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理想主義的第二次機會

作者:品玩

OPPO 請到姜文了?對,OPPO 請到姜文了。

姜文給 OPPO 提了個手機拍照要求:再大的也拍得進來,再小的也拍得清楚,還得把黑白的味道拍出來。

這樣的手機就很理想化了。

姜文沒直接對 Find X3 發表評價,但把自己兩部電影作品的調色風格放到了 Find X3 手機裡,一個是《陽光燦爛的日子》的複古,一個是《鬼子來了》的黑白。

OPPO Find系列的廣告片做得總不像廣告,藏了點藝術追求在裡面。

2011 年 OPPO Find 系列橫空出世,國際巨星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主演《Find Me》廣告片。那會兒把廣告做成電影形式是個新鮮事兒,片子傳遍了大街小巷,Find 一炮而紅。沒人能忘記這款國産手機中售價最高的旗艦産品。

從 Find 誕生開始算起,OPPO 的高端旗艦系列已經走過十年。

此一時彼一時,十年前國産智能手機剛剛興起,中華酷聯四家割據一地,OPPO、vivo 和小米剛剛開始搗鼓智能機,市場一片混沌,最多能有上千家手機廠商厮殺。而今大浪淘沙,馬太效應凸顯,整體氛圍已成氣候,技術、品牌與生态,缺一不可。各家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

Find 第一代是 OPPO 智能手機出道之作,打響 OPPO 旗艦品牌的同時,也鋪就了 OPPO 第一次沖擊高端的機會。2015 到 2016 年,R 系列成長迅速,創造了銷量神話,OPPO 在中國市場一度稱王。但由于理想主義與商業追求的沖突,Find 停更四年。

十年蟄伏,OPPO 祭出 Find X3 集大成之作,這個理想主義者終于等來了第二次沖擊高端的機會。

2007 年,喬布斯将“an iPod, a phone, and internet communicator”反複念了兩遍,伴随着台下的笑聲與零星掌聲,改變智能手機時代的 iPhone 誕生了。

一年後,HTC 推出了第一台采用 Android 系統的智能手機 HTC Dream(G1)。這時候另一家還在做功能機的公司,也在籌備着智能機——OPPO 向智能機轉型的動作十分迅速,是國内首批為智能手機做儲備的公司,摸索階段,OPPO 還嘗試過 Windows CE、Linux 系統。

“HTC 的機器出來後,大家覺得 Android 是未來,是以我們切到了 Android。”影像工程師張弓,于 2008 年加入公司,正好趕上 OPPO 開始功能機。之前,OPPO 還在專注做 DVD、MP3 等産品。

對于任何一家企業來說,智能手機都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大家懷揣着一腔熱血與理想,朝着行業開荒。雖然 OPPO 未喊過任何口号,但在公司内部,“不甘心做一個平庸的品牌”是每一位做手機的人的共識。

OPPO 下了很大的決心,Find 第一代 的團隊近 200 人,兩三年就隻做這一個項目。每一個人都對産品寄予厚望,各個部門希望把自己的想法賦予到手機上。

理想主義的第二次機會

Find第一代推出,OPPO 請來的小李子,飾演了一名尋找目标的特工,充滿神秘感的廣告片很成功,OPPO 頓時名聲大噪,從 others 走到了台前。不過 Find 的銷量并不如人意,過于理想化的 Find X903 有雙層側滑設計,又厚又重的金屬機身讓它成了個磚頭機,備受诟病。OPPO 創始人、CEO 陳明永後來坦言“其實不應該做滑蓋”。

張弓回憶到當時的情景,說:“大家都想把自己放到項目上,比如放個鍵盤,還要加很多功能,項目要承載的内容太多,變得很臃腫。”

Find 的名字來自于現任 OPPO 全球營銷總裁、中國區 CMO 劉列之手,他認為“Find”能夠賦予智能手機探索未知的氣質。X903 隻是 OPPO 做智能手機萬裡長征的開始,團隊繼續研發 Find 系列産品,各種黑科技加持,OPPO 陸續又推出了 Find 3、Finder、Find 5 和 Find 7。雖幾經波折,但 Find 的高端形象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中,有了一定認知,積攢了很多忠實粉絲。

