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晚清外交的風雲人物,為清朝争取了衆多權益

作者:以史為鏡的背後

說起曾國藩,我們都知道,是晚清時期的風雲人物。曾國藩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他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參與洋務運動等等,為清朝的統治作出了重大貢獻。不過要說起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知道的人可能就比較少。和曾國藩相比,曾紀澤的名聲可以說非常小。當然,曾紀澤雖然沒曾國藩那樣萬世的功勳,但在清朝外交史上也留下了重重一筆。他是晚清時期外交史上的風雲人物,為清朝的外交貢獻了一生。

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晚清外交的風雲人物,為清朝争取了衆多權益

曾紀澤,1839年出生,是曾國藩的次子。不曾國藩的長子曾紀第夭折了,是以曾紀澤也算是曾國藩的長子。曾紀澤在曾國藩去世之前,雖然也被授予了一些官職,但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曾國藩身邊的。是以曾紀澤受曾國藩的影響非常大。很多人熟悉《曾國藩家書》,這裡面有很多治家、教育子女的思想在裡面,可以說在教育子女方面,曾國藩還是比較成功的。曾國藩的後世中,幾乎沒有一個敗家子。而曾紀澤由于長時間在父親曾國藩身邊,更是比較出衆。

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晚清外交的風雲人物,為清朝争取了衆多權益

曾紀澤從小受傳統的儒家教育,在經史、詩文、算數上都是非常精通。畢竟曾國藩就是傳統儒學的代表人物, 曾紀澤也差不到哪去。如果曾紀澤一直都是受這種教育的話,他絕不會成為清朝外交史上的風雲人物,畢竟當時傳統的儒學和西方思想幾乎是處于對立狀态。後來由于曾國藩興辦洋務的原因,曾紀澤開始學習英語,又研究西方思想、科技等。可以說曾紀澤年紀輕輕就已經學貫中西。在當時鄙視西方文化的清朝,像曾紀澤這樣的人物還是比較少的。

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晚清外交的風雲人物,為清朝争取了衆多權益

年輕時的曾紀澤把本來就能力出衆,又學貫中西,再加上自己父親是封疆大吏曾國藩,按理說曾紀澤會有很好的前程。事實上,曾紀澤在40歲之前幾乎沒有任何成就。除了短暫地出任過二品蔭生補戶部員外郎之外,幾乎沒擔任過其他官職。并不是說曾紀澤本身不想做官,這和曾國藩有很大的關系。晚年的曾國藩身體不是很好,是以曾紀澤一直陪在曾國藩身邊照顧他。1872年曾國藩去世,按照傳統,曾紀澤應該為自己父親守孝三年。也就是說曾紀澤在1875年之前是不能擔任官職的。

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晚清外交的風雲人物,為清朝争取了衆多權益

當然,守孝不一定一定要三年,也有例外,就是朝廷有急事,非得要授予你官職,曾國藩曾因為母親去世也要守孝三年。結果守孝期間太平天國運動越來越大了,是以他沒有守滿三年就出來帶兵打仗了。曾紀澤守孝期間,朝廷并沒有急授予他官職,是以他要老老實實在家呆着。眼看守孝時間就要滿了,曾紀澤母親又去世了,他又要為自己母親守孝三年。就這樣,在1877年之前,曾紀澤一共守了五年的孝。

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晚清外交的風雲人物,為清朝争取了衆多權益

1877年,曾紀澤守孝已經滿了,他來到北京。第二年,曾紀澤就被授予補太常寺少卿,轉大理寺少卿。清朝派他出使英法兩國,要處理購買船隻問題。當時清朝已經在建設自己的現代化海軍,需要從歐洲購買軍艦,是以要先派人前去考察一下。不過這種差事幾乎是沒有人願意做的,清朝雖然開展洋務運動十幾年了,但從心心裡還是鄙視歐美各國的,仍舊認為人家居住的地方都是蠻夷之地。處理外交的禮部根本就不願意和這些人打交道。曾紀澤由于學習過英語,對西方文化比較了解,是以願意出使英法兩國。這次出使,曾紀澤開始了自己的外交生涯。

