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北京的茶館卻不隻是喝茶,最道地的京味兒文化,為啥在這兒?一、北京茶館的興起二、茶館中的旗人們三、豐富的茶館種類和服務文史君說參考文獻

作者:浩然文史
老北京的茶館卻不隻是喝茶,最道地的京味兒文化,為啥在這兒?一、北京茶館的興起二、茶館中的旗人們三、豐富的茶館種類和服務文史君說參考文獻

談到北京茶館,我們可能會想到老舍先生作品《茶館》中那一方展現京城衆生相的小天地,也可能是《雍正王朝》中京旗人士讨論宮廷八卦的休閑場所。早在元代,茶館就開始興起,關漢卿在其元雜劇作品中說:“自家茶博士的便是……但是那經商客旅做買做賣的都來俺這裡吃茶。”當時的人們把去茶館吃茶當成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明代時,百姓不再用傳統煎茶法,轉而用開水泡茶。這也使得茶肆漸漸走進平民百姓的生活裡。而清代的北京城,茶館已然風靡全城,進而形成了“茶寮酒社鬥鮮明”的盛況。究竟是什麼讓在關外習慣了喝酒吃肉的滿人,剛進北京城就開始熱衷去茶館了呢?

老北京的茶館卻不隻是喝茶,最道地的京味兒文化,為啥在這兒?一、北京茶館的興起二、茶館中的旗人們三、豐富的茶館種類和服務文史君說參考文獻

《茶館》話劇

北京喝茶的地方在明代時叫茶軒或茶肆。滿清入城時,把這些前朝的茶軒茶肆統統沒收,改為旗軍的娛樂休閑場所,統稱“茶館”,一共24處,這些茶館大多數都被滿人控制經營着,隻用漢人做工。與前朝茶軒不同的是,滿人茶館用的茶具,是八旗軍用的大銅壺,因為其水和炭火都在同一壺内,是以被稱為“水火壺”。

北京茶館在清代的興起離不開穩定的消費群體——旗人老爺們。清廷控制北京後,一方面建立了京西三大旗營,大量的八旗官兵及其家屬随遷至此。另一方面又從滿洲大量遷移旗民至京城。旗人們被朝廷視為統治的基礎,是以在政治、經濟方面都享有優渥的條件,社會地位較高。平日裡除了出任公職,并不直接從事生産。“旗人每年可得若幹俸祿而遊手好閑。”這些有錢有閑的大爺們急需在北京城裡尋找一處能高消費的娛樂場所。

老北京的茶館卻不隻是喝茶,最道地的京味兒文化,為啥在這兒?一、北京茶館的興起二、茶館中的旗人們三、豐富的茶館種類和服務文史君說參考文獻

旗人娛樂場面

可清廷害怕這些旗人整日沉迷享受,成為國家蛀蟲,是以對北京城内的各項商業娛樂設施多有禁止。這種情況在乾隆時期尤甚。乾隆曾直接頒布旨意禁止旗人出城。在乾隆三十九年時又要求内城隻保留戲園共有9座,不準再行加增。是以茶館漸漸便成了旗人娛樂消費場所的替代品。

北京茶館的興起,除了旗人的客觀需要,也離不開滿清貴族們逐漸培養起來的飲茶習慣。他們的祖先生活在我國東北地區,早在遼金時期,在女真人的食譜中,就出現了以茶葉為輔料制成的點心。後來又受蒙古人的影響,開始在茶中搭配食用鹽、牛奶做成奶茶喝。但因天氣嚴寒,是以他們最鐘愛的飲品還是美酒。可入關以後,在居住環境改變和漢文化的影響下,滿族開始接受漢族的飲茶習俗,自康熙以後,曆代清朝皇帝都在宮廷中履次舉行過大小茶宴。

老北京的茶館卻不隻是喝茶,最道地的京味兒文化,為啥在這兒?一、北京茶館的興起二、茶館中的旗人們三、豐富的茶館種類和服務文史君說參考文獻

影視劇中常能看到肥頭大耳的旗人三三兩兩結伴于茶館娛樂,他們面帶傲色整日裡跟朋友喝茶吹牛,消磨光陰。這是他們生活的真實寫照。旗人起床盥漱後就要飲茶,外出一見面就會互相問候:“喝茶否?”在每月朝廷發放旗饷後,各個茶館的前堂熱鬧得都得用五六十人才能忙得過來。整日在茶館消磨時間的大爺們自然發展出許多愛好,最典型的就是賞煙壺。

吸鼻煙是旗人們的老傳統了,來茶館消費前必“至售鼻煙處裝滿。”在茶館裡使用的鼻煙壺的好壞自然成為了旗人間标榜身份劃分圈子的重要标準之一。每天上午茶館裡客人來得差不多以後,旗人們便會聚在一起把鼻煙壺放在桌案上,共同欣賞、品鑒。在此過程中,茶客們如若看上了旁人的鼻煙壺,就會委婉地請物主将東西“勻”或“讓”給自己,并給予對方數倍于原價的銀兩。