“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Find 7 搭載的 VOOC 閃充技術近乎是革命性的,市面上的快充技術都是高壓低電流方案,而 OPPO 更看重效率安全與發熱控制,偏偏搞了個低壓高電流。後來 Find 7 的廣告詞火遍大江南北,手機也賣得越來越好。

生意越做越大,OPPO 開設的另一條中高端産品線 R 系列開始嶄露頭角。

命運女神總會照顧心懷理想的人。冥冥之中,小李子與 OPPO 同悲同喜。2016 年,小李子憑借《荒野獵人》的出色表演拿下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結束 22 年奧斯卡馬拉松式陪跑。

另一邊,OPPO 手機迎來了它第一次巅峰時刻,理想主義被現實照亮,迎來了沖擊更高目标的機會。

繼 R7 系列開始爆炸式增長後,OPPO R9 系列超越了 iPhone 創造中國智能手機銷量紀錄。資料顯示,OPPO R9 系列累計銷量超過 2000 萬台,88 天超 700 萬台,成為曆史上最暢銷的手機單品。受此推動,OPPO 手機 2016 年全年銷量達到 9940 萬台,同比增長 132.9%,位列中國市場第一。

OPPO R9 系列成功了,但有人注意到 OPPO Find 不見了蹤影。自 2014 年 Find 7 之後,OPPO 便沒有再更新這條旗艦産品線。

企業與人一樣,資源有限,精力有限。R 系列帶走了大部分 OPPO 做産品的資源,商業的成功使其風頭蓋過了 Find,後者雖然還在繼續開發,但進度卻困難重重。Find 被賦予的精神是“探索”,即為尋找未來的方向。放在一款商業化的産品上,理想的追求與其産生了沖突。

“Find 9 沒有做,其實很可惜。”張弓說,“有很多原因,第一,大家對 Find 的要求實在太高;第二,在 2014 年整體經營環境下,大家都在讨論如何活下去。”

2014 年,中國智能市場從 3G 轉向 4G,市場經曆洗牌期。正是在這個時期,OPPO 改變了政策,聚焦 R 系列猛攻中高端價位段,從 R7 系列開始爆發,才有了後面 R9 系列創造曆史,搶占市場佔有率。

R7 系列的爆發并非簡單的量變到質變,它是 Find 精神的另一種投射,Find 前期的成功與技術探索,為 R 系列鋪平了道路。R7 系列搭載的核心 VOOC 閃充功能,來源于 Find 7。VOOC 閃充能在極短時間内将手機電量充滿,解決了 4G 手機頭疼的續航問題。

OPPO 手機除了閃充之外,還以拍照功能聞名。其中 Finder 作為 Find 史上最輕薄的一款産品,6.65mm 的機身給相機模組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戰。

理想主義的第二次機會

舜宇光電總經理王明珠說:“Finder 是那時候全球最薄的手機,6.65mm 的機身要求我們攝像頭模組要做到 4.15mm。雖然難度很高,但我們也願意和 Find 一起挑戰極限。”舜宇因為答應了 OPPO 訴求,有時會逼迫産品團隊和技術團隊去達到目标。

Finder 之後,行業都開始了做薄的趨勢,舜宇的 4.15mm 标準得到了大規模應用。

Sony 的相機傳感器于2012 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OPPO 是其前三大客戶。雙方都有着對高端旗艦的追求,是以 Sony 一直有為 OPPO Find 系列定制傳感器的習慣。R 系列也獲得了 Sony 的傳感器支援,例如 R9 的 IMX389 定制傳感器,R15 的 IMX519 定制傳感器,1/2.6 英寸的大底,使其在夜間拍攝能力得到了提升。

影像技術應用方面,OPPO 積累了很多經驗,可是由于這樣那樣的高要求,Find 9 遲遲做不出來。在選擇做雙攝時,張弓因為副攝選擇 500 萬像素還是 800 萬像素還與團隊産生了極大分歧。

OPPO 對産品的苛刻要求足以媲美蘋果。産品經理李傑甚至認為大家對 Find 這個項目有精神潔癖,達不到要求就不做。

其實 OPPO 原本就有先發優勢,提前預判了手機行業 5 年的影像技術趨勢,例如 2015 年的 1200 萬像素和超大底傳感器,以及 2017 年的 5 倍光學變焦,但 Find 9 因為一個又一個不滿意的方案拖延了時間,錯過了絕佳的視窗期。

