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雲存儲使存儲容量前所未有,起點是達PB級

本文講的是<b>雲存儲使存儲容量前所未有,起點是達PB級</b>,【IT168 資訊】雲計算的興起會颠覆現有的網絡存儲架構嗎?現在還沒有人能說得清這種變化何時會發生。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雲計算對存儲容量、存儲通路性能和成本等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雲計算的興起對于資訊存儲會産生哪些重要影響呢?EMC公司中國研發中心首席架構師任宇翔表示,“雲存儲的起點就應該是PB級。”

叢集存儲興起

  IDC研究表明,從2006年到2010年,全球資訊總量将增長6倍以上,從161EB增加到988EB(1EB=1024PB)。一些新推出的磁盤陣列中已經普遍采用了750GB或1TB的SATA硬碟。目前已知存儲密度最高的磁盤陣列可以在4U空間内提供高達42TB的存儲容量,這在以前是根本無法想像的。

  最新一代LTO-4錄音帶的單盒錄音帶存儲容量也達到了1.6TB(壓縮比為2∶1)。技術的不斷進步必将推動存儲向更高容量發展,而重複資料删除、壓縮等技術的引入,可以進一步提升存儲空間的使用率。從性能方面看,FC磁盤陣列已經逐漸過渡到4Gb時代,而8Gb FC又在向資料中心使用者招手;萬兆IP存儲不再是紙上談兵;在InfiniBand領域,已經有廠商推出了40Gb InfiniBand擴充卡産品。

  現有的網絡存儲架構,比如SAN或NAS還能夠有效支撐無處不在的雲計算環境嗎?有人表示懷疑。其主要論據是:面對PB級的海量存儲需求,傳統的SAN或NAS在容量和性能的擴充上會存在瓶頸;雲計算這種新型的服務模式必然要求存儲架構保持極低的成本,而現有的一些高端儲存設備顯然還不能滿足這種需求。從谷歌公司的實踐來看,它們在現有的雲計算環境中并沒有采用SAN架構,而是使用了可擴充的分布式檔案系統Google File System(GFS)。這是一種高效的叢集存儲技術。

  近幾年逐漸興起的叢集存儲技術,不僅輕松突破了SAN的性能瓶頸,而且可以實作性能與容量的線性擴充,這對于追求高性能、高可用性的企業使用者來說是一個新選擇。随着一些專注于叢集存儲業務的廠商,比如Panasas、Isilon、龍存科技等在中國市場的快速發展,叢集存儲技術的應用會更加普及。雖然叢集存儲在處理非結構化資料方面優勢十分明顯,但從目前情況看,叢集存儲不太可能在短時間内完全取代傳統的網絡存儲方式,SAN和NAS仍會有用武之地。

  需要強調的是,虛拟化是實作雲計算遠景目标的一項核心技術,因為雲計算本身就是一個能提供虛拟化和高可用性的新一代計算平台。從目前的市場情況看,伺服器虛拟化已經是如火如荼,而存儲虛拟化的發展相對慢一些。2007年底,EMC推出了SAN存儲虛拟化産品Invista 2.0。與上一代産品相比,Invista 2.0支援的存儲容量擴大了5倍,進一步提升了可用性,強化資料保護機制和管理功能,提高使用效率,增強可擴充性。此外,Invista 2.0還通過了VMware認證,可以讓使用者在VMware的架構中更妥善地管理、分享和保護資訊。

  存儲公司3PAR營銷副總裁Craig Nunes表示:“為了有效支援雲計算,基礎架構必須具備幾個關鍵特征。首先,這些系統必須是自治的,也就是說,它們必須内嵌自動化技術,消除人工部署和管理,允許系統自己智能地響應應用的要求。如果系統需要人為幹預來配置設定和管理資源,那麼它就不能充分地滿足雲計算的要求。其次,雲計算架構必須是靈活的,能夠對需求信号或變化的工作負載做出及時反應。換句話說,内嵌的虛拟化技術和叢集技術,必須能夠應對業務增長或服務等級要求的快速變化。如果系統需要花幾個小時、幾天或幾個星期的時間來響應新的應用或使用者需求,那麼這個系統也就不能滿足雲計算的要求了。”

  SaaS也是Storage as a Service的縮寫,意為存儲即服務。在雲計算環境下,存儲不再是冷冰冰的硬體裝置,而是一種服務。這會不會改變今後使用者的存儲采購方式,從采購硬體轉變為購買存儲服務?Craig Nunes表示:“在大型企業内,不管是采用雲計算模式還是自建一個公用資料中心,終端使用者的IT要求終将以服務方式來滿足。”

