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看前三十年新中國行進有多麼難後,你覺得自己還有資格指責嗎?一、新中國成立時的國情二、前三十年的成就

作者:佛山茂華叔
看看前三十年新中國行進有多麼難後,你覺得自己還有資格指責嗎?一、新中國成立時的國情二、前三十年的成就

現在,網上網下,仍然還有一些人對新中國前三十年大放厥詞,橫加指責,無限放大前三十年的苦難:食不果腹,衣不遮體。而無視前三十年的艱起步和巨大成就。這些人不是别有用心就是曆史盲。為正視聽, 我們有必要再說說前三十年新中國是在什麼基礎上艱難地走過來的,取得了多麼了不起的成就。

1.一窮二白

  1949年前,中國是一個受西方列強壓迫和蹂躏的、被稱為“東亞病夫”和“華人與狗不得入内”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那時,她已落後于西方200多年,遍體鱗傷,國弱民貧,人均積累資産21元,人均年國民産值23元,居世界倒數第一。

  2. 險惡環境

  1949年後,西方國家對新中國實行了30年的全面制裁、封鎖、禁運、颠覆、包圍、堵截和外交孤立政策。從1949年到1955年,先後有16個國家的200多艘商船,遭到美國走狗國民黨海軍和美國海軍海盜式的攔截。

  3. 戰争狀态

  在周邊形勢十分嚴峻的特殊國際環境下,新中國長期被迫處在維護國家主權和利益的“準抵禦戰争”狀态中,先後經曆了抗美援朝(1949—1953),東山島之戰(1953),東海海戰(1954),一江山島之戰(1955),炮擊金門(1958),X藏平叛(1959),中印邊界保衛戰(1959—1962),中緬邊界作戰(1960),援越抗美(1965—1972),百萬蘇軍壓境中的蘇邊界之戰(1969),對美國和台灣空軍的反偵察、反襲擾作戰(1949—1972),中越西沙海戰(1974),以及數次遭到核打擊威脅和經濟援助“第三世界”等,迫使新中國耗費了300億美元代價(至少相當于現在的3萬億元)保家衛國。

  4.國内剿匪

  新中國前後花13年時間,才徹底清剿國内千年未絕的匪患。其中:剿滅國民黨殘餘土匪200萬。剿滅119萬反動黨團骨幹、120萬特務分子。牽涉了大量精力。

  5.“自然災害”

  前三十年中還經曆了三年特困時期和1976年死亡24萬餘人及重傷76萬餘人的唐山大地震……

 6.外援

基本等于零。

前三十年在如此差的條件和環境下搞建設,生活水準能高嗎?但也絕不是食不果腹,衣不遮體。一對夫妻可以養活五、六個孩子就是明證。

看看前三十年新中國行進有多麼難後,你覺得自己還有資格指責嗎?一、新中國成立時的國情二、前三十年的成就

下面這些是舉世公認的前三十年的偉大成就:

1、前三十年全國人民通過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卻在一片廢墟的基礎上把新中國建設成了初步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國家,人口增加了4億,人均壽命提高了34歲。

  2、若以社會總産值計算,根據張風波主編的《中國宏觀經濟結構與政策》一書推算的結果,1949年至1978年,我國由515億元增到6846億元。29年間增長了11.29倍,年均增長9%。這樣的經濟增長速度,不僅在我國是史無前例的,而且在世界上也是十分罕見的,遠遠超出了戰後世界GDP年平均增長速度。

  3、若以工農業産值計算,據國家統計局網站上公布的1978年統計公報,1949年是466億元,而到1978年卻達5690億元。29年增長12.8倍,年均增長9.5%(世界第一,而同期世界是3%)。其中,“文革十年”工業生産平均每年超過12.5%的速度增長,不僅國内第一,而且據世界銀行的統計資料(表略),中國的工農業增長速度在世界各國中也是最快的。