Find 系列是 OPPO 高端之路的起源,該系列的成長可以說是 OPPO 過去探索技術和高端市場的精髓。雖留有遺憾,卻是後來 Find 項目重新開機的寶貴财富。

OPPO 公司内部有一句話,“我們往往高估了一個人短期内做的改變,但是低估了一個人長期做的改變”。

成功往往是共通的,在外人眼裡,喬布斯有着極端的偏執,但恰恰是這種偏執萌生了偉大的想法,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經典電子産品,支撐起了喬布斯的理想主義。

OPPO 是一個典型的理想主義者,對 Find 給予了厚望:既要創新生命周期足夠長,也要定位高端,商業方面還需要對應的收獲。

繼 2018 年 Find X 項目重新開機後,OPPO 吸取了前兩代 Find X 的經驗。2021 年,OPPO Find X3 系列面世。劉列說,Find X3 是 OPPO 的十年理想之作。

理想主義的第二次機會

為什麼如此強調“理想”?OPPO 閃充之父張加亮曾表示,如果當時做閃充項目的執着再少一點點,理想再少一點點,或許就沒有現在普惠的閃充技術了。

當初做閃充技術,沒人能想到今天會這麼流行。一個又一個的堅持與故事,都為如今的成功添了磚加了瓦。

OPPO Find 産品線總經理李映明手拿着 Find X3 Pro,意味深長:“OPPO做産品,不要高估每一代産品給大家帶來的落差感或進步感,但我們要一代代做下去。等到大家再回頭看的時候,下一個Find的十年都是滿滿的故事。”

OPPO Find X3 實際上也加入了一些激進的想法,例如攝像頭部分的凸起,它背後藏有 4 項專利,複雜曲線傳遞的未來感在行業裡獨樹一幟。又如全鍊路色彩管理也有,是超越了參數,回歸使用者體驗的決策。作為更加成熟的一代旗艦産品,Find X3 找到了理想追求與現實的一個平衡點。

李映明說:“高端産品在乎識别度與差異化。但我們不是為了差異化而差異化,而是思考使用者體驗有什麼不同,一個每天都要攜帶的東西,應當解決什麼問題。”

全鍊路 10bit 技術今天的應用面還不大,但當未來各項技術都已成熟,當 10bit、12bit 成為未來螢幕畫面的标準,那麼今天記錄的 10bit 影像還能保持極高清晰度。而不會像我們現在看 10 年前的影像,需要重新壓制才能達到今天的清晰度标準。

理想主義的第二次機會

這個過程很長,但探索卻隻能通過時間來回報。“Find 的探索不一定非常高非常好,但一定是一個曲折向上的過程,這就是 Find 的氣質。”

此時整個智能手機行業正全面備戰高端市場,比拼的不再是單一的産品力。由上至下,供應鍊、技術研發、管道布局以及生态建設等都能展現出品牌的綜合競争力。而在 2012 年開始,OPPO 就已實行了供應鍊變革,把過去簡單面向供應鍊采買的模式,變成了戰略布局模式。管道方面則是 OPPO 長期以來的優勢。

盡管 Find 系列中間斷更了四年時間,可在 Find 上做的技術預研卻能為 OPPO 所用。OPPO 副總裁、中國區副總裁劉波說:“我們前幾年的技術積累,會反哺到 Find X3 的核心技術中。”

目前 OPPO 在全球有6個研究所,5個研發中心,分别專注探索前沿科技和技術商業化。根據全球專利資料庫 incoPat 釋出的報告,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排名前二十的企業專利權人(未做權利人合并)中,OPPO 以 3580 件發明專利授權量排名第二。OPPO 依靠技術研發,多次成功在市場中卡位,閃充、5G、智能機未來形态等賽道均位列前排。

OPPO Find X3 則是集 OPPO 之大成,機身具備超過 100 項專利,僅影像就有超過 94 件專利。劉波給 Find X3 系列定下了“Find 曆史上賣得最多的一代”的目标:“我希望 OPPO 能成為未來 600 美元以上市場裡的第三個品牌。”

據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釋出最新報告顯示,今年1月,OPPO在中國市場的份額達到了21%,位居榜首。闊别四年,OPPO 再次成為中國第一的智能手機制造商。

天時地利與人和,理想主義者 OPPO 已迎來沖擊高端的第二次機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