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南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或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當時,強敵壓境,國勢日衰,而南宋統治階級卻沉湎于歌舞享樂,以粉飾太平。洞察形勢的辛棄疾,欲補天穹,卻恨無路請纓。他滿腔激情、怨恨,交織成了這幅元夕求索圖,下面我們就來欣賞這首千古名篇《青玉案》:
《青玉案·元夕》辛棄疾 〔宋代〕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譯文
東風吹開了元宵夜的火樹銀花,花燈燦爛,就像千樹花開。從天而降的禮花,猶如星雨。豪華的馬車在飄香的街道行過。悠揚的鳳箫聲四處回蕩,玉壺般的明月漸漸轉向西邊,一夜舞動魚燈、龍燈不停歇,笑語喧嘩。
美人頭上都戴着華麗的飾物,笑語盈盈地随人群走過,隻有衣香猶在暗中飄散。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回頭,不經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現了她。
【賞析】
此詞是作者的重要代表作,描寫的是元宵佳節的情景,一掃此類詞作的套語,用想象和人物特寫打開了新的意境。
上片描寫的是值此佳節的熱鬧景象。
一來便以想象着筆,"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這春風還沒吹來春花,倒先吹來了這夜晚的挂在樹梢的盞盞燈火。還有那"星雨",指的是流動的煙火如天上下的星雨,它們先沖上雲霄,然後又從空中落下。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此處是人物開始出場了,這些佳人們身着盛裝出場了,一路是笑聲不斷,衣香不斷。耳邊傳來的是動人的鳳箫聲,還有民間藝人們的載歌載舞,好不熱鬧。
在這一片熱鬧之中,詞人想要尋求的是什麼呢?且看下片。
下片着筆進行人物特寫,先總寫。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無數的佳人們戴着元宵特有的鬧蛾兒、雪柳,行走之間說笑不停,但都不是詞人要找的人。
"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在這千千萬萬人中,詞人終于發現了她。隻是在人群中多看了她一眼,從此便開始了無限的懷戀。
就在這一刹那,上片所描述的熱鬧的歌舞和人群通通都隐去了,詞人心裡隻有了這一個她。先前的找尋之苦在此刻全部轉化成了邂逅的甜蜜,那微微的燈火之下有我要找尋的人,她确實在那兒,在我一回首的時刻看到了她,沒有早一秒也沒有晚一秒,這是怎樣的可遇不可求的幸福啊。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裡引用此詞"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為人之成大事業必經的三個境界中的第三境界,可了解為人在經過奮鬥後終于走向了成功。
來源:中華好詩詞集
圖文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小編删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