EMC看好雲存儲

  前一段時間網上盛傳的一條消息稱,EMC與SAP将共同完善EMC的SaaS政策,并采用了一種名為EMC Cloud的主機服務。由于這不是EMC官方公布的消息,任宇翔拒絕對此發表評論。不過,EMC進軍雲計算領域的确是事實。

  2008年2月,EMC宣布收購雲計算廠商Pi。這是一家專門提供與個人資訊管理相關的軟體及服務的廠商。Pi的産品和服務囊括了一系列雲計算的特性,比如使用者資料的分布式複制等。在完成近期的一系列收購後,EMC調整了内部的組織架構,事業部由原來的4個(包括存儲、内容管理、VMware和RSA)增加為6個,新增的兩個部門是消費者/小型企業産品事業部及雲基礎設施和服務事業部。據任宇翔介紹,目前僅EMC中國研發中心就有100多位技術人員專門從事與雲計算有關的研發工作。

  線上存儲服務就是雲計算的一個典型應用。據IDC的預測,全球線上存儲服務市場的份額将在2011年達到7.15億美元。同樣是EMC收購的一家公司Mozy,兩年前就已經開始提供線上備份服務,目前擁有的付費客戶達到幾十萬,不僅包括個人使用者,還有像通用電氣公司這樣的大型企業客戶。EMC公司全球副總裁兼中國研發中心總經理範承工就是Mozy的忠實使用者。

  任宇翔強調說:“雲計算能否普及的關鍵在于使用者體驗。對于終端使用者來說,他們并不關心背景究竟采用了什麼樣的技術,通過簡單的操作就能獲得想要的結果才是他們真正關心的。也許有一天,無論你走到哪裡,随身隻要攜帶一個類似U盤似的小東西,裡面存有個人安全認證資訊,隻要把它插入任意的終端裝置,你就可以從‘雲’中獲得想要的資訊。”

面臨标準化問題

  在剛剛接觸雲計算這個概念時,很多人會自然聯想到網格計算、效用計算這些概念,似乎這些技術多多少少都有一些雲計算的影子。然而有專業人士認為,雲計算是不同于效用計算和網格計算的,其理由是:網格計算通常是指一個用于計算任務的資源池環境(如圖像處理);效用計算是指一個用于掌握長時間運作程序的資源池環境,并趨向于專注滿足服務的級别;而雲計算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指網絡上提供的不同種類的服務,而且雲計算可以運作在網格計算或效用計算環境中。

  “從網格計算、效用計算到雲計算,走的是一種螺旋式上升的發展道路。雲計算旗幟鮮明地提出并強調了虛拟化技術的重要性,這在以前是沒有的。”任宇翔解釋說,“雲計算這個概念确實非常形象。所謂雲就是在空中,這意味着相關的計算或存儲工作并不是在本地裝置上完成的,而是在空中或者說是在遠端完成的。”

  了解雲計算可以抓住兩個關鍵要素:第一,雲計算采用的是分布式計算方式;第二,雲計算提供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那些在人才、資金、服務等方面具有優勢,并且能夠實作規模化經營的第三方服務提供商将大量湧現。任宇翔分析說:“傳統計算的本質特征是計算和存儲等均在本地完成。采用傳統計算方式的企業将永久保留相關的軟體和硬體。而雲計算方式則不然,它是由第三方服務商提供計算與存儲等資源,并負責運作和維護,使用者隻需通過某種符合标準的終端工具(比如浏覽器)接入系統,即可獲得所需的服務。”

  目前,業界對雲計算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而雲計算的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還要依賴标準化的發展,否則不同廠商的“雲”與“雲”之間可能會出現溝通障礙。雖然雲計算的應用還缺乏全面的技術标準,但是我們也看到一些廠商已經在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嘗試。比如,3PAR公司就推出了一個名為3cV的發展計劃,将3PAR InServ存儲伺服器、惠普C-class刀片系統和VMware架構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公用計算産品,可以幫助使用者将伺服器、存儲和營運成本降低一半,同時獲得更好的靈敏性,德意志銀行已經成功實施了此方案。

原文釋出時間為:2009-05-19

本文作者:IT168.com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IT168,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IT168。

原文标題:雲存儲使存儲容量前所未有,起點是達PB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