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晚清外交的风云人物,为清朝争取了众多权益

作者:以史为镜的背后

说起曾国藩,我们都知道,是晚清时期的风云人物。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他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参与洋务运动等等,为清朝的统治作出了重大贡献。不过要说起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知道的人可能就比较少。和曾国藩相比,曾纪泽的名声可以说非常小。当然,曾纪泽虽然没曾国藩那样万世的功勋,但在清朝外交史上也留下了重重一笔。他是晚清时期外交史上的风云人物,为清朝的外交贡献了一生。

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晚清外交的风云人物,为清朝争取了众多权益

曾纪泽,1839年出生,是曾国藩的次子。不曾国藩的长子曾纪第夭折了,所以曾纪泽也算是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在曾国藩去世之前,虽然也被授予了一些官职,但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曾国藩身边的。所以曾纪泽受曾国藩的影响非常大。很多人熟悉《曾国藩家书》,这里面有很多治家、教育子女的思想在里面,可以说在教育子女方面,曾国藩还是比较成功的。曾国藩的后世中,几乎没有一个败家子。而曾纪泽由于长时间在父亲曾国藩身边,更是比较出众。

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晚清外交的风云人物,为清朝争取了众多权益

曾纪泽从小受传统的儒家教育,在经史、诗文、算数上都是非常精通。毕竟曾国藩就是传统儒学的代表人物, 曾纪泽也差不到哪去。如果曾纪泽一直都是受这种教育的话,他绝不会成为清朝外交史上的风云人物,毕竟当时传统的儒学和西方思想几乎是处于对立状态。后来由于曾国藩兴办洋务的原因,曾纪泽开始学习英语,又研究西方思想、科技等。可以说曾纪泽年纪轻轻就已经学贯中西。在当时鄙视西方文化的清朝,像曾纪泽这样的人物还是比较少的。

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晚清外交的风云人物,为清朝争取了众多权益

年轻时的曾纪泽把本来就能力出众,又学贯中西,再加上自己父亲是封疆大吏曾国藩,按理说曾纪泽会有很好的前程。事实上,曾纪泽在40岁之前几乎没有任何成就。除了短暂地出任过二品荫生补户部员外郎之外,几乎没担任过其他官职。并不是说曾纪泽本身不想做官,这和曾国藩有很大的关系。晚年的曾国藩身体不是很好,所以曾纪泽一直陪在曾国藩身边照顾他。1872年曾国藩去世,按照传统,曾纪泽应该为自己父亲守孝三年。也就是说曾纪泽在1875年之前是不能担任官职的。

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晚清外交的风云人物,为清朝争取了众多权益

当然,守孝不一定一定要三年,也有例外,就是朝廷有急事,非得要授予你官职,曾国藩曾因为母亲去世也要守孝三年。结果守孝期间太平天国运动越来越大了,所以他没有守满三年就出来带兵打仗了。曾纪泽守孝期间,朝廷并没有急授予他官职,所以他要老老实实在家呆着。眼看守孝时间就要满了,曾纪泽母亲又去世了,他又要为自己母亲守孝三年。就这样,在1877年之前,曾纪泽一共守了五年的孝。

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晚清外交的风云人物,为清朝争取了众多权益

1877年,曾纪泽守孝已经满了,他来到北京。第二年,曾纪泽就被授予补太常寺少卿,转大理寺少卿。清朝派他出使英法两国,要处理购买船只问题。当时清朝已经在建设自己的现代化海军,需要从欧洲购买军舰,所以要先派人前去考察一下。不过这种差事几乎是没有人愿意做的,清朝虽然开展洋务运动十几年了,但从心心里还是鄙视欧美各国的,仍旧认为人家居住的地方都是蛮夷之地。处理外交的礼部根本就不愿意和这些人打交道。曾纪泽由于学习过英语,对西方文化比较了解,所以愿意出使英法两国。这次出使,曾纪泽开始了自己的外交生涯。

