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烤肉,當地人又名燒肉,是制法獨特、馳名全國的風味名吃。
相傳由明朝末年舊章丘城(今濟南市章丘區繡惠街道)黃家灣一黃姓農家所創制,已有300多年曆史。其特點是皮酥、色黃、肉嫩、味美,鮮香可口、食而不膩,易存放。
制作方法為:取當年長成的中等瘦型豬,宰殺後,去五髒、除闆油,剔去四蹄骨與部分肋骨。用刀往肉裡劃出道道小口,用花椒、丁香、桂皮、砂仁、大小茴香、豆蔻、草果末、食鹽等佐料配方,磨成粉狀,揉搓進道道刀口内,然後用秫稭杆把内壁撐開,成半圓拱形,并把火紙沾水貼在易烤化的部位。用燃燒的竹片把爐膛烤紅,除煙後,再把備好的整豬、吊挂在烤爐中密封焖烤。爐溫應控制在100℃—300℃之間。把整豬挂在烤爐内焖烤一個多小時即熟。再用刀刮淨表面的黑焦即可食之。

剛剛出爐的黃家烤肉,周圍籠罩着蒸汽
店鋪裡的烤肉
經山東省食品衛生監督檢驗所檢驗,烤整豬蛋白質含量為23.4%,脂肪含量為43.1%,鹽含量為1.3%,水分含量為31.6%。
剛出爐的烤肉,異香撲鼻,味飄數百米之外,聞之增食欲,吃之皮脆而酥,肉質鮮嫩,肥肉不膩,瘦肉嚼之回味無窮。烤肉的吃法多種多樣,既可做酒肴又可做飯菜。單吃鮮香可口,不同的部位具有不同的特色。臀部的上頭占整豬的3%左右為蝈蝈肉部分,其特點是肉瘦,鹹淡可口;烤豬中間部分的兩條裡脊是最好部位,其肉色質鮮豔,嫩而好嚼;再向下是腱子肉,其特色是瘦肉為主,有咬嚼,作為酒肴甚佳;胸部,肉瘦無亂絲,品質好,營養高。整個烤豬最珍貴的是“家雀頭”,一頭整豬隻有兩個,其重量不過二三兩左右。若把烤肉與白菜或豆腐一起燴制,則更是别具風味。另外,燒餅夾烤肉,單餅卷烤肉,章丘大蔥、甜醬配烤肉等吃法,都深受群衆歡迎。由于整豬經過特制高溫爐焖烤後,水分降低,脂肪減少,蛋白質成份相對增加,且無菌、易貯存,攜帶友善,是以是老幼皆宜的進階營養食品和宴席佳肴。
傳承古法的烤爐
一次起吊兩片(一整頭豬了)
因為是帶皮烤制,去毛是必須的
黃家自祖輩經營烤肉以來,世代相傳,均操此業以養家小。1956年4月,黃家烤肉作為名吃參加了山東著名産品及手工藝品展銷會,黃祯祥制作的黃家烤肉,在展銷會上獲得了很高的贊譽,以後一直作為山東的名吃向國内外介紹,使國内外的人們品嘗到黃家烤肉的醇香味道。
忍不住的哈喇子,網摘一圖飨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