老北京的茶館卻不隻是喝茶,最道地的京味兒文化,為啥在這兒?一、北京茶館的興起二、茶館中的旗人們三、豐富的茶館種類和服務文史君說參考文獻

除了把玩收藏鼻煙壺,提籠架鳥、攜蟲鬥鳴這兩項旗人愛好幾乎是清代以來北京城市文化的代表。但凡是世家大族子弟,其家中都有專門畜養的蟲鳥。如鹦鹉、白翎和蟋蟀等。這些玩物被稱為“把扯”,把扯通常價值不菲,就連小小的蟋蟀,每具價值就要高達十金。有錢的旗人們愛把這些收藏帶到茶館炫耀。到中秋節佳節便會開賭局鬥蟋蟀。一年下來養費賭費就要幾千金。當時北京城中旗人的富庶可見一斑。

老北京的茶館卻不隻是喝茶,最道地的京味兒文化,為啥在這兒?一、北京茶館的興起二、茶館中的旗人們三、豐富的茶館種類和服務文史君說參考文獻

清代,北京茶館數量衆多、類型多樣。有上文提到的多由旗人開設的大茶館。老舍作品《茶館》原型就是京城經典大茶館之一。大茶館之大展現在其規模上,此類茶館占地多,往往由幾百間房構成,在後堂甚至壓根聽不到廚房竈上的燒菜聲。

老北京的茶館卻不隻是喝茶,最道地的京味兒文化,為啥在這兒?一、北京茶館的興起二、茶館中的旗人們三、豐富的茶館種類和服務文史君說參考文獻

茶館後堂

大茶館裡茶座分為上、中、下三個等級,下等茶座用的茶具是瓦壺粗碗,茶也是陳茶,但價格親民,每人隻要銅錢一個。而上等的雅座則内設有八仙桌和煙床,處處有跑堂兒招呼着,享受着“五星級”服務,可茶費也高達20個銅錢。

随着茶館行業的發展,茶館的類型也開始豐富起來,出現了清茶館、評書茶館和野茶館等。其中評書茶館受滿人和漢人的一緻喜愛。評書茶館為了人氣,會像如今娛樂公司一樣,尋覓評書藝人進行長期合作。藝人和茶館老闆多以兩個月為一次客演時長, 收入六四分成。這種經營模式在當時的京城十分火爆,務工的百姓一到晚上便蜂擁而至茶館聽說書人講《說唐》、《三俠五義》、《封神榜》等經典作品。

老北京的茶館卻不隻是喝茶,最道地的京味兒文化,為啥在這兒?一、北京茶館的興起二、茶館中的旗人們三、豐富的茶館種類和服務文史君說參考文獻

茶館裡添置評書

各種茶館的相繼營業為市場競争提供了動力,經營者們為了吸引顧客,紛紛對自家茶館進行改造,以迎合顧客喜好。旗人們愛養鳥逗蟲,茶館就在室内放置挂鳥籠用的鈎子和木杆。茶館甚至會考慮到鷹怕熱的習性,特意為養鷹的顧客在門口準備休息區。除此之外,茶館還會不定期地舉辦相關的主題活動。

北京茶館服務功能的多種多樣,使得這裡彙集了各階層各行業的消費者,自然而然這裡就演變成了商業交易場所,一些上不了台面的交易會選擇在這裡進行。乾隆年間,北京的文物販子們通常選擇去固定的茶館中碰頭聚會。他們一邊喝茶,一邊交換購買資訊。茶館也是不同階層交易的中轉站。通常情況下,京城的大戶們不願意自降身份去平民家拜訪,是以便約定于茶館會談。

然而,發展到如此成熟、功能齊備的茶館,也終究是昙花一現,承載着傳統老北京文化的茶館在進入民國後,最終随着旗人群體的沒落而沒落。

老北京的茶館卻不隻是喝茶,最道地的京味兒文化,為啥在這兒?一、北京茶館的興起二、茶館中的旗人們三、豐富的茶館種類和服務文史君說參考文獻

清代茶館行業的興盛,一方面得益于社會經濟的繁榮和坐擁鐵杆莊稼的旗人們的積極消費,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清代的茶館徹底突破了傳統茶館的經營模式。正如王笛所說:“中國茶館與西方的咖啡館、酒店和沙龍有許多相似之處……追求閑逸隻是茶館生活的表面現象。茶館既是休閑娛樂之地,又是各種人物的活動舞台。”在小小茶館中,不同階層、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碰撞融合,最終形成了近代社會的北京城市文化。

淩靜:《京旗社會背景下清末茶館研究》,中央民族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

潮龍起:《近代幫會的茶館與茶文化》,《江蘇社會科學》2003年第3期。

(作者:浩然文史·河南師大春秋學社)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檔,除特别注明外均來自網絡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删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曆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号!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