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晚清外交的风云人物,为清朝争取了众多权益

曾纪泽出使欧洲之后,积极学习欧洲各国的历史、国情等,对欧洲各国更加了解。之所以这样,是为了方便之后和欧洲各国打交道。不仅如此,曾纪泽还根据各国的使馆状况,为清朝建立了自己的使馆。使馆建筑的风格、里面的布局、所有的一切东西都是曾纪泽亲自布置的。之后清朝在其他各地的使馆,几乎都是按照曾纪泽当时的设计进行修建的。而且曾纪泽在出使欧洲期间,非常节约,没有任何贪污,这不仅为清朝节约了很多钱,还赢得了很多欧洲人的认同。

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晚清外交的风云人物,为清朝争取了众多权益

之后曾纪泽担任驻法公使,这是清朝第二位驻外公使,第一位是驻英公使郭嵩焘。他们俩在清朝的外交史上都有重大影响,曾纪泽在清朝的外交史上和郭嵩焘齐名。不过曾纪泽在外交史上的贡献远不止此,让他闻名全球的是他和俄国签订了《中俄改订条约》。这个条约让曾纪泽名声大振,得到了清朝上下的一致好评。

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晚清外交的风云人物,为清朝争取了众多权益

我们先看一下《中俄改订条约》的签订背景,看完背景就知道曾纪泽有多厉害了。阿古柏侵入新疆期间,沙俄趁机占领了伊犁地区。左宗棠率兵进入新疆,虽然收复了被阿古柏占领的广大地区,但俄国人始终还占领着伊犁。伊犁是新疆重要门户,一旦丢失这里,新疆的大门就被打开了。所以清朝是一定要收回这里的。当然,清朝是没打算和沙俄打起来的,所以派了满清贵族完颜崇厚前去俄国进行谈判。结果完颜崇厚在俄国人的恐吓下,私自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在《里瓦几亚条约》里,俄国人是答应归还伊犁给清朝人,但伊犁周边的地方都不还,伊犁成为了被俄国势力包围的孤城。清朝要这样的伊犁真的没任何作用。

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晚清外交的风云人物,为清朝争取了众多权益

不仅如此,清朝还要给俄国商品免税,增加对俄国的通商口岸,还要赔偿二百八十万两白银给沙俄。可以说这个条约是绝对的卖国条约。完颜崇厚带着这个条约回国之后,所有人都反对,左宗棠、恭亲王、张之洞等人都反对这个条约,左宗棠甚至要清朝处死崇厚。清朝也觉得这个条约太卖国了,于是把完颜崇厚抓进大牢。完颜崇厚虽然被抓起来了,但和俄国的协商还是要继续的,清朝还需要继续派人和俄国人重新商议。正是在这种状况下,曾纪泽被派往俄国,和俄国人重新商定协议。

在这种状况下,情况对曾纪泽是非常不利的。不管怎么说,之前的签字是清朝代表同意的。之后不管谁来,都应该要同意。现在你换个人过来,说要重新签,可以说俄国人是肯定不同意。曾纪泽到达俄国之后,俄国人要求他同意之前签订的条约,曾纪泽直接拒绝,要求重新谈判。而且左宗棠知道这件事之后,更是带着棺材向伊犁进军,表明自己收复伊犁的决心。有了左宗棠部队的支持,曾纪泽就有了谈判的筹码。最终双方签订了《中俄改订条约》,伊犁问题在这个条约里得到了解决。

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晚清外交的风云人物,为清朝争取了众多权益

《中俄改订条约》里虽然把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割让给了沙俄,赔款增加了,但伊犁的主体还是保住了。而且这里面还废除了沙俄在内地很多城市的特权,以及收回了很多内河的主权。和《里瓦几亚条约》相比,《中俄改订条约》对清朝已经有利多了。光是这一件事,就足以让曾纪泽名垂青史。

