能是暗諷林沖出城布陣,中了調虎離山計,結果濮州被劉廣等奪取的故事和紀侯逃走紀國被滅的故事相似。此外,還有一句題外話,關于“紀侯大去其國”的“大去”究竟作何解釋,目前有不同說法,有的認為是逃走的意思,有的認為是被滅亡的意思,還有人認為紀國當時沒有被滅,紀侯逃到山上繼續與齊國戰鬥。至于真相究竟如何,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蕩寇志》解讀:究竟是誰打敗了水浒悲情英雄林沖

說完典故,我們再說說本回的重頭戲—濮州之戰。相信對于此戰,大部分讀者都會認為有林沖這樣智勇兼備的人鎮守,應該是不容易被官軍攻破的。但小說中恰恰相反,陳希真僅用兩天就收複了濮州,這是怎麼回事?我們看看俞萬春是怎麼設計的。

首先是兵力對比,陳希真一方光手下将領就有劉廣、祝永清、陳麗卿、苟桓、祝萬年、栾廷玉、栾廷芳、劉麒、劉麟、真祥麟、範成龍、婁熊等12人,手下人馬四萬。而林沖一方手下将領僅張橫、張順、扈三娘、王英、馬麟、鄧飛等6人,出城迎敵人馬三萬。林沖手下人員無論是數量還是品質,明顯要弱于官軍一方,是以在兵将上林沖先輸了一招。

其次是戰術部署,陳希真派劉廣帶領苟桓、劉麒、劉麟、真祥麟、範成龍從清水溪偷襲濮州城,而自己率軍纏住林沖主力。反觀林沖放棄了險要城池,率主力出城十裡紮營與陳希真相拒,本來一開始誘敵來攻設伏襲擊的計策很不錯,扈三娘也是以生擒了婁熊,但俞萬春馬上“動了手腳”,之後更是讓林沖因王英、扈三娘之死大怒,中了調虎離山計追擊官軍六十裡,導緻濮州空虛被偷襲得手,在戰術上林沖又“被迫”輸了一招。在林沖意識到中計準備撤退時,範金門批道【着,着。或謂林沖未必如此之愚,予謂林沖之智不過如此,取前傳細覽自明。林沖至此尚能覺得,若李逵之類,至此尚然不覺矣。總之,激怒之法苟見識微有不到,即能中計,不獨林沖也。】範金門在這裡強行附和俞萬春,貶低林沖的才智,還讓讀者細看《水浒傳》原著,其實原著裡面林沖恰恰是不會中調虎離山這種低級計謀的。如攻打曾頭市時多次勸晁蓋不要冒進,打淩州時又勸關勝三思而行,可見林沖是個十分謹慎的人,俞萬春用激将法惹怒林沖中計的設計,本來就已經脫離了原著中林沖的形象。

《蕩寇志》解讀:究竟是誰打敗了水浒悲情英雄林沖

最後是戰鬥方式上,林沖沒有選擇鬥兵、鬥陣法,而是選擇鬥将,這是小說的慣用手法,本無可厚非。但在扈三娘生擒婁熊,陳麗卿前來挑戰時,俞萬春竟然設計林沖答應王英出戰的請求。陳麗卿是梁山的老對手,林沖深知其實力,王英根本不是對手,派其出戰無疑是送死,如果按照原著林沖的性格是絕不會答應的,但在這裡俞萬春又一次強行讓林沖智商下線,并且之後繼續讓扈三娘與陳麗卿單打獨鬥直至被殺,林沖在這裡完全失去了原著中勇猛精細的特點,淪為了俞萬春手中的提線木偶,是以在戰鬥方式上林沖又“被迫”輸了一招。

到了這裡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濮州之戰陳希真等到底是如何取勝的,俞萬春除了強行壓制林沖等的智商外,還極力描寫官軍如何“英雄”,但恰恰相反,此戰中官軍卑鄙無恥的嘴臉可謂暴露無遺。如婁熊被捉後,陳麗卿生擒了王英并将其夾死,祝永清設計用“死虎換活熊”,毫無誠信,之後在陳麗卿與扈三娘交手不分勝負時,陳希真、祝永清又要放冷箭射死扈三娘,連陳麗卿都看不下去了,連稱“不要,不要。若是暗算赢了他,也吃人笑,這厮死了也不佩服。”陳麗卿雖然這麼說,但她自己也并不是什麼好人,她和陳希真父女一唱一和,經常把軍令當做兒戲。之前打高封時,我們已經講過一次,陳麗卿簽了軍令狀,但後來戰敗陳希真第一時間站出來為女兒辯解。本回中陳麗卿又一次誇下海口“若一百五六十合赢他不得,甘受重責。”但實際情形是陳麗卿先與扈三娘厮并了一百多合,之後兩個又交馬鬥了二十多合,後來又并了五六十合,這其中還夾雜着一些詳細描寫的回合,前後加起來早已超過了一百五六十合,但戰後此事再未提過,俞萬春塑造陳希真、祝永清、陳麗卿等人時,内心應該是認為這些都是正常的,因為按照他的觀點,隻要能剿滅賊人,不管用什麼手段都是可以的,但他忘了讀者心中都有一杆秤,相比梁山好漢在書中的表現,雷将已經被判了不及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