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晚清外交的風雲人物,為清朝争取了衆多權益

曾紀澤出使歐洲之後,積極學習歐洲各國的曆史、國情等,對歐洲各國更加了解。之是以這樣,是為了友善之後和歐洲各國打交道。不僅如此,曾紀澤還根據各國的使館狀況,為清朝建立了自己的使館。使館建築的風格、裡面的布局、所有的一切東西都是曾紀澤親自布置的。之後清朝在其他各地的使館,幾乎都是按照曾紀澤當時的設計進行修建的。而且曾紀澤在出使歐洲期間,非常節約,沒有任何A錢,這不僅為清朝節約了很多錢,還赢得了很多歐洲人的認同。

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晚清外交的風雲人物,為清朝争取了衆多權益

之後曾紀澤擔任駐法公使,這是清朝第二位駐外公使,第一位是駐英公使郭嵩焘。他們倆在清朝的外交史上都有重大影響,曾紀澤在清朝的外交史上和郭嵩焘齊名。不過曾紀澤在外交史上的貢獻遠不止此,讓他聞名全球的是他和俄國簽訂了《中俄改訂條約》。這個條約讓曾紀澤名聲大振,得到了清朝上下的一緻好評。

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晚清外交的風雲人物,為清朝争取了衆多權益

我們先看一下《中俄改訂條約》的簽訂背景,看完背景就知道曾紀澤有多厲害了。阿古柏侵入新疆期間,沙俄趁機占領了伊犁地區。左宗棠率兵進入新疆,雖然收複了被阿古柏占領的廣大地區,但俄國人始終還占領着伊犁。伊犁是新疆重要門戶,一旦丢失這裡,新疆的大門就被打開了。是以清朝是一定要收回這裡的。當然,清朝是沒打算和沙俄打起來的,是以派了滿清貴族完顔崇厚前去俄國進行談判。結果完顔崇厚在俄國人的恐吓下,私自簽訂了《裡瓦幾亞條約》。在《裡瓦幾亞條約》裡,俄國人是答應歸還伊犁給清朝人,但伊犁周邊的地方都不還,伊犁成為了被俄國勢力包圍的孤城。清朝要這樣的伊犁真的沒任何作用。

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晚清外交的風雲人物,為清朝争取了衆多權益

不僅如此,清朝還要給俄國商品免稅,增加對俄國的通商口岸,還要賠償二百八十萬兩白銀給沙俄。可以說這個條約是絕對的賣國條約。完顔崇厚帶着這個條約回國之後,所有人都反對,左宗棠、恭親王、張之洞等人都反對這個條約,左宗棠甚至要清朝處死崇厚。清朝也覺得這個條約太賣國了,于是把完顔崇厚抓進大牢。完顔崇厚雖然被抓起來了,但和俄國的協商還是要繼續的,清朝還需要繼續派人和俄國人重新商議。正是在這種狀況下,曾紀澤被派往俄國,和俄國人重新商定協定。

在這種狀況下,情況對曾紀澤是非常不利的。不管怎麼說,之前的簽字是清朝代表同意的。之後不管誰來,都應該要同意。現在你換個人過來,說要重新簽,可以說俄國人是肯定不同意。曾紀澤到達俄國之後,俄國人要求他同意之前簽訂的條約,曾紀澤直接拒絕,要求重新談判。而且左宗棠知道這件事之後,更是帶着棺材向伊犁進軍,表明自己收複伊犁的決心。有了左宗棠部隊的支援,曾紀澤就有了談判的籌碼。最終雙方簽訂了《中俄改訂條約》,伊犁問題在這個條約裡得到了解決。

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晚清外交的風雲人物,為清朝争取了衆多權益

《中俄改訂條約》裡雖然把霍爾果斯河以西地區割讓給了沙俄,賠款增加了,但伊犁的主體還是保住了。而且這裡面還廢除了沙俄在内地很多城市的特權,以及收回了很多内河的主權。和《裡瓦幾亞條約》相比,《中俄改訂條約》對清朝已經有利多了。光是這一件事,就足以讓曾紀澤名垂青史。