其实,这次谈判不管谁去,签订的都是不平等条约,卖国是在所难免的。毕竟沙俄占领着伊犁,而且在西北势力非常大。再者,沙俄的总体实力比清朝强,清朝也没打算和沙俄进行大规模战争。曾纪泽能争取到这种条约也是非常不容易。这个条约传到清朝后,得到所有人一致好评。李鸿章直接说“该侍郎受任于危难之际,力为其难,竟能废已定之成约,折无厌之要求,易危为平,卒归于好。”

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晚清外交的风云人物,为清朝争取了众多权益

中法战争爆发后,当时曾纪泽担任驻法公使。曾纪泽的态度非常强硬,坚持主战。曾纪泽的想法就是一次打不赢就打两次,两次打不赢就打三次。说真的,这个态度有点像顽固派,对两国状况一点都不了解,盲目地开战。 由于李鸿章主和,所以曾纪泽被罢免了驻法公使职位。不过镇南关大捷之后,曾纪泽的态度立刻转变,他的态度和李鸿章一致,就是趁现在有谈判的资本,和法国进行和谈。曾纪泽之所以态度转变这么快,是因为最初的时候他知道法国的野心。如果不和法国人开战的话,法国不可能顺利和清朝谈判的。之所以在占优势的时候和谈,是因为清朝国力根本不如法国。如果战争长时间进行下去的话,清朝肯定占不到什么便宜。

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晚清外交的风云人物,为清朝争取了众多权益

中法战争最后的结果就是清朝和法国签订了《中法新约》,战争到此结束。在这场战争中,曾纪泽的的态度对清朝有重要影响。毕竟他对欧洲各国比较了解。这是曾纪泽为清朝外交做的另一件重要事情。

1885年,曾纪泽和英国外相签订了《烟台条约续增专条》。这个条约最主要是解决英国对清朝出口鸦片税率的问题。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对清朝出口鸦片开始合法化了。不过虽然合法化,但这里面有很大的问题。清朝和英国签订的条约中,对鸦片进口的税率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而且清朝内地对鸦片征收的税负五花八门什么都有,非常杂乱。但总的来说,对英国是非常有利的。因为英国通过贿赂清朝官员,可以少交很多税收。

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晚清外交的风云人物,为清朝争取了众多权益

《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里规定,每百斤向海关一并缴纳税厘一百一十两白银,之后销往内地不需要交任何税负。说真的,这个条约看起来很卖国,使得大量鸦片进入内地。不过这也使得清朝加强了对英国鸦片的管理。不仅如此,英国对清朝出口鸦片,需要交纳大量的税负。这个条约为清朝海关每年增加数百万两的白银。在当时的情况下,曾纪泽和英国签订这个条约也是无奈之举。也算是在夹缝中求得更多的权益。

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晚清外交的风云人物,为清朝争取了众多权益

1887年,清朝税务司司法来格成立拱北关,这个主要是为了缉私的,总部设立在澳门。葡萄牙政府因为这件事要求清朝割让拱北关。在曾纪泽的坚决反对下,清朝没有割让拱北关给葡萄牙。曾纪泽再一次保卫了清朝的领土。

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晚清外交的风云人物,为清朝争取了众多权益

除了上面这些事,曾纪泽还为清朝积极培养外交人员。清朝晚期的很多外交人员几乎都是曾纪泽培养的。而且曾纪泽还为李鸿章的北洋水师制定《北洋海军章程》,还指数铁路的重要性,坚决支持修建铁路。

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晚清外交的风云人物,为清朝争取了众多权益

1890年,曾纪泽病逝,清朝追赠他为太子少保,谥号“惠敏”。纵观曾纪泽的一生,虽然政治生涯很短,但在外交上的贡献非常大。虽然他没有其父亲曾国藩那样的功劳,但在外交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笔,名垂青史。

参考资料:

《清史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