  4、若以個人所得計算,盡管1970年中國的工資水準相當于同期日本的1/10,但其福利比日本更完善。前三十年險惡的國際大環境,要求中國不得不将重工業的發展放在優先考慮的地位,也隻有打好基礎才能更好發展,這是沒有辦法的事。但到了2003年,中國的工資水準僅為日本的 1/30(200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500元)。

  5、若以黃金儲備量計算,中國1976年黃金儲備量為400噸,按照當時人民币計價的GDP才3000多億元,而2003年中國黃金儲備為600噸(人民币在通貨膨脹之後虛高出來的GDP已經超過10萬億)。

  6、若以國内經濟資産計算,至少包括四大塊:國營公有制企業資産,人民公社集體資産,非生産性公共設施及行政事業資産,科技及國防軍事資産。如把當時的價格按15倍計算(或20倍),則折算成現在的價格水準,可相當于現在的經濟資産18萬億元到20萬億元。如果把科技及國防軍事資産的無形遺産再折算10萬億元(例如,沒有計入資産的第一顆原子彈從鈾勘探到制造出,按1957年的價格計算,約107億元,按當今價值是不是無價之寶?!不是嗎?美國侵略伊拉克花費了5000億美元,目前完全取勝仍沒指望。如伊拉克有核武器,他們敢打嗎?讓伊拉克死了62萬,經濟倒退了幾十年),至少相當于現在的20多萬億元。而至2007年止,全國“金融資産”僅60萬億(其中銀行資産達44萬億,也就是說相當于前三十年五倍的人力資源,在31年後僅僅隻增加了二倍資産)。

看看前三十年新中國行進有多麼難後,你覺得自己還有資格指責嗎?一、新中國成立時的國情二、前三十年的成就

世界上一些權威科學家、政要官員、著名學者、國家元首等,對新中國前三十年作出了十分公正與客觀的評價:

  ——2007年英國金融時報報道:1978年以前中國經濟的年平均發展速度是9.8%(包括XX時期)。金融時報還評價說:上個世紀,全球最大規模、最成功的工業化是在中國。

  ——到1980年,中國的工業規模已經超過世界老牌工業強國英、法兩國,直逼西方強國中坐第三把交椅的西德(見美國著名學者保羅.肯尼迪的名著《大國的興衰》)。

  ——美國耶魯大學教授莫裡斯邁斯納,經過大量研究作出這樣的結論:中國前三十年“為世界曆史上最偉大的現代化時代之一,與德國、日本和俄國等幾個現代工業舞台上主要後起之秀的工業化過程中最劇烈時期相比,毫不遜色。”

  ——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出版的《日本與俄國的現代化》一書中認為,新中國取得了其它任何國家都沒有取得過的成就。

前三十年在國内外也俗稱“毛澤東時代”。

  ——拉瑞斯約本海默(美國軍事作家、評論家)說:是誰能夠把一個貧瘠的國家,在短短幾年時間裡,迅速崛起于世界強國的行列?事實上我記得美國以前有一位總統,他是喬治.華盛頓。但是,在東方一個大國,它就是中國,他的一位優秀的上司者:毛澤東先生,上司了他的人民,在貧困、饑餓的壓力下,卻取得了遠遠超越喬治.華盛頓的偉大成就。

  ——美國學者邁克爾.哈特在談到影響世界的100位名人的排名時說:“毛澤東的排列略高于華盛頓,因為毛給國家帶來的變化,比華盛頓使國内發生的變化更為重要。”

  ——美國國務卿基辛格說:到毛澤東逝世時,“中國以世界上6個最大工業國之一的姿态出現了。”

——世界銀行評價:1978年中國經濟列世界第六位,2001年是第七位。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傳啟研究員表明:雖然中國經濟發展迅速,但世界排名仍與六十年代一樣,仍是第六位。

前三十年不是至暗時代,而是一個偉大的時代,但凡有曆史感的人,但凡有良知的人都不會指責這個時代和她的上司者。你說是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