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雅克·貝漢要拍中國說起

作者:人民網湖北頻道

不久前,法國導演雅克·貝漢再次來到北京,受邀擔任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紀錄單元的名譽主席。去年,他的新作《地球四季》已經在中國上映。他說:這次來北京,我有着很明确的目标,就是希望能夠實作我的一個夢想,拍攝一部發生在中國的影片。按照他的設想,這部電影不是一部純粹的紀錄片,而更像是一部童話,“一個關于小男孩的童話,他跟随候鳥旅行,然後發現在中國這樣一個國家裡,有着如此壯觀的名山大川、有着如此悠久的曆史、有着如此宏偉的建築以及種種神奇的傳說和故事。”他還介紹:“我們已經有了關于中國30多個地方的自然風光、人文曆史的厚厚資料,甚至連一個世紀以前的經濟資料我們都找到了。我覺得中國有着非常豐富的紀錄片題材。”

雅克·貝漢是舉世聞名的紀錄片導演,他将紀錄片的鏡頭對準中國,而且認為這裡題材非常豐富,這令我想到了我們自己的紀錄片創作。據剛剛釋出的《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17)》介紹, 2016年,中國紀錄片年生産總投入34.7億元,總産值超過52億元,同比分别增長15%和12%;2016年共有5部當年生産的紀錄電影進入院線,收獲了7600萬元票房。對此,我們當然應該高興,因為同比增長明顯,前些年紀錄片還屬于冷宮裡的東西,現在不但有了産值,還有了票房。可是,再與世界很多國家橫向一比,還是覺得很可憐。這些年,除了《舌尖上的中國》等幾部外,又有多少屬于世界的作品?尤其是2016年,全國四家衛星紀錄片頻道無不出現了内容雷同、引進節目比重高的現象。

是我國缺少紀錄片的題材和素材嗎?顯然不是,雅克·貝漢的說法和想法即是明證;是我國缺少紀錄片的觀衆嗎?好像也不是,引進節目就很吸引觀衆的目光,連衛星頻道的節目都把引進作為重頭。如今,中國故事、中國天地,正被國際紀錄片業日益看重,中外合作的幾部描寫中國的紀錄片都在國際舞台顯示出獨特的魅力,但總量還是太小,市場依然不大,創造自己獨家的原創品牌、産生一代領軍人物仍然是未來努力的目标。

在很多文化創作領域,其實常常是先被外國看好,才受本國重視。自然紀錄片在國際上早已深受觀衆喜愛,在我國也備受觀衆青睐,雅克·貝漢擅長的就是自然紀錄片,我國自然風光題材、素材更是豐富無比,但具備當代高水準的紀錄片拍攝起步卻很晚。尤其聽了雅克·貝漢打算拍攝反映中國的紀錄片和他已經搜集到的相關資料後,我們該臉紅的地方還真不少。是以,擴大視野,放開思想,尋找那些未開墾的處女地,提高編導的創新能力,對紀錄片創作而言,最為需要,不要總是等到國外的鏡頭過來了,我們才恍然大悟,而應該具有《舌尖上的中國》那種自發的原創想象力,否則就永遠處于滞後的位置。

記得很多年前,有一部雜技芭蕾舞劇《天鵝湖》問世,作品将古典芭蕾《天鵝湖》與中國傳統藝術雜技嫁接,産生了一個新的藝術品種,結果,在世界各地不斷巡演,大獲好評,票房也創造了演出奇迹,差點就成了永久的保留劇目。然而很可惜,這部作品後來慢慢淡出國際舞台。屬于自己的一部優秀原創,卻沒發揚光大,原因還在藝術之外,其教訓值得總結。

中國故事、中國風光,其最優秀的作品,但願今後最好還是能由中國創造出來。

《 人民日報 》( 2017年05月04日 19 版)

(責編:周雯、周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