其實,這次談判不管誰去,簽訂的都是不平等條約,賣國是在所難免的。畢竟沙俄占領着伊犁,而且在西北勢力非常大。再者,沙俄的總體實力比清朝強,清朝也沒打算和沙俄進行大規模戰争。曾紀澤能争取到這種條約也是非常不容易。這個條約傳到清朝後,得到所有人一緻好評。李鴻章直接說“該侍郎受任于危難之際,力為其難,竟能廢已定之成約,折無厭之要求,易危為平,卒歸于好。”

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晚清外交的風雲人物,為清朝争取了衆多權益

中法戰争爆發後,當時曾紀澤擔任駐法公使。曾紀澤的态度非常強硬,堅持主戰。曾紀澤的想法就是一次打不赢就打兩次,兩次打不赢就打三次。說真的,這個态度有點像頑固派,對兩國狀況一點都不了解,盲目地開戰。 由于李鴻章主和,是以曾紀澤被罷免了駐法公使職位。不過鎮南關大捷之後,曾紀澤的态度立刻轉變,他的态度和李鴻章一緻,就是趁現在有談判的資本,和法國進行和談。曾紀澤之是以态度轉變這麼快,是因為最初的時候他知道法國的野心。如果不和法國人開戰的話,法國不可能順利和清朝談判的。之是以在占優勢的時候和談,是因為清朝國力根本不如法國。如果戰争長時間進行下去的話,清朝肯定占不到什麼便宜。

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晚清外交的風雲人物,為清朝争取了衆多權益

中法戰争最後的結果就是清朝和法國簽訂了《中法新約》,戰争到此結束。在這場戰争中,曾紀澤的的态度對清朝有重要影響。畢竟他對歐洲各國比較了解。這是曾紀澤為清朝外交做的另一件重要事情。

1885年,曾紀澤和英國外相簽訂了《煙台條約續增專條》。這個條約最主要是解決英國對清朝出口鴉片稅率的問題。第一次鴉片戰争之後,英國對清朝出口鴉片開始合法化了。不過雖然合法化,但這裡面有很大的問題。清朝和英國簽訂的條約中,對鴉片進口的稅率并沒有明确的規定。而且清朝内地對鴉片征收的稅負五花八門什麼都有,非常雜亂。但總的來說,對英國是非常有利的。因為英國通過賄賂清朝官員,可以少交很多稅收。

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晚清外交的風雲人物,為清朝争取了衆多權益

《煙台條約續增專條》裡規定,每百斤向海關一并繳納稅厘一百一十兩白銀,之後銷往内地不需要交任何稅負。說真的,這個條約看起來很賣國,使得大量鴉片進入内地。不過這也使得清朝加強了對英國鴉片的管理。不僅如此,英國對清朝出口鴉片,需要交納大量的稅負。這個條約為清朝海關每年增加數百萬兩的白銀。在當時的情況下,曾紀澤和英國簽訂這個條約也是無奈之舉。也算是在夾縫中求得更多的權益。

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晚清外交的風雲人物,為清朝争取了衆多權益

1887年,清朝稅務司司法來格成立拱北關,這個主要是為了緝私的,總部設立在澳門。葡萄牙政府因為這件事要求清朝割讓拱北關。在曾紀澤的堅決反對下,清朝沒有割讓拱北關給葡萄牙。曾紀澤再一次保衛了清朝的領土。

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晚清外交的風雲人物,為清朝争取了衆多權益

除了上面這些事,曾紀澤還為清朝積極培養外交人員。清朝晚期的很多外交人員幾乎都是曾紀澤培養的。而且曾紀澤還為李鴻章的北洋水師制定《北洋海軍章程》,還指數鐵路的重要性,堅決支援修建鐵路。

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晚清外交的風雲人物,為清朝争取了衆多權益

1890年,曾紀澤病逝,清朝追贈他為太子少保,谥号“惠敏”。縱觀曾紀澤的一生,雖然政治生涯很短,但在外交上的貢獻非常大。雖然他沒有其父親曾國藩那樣的功勞,但在外交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筆,名垂青史。

參考資料:

《清史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