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鴉片戰争後,随着列強的肆意入侵,清朝喪失了大片國土和難以計數的利權,此時中國的外交,隻能用“屈辱”兩個字來形容。雖則如此,在外交戰線上,依然有個别積極成果足以振奮國人精神,使中國稍微挽回一絲尊嚴。其中的典型,便是曾紀澤通過談判,使中國從沙俄手中收回伊犁事件。
曾紀澤字劼剛,号夢瞻,湖南省湘鄉縣人,是晚清頭号名臣曾國藩的次子。在父親的嚴格要求下,曾紀澤自幼便通經史、工詩文,後來受“洋務運動”的影響,又開始學習歐美的科學、文化,眼界大為開闊。光緒四年(1878年),曾紀澤因為外語熟練,了解西方國家情況,因而被清廷委派為駐英、法兩國公使。駐歐期間,曾紀澤在外交界的成就可與郭嵩焘相媲美,故世人将他們合稱為“郭曾”。

曾紀澤是晚清最能幹的大使
就在曾紀澤出使歐洲的前1年,為患新疆極深的阿古柏之亂(1865-1877年)被左宗棠平定,但戰略地位極端重要的伊犁九城卻依舊被沙俄竊據。清廷為收回失地,便派左都禦史崇厚出使聖彼得堡,與沙俄進行交涉。但崇厚因為畏懼沙俄的脅迫,竟然在1879年私自簽署《裡瓦幾亞條約》,除收回伊犁一座孤城外,卻将霍爾果斯河以西、齋桑湖以東大片國土,以及大量的經濟權利拱手讓人。
消息傳至國内後,朝廷内外為之大嘩,要求懲辦崇厚、重新談判的呼聲高漲,就連“主和派”首領恭親王奕䜣都痛罵崇厚賣國。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清廷将崇厚免職并逮捕入獄,随即改派曾紀澤出使沙俄,談判改約事宜。1880年7月,曾紀澤到達聖彼得堡,随即同沙俄代表進行艱苦卓絕的談判。
左宗棠收複新疆及沙俄竊據伊犁形勢圖
在談判程序中,沙俄屢屢以戰争相威脅,要求曾紀澤必須接受《裡瓦幾亞條約》中的各要點,堅持不肯“吐出”被其攫取的土地和各項利權。對此,曾紀澤拿出湖南人特有的狠勁,堅決不肯讓步,并拿出事先拟定好的各項要點,要求雙方以此為基礎改定條約内容。曾紀澤還聲稱,左宗棠已率大軍進駐哈密,準備兵分三路收複伊犁,若中俄兩國交戰,勝負并未可知。
沙俄此前從未見過如此難以對付的清朝使者,再加上确實收到左宗棠準備用武力收複伊犁的消息後,未免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遂答應按照曾紀澤提出的要點重新談判。在重新開機談判的半年時間裡,曾紀澤跟俄使反複争論,終于說服對方在充分尊重中國利益的前提下,于1881年2月24日簽訂《伊犁條約》。
曾紀澤與俄使艱苦談判,成功地改訂條約
平心而論,《伊犁條約》依舊是不平等條約,因為按照約定,中國要将霍爾果斯河以西、齋桑湖以東的地區割給沙俄,并且要增加賠款400萬盧布。但是跟先前的《裡瓦幾亞條約》相比,中國卻成功收回伊犁九城,以及特克斯河流域失地,面積達2萬餘平方公裡。與此同時,沙俄在嘉峪關、烏魯木齊、哈密等地的通商特權,在松花江流域航行、貿易等特權均被廢止,意義同樣重要。
考慮到沙俄貪得無厭、頑固殘暴的本性,要想從它“口中”奪回攫取到的領土和特權,簡直比登天還難,是以曾紀澤能通過外交談判争回部分權益,簡直是個天大的奇迹,堪稱晚清最能幹的大使。正因如此,西方各國使節對曾紀澤大為推崇,其中英國駐俄公使德佛椤便驚呼:“中國已迫使俄國做出了它從未做過的事,把業已吞下去的領土又吐出來了。”
李鴻章對曾紀澤的成就深感佩服
不僅如此,連平時輕視、排擠曾紀澤的李鴻章,都不禁對他刮目相看,并由衷稱贊道“該侍郎受任于危難之際,力為其難,竟能廢已定之成約,折無厭之要求,易危為平,卒歸于好。不惟界務商務保全實多,而弭兵息民,大局所關,尤非淺鮮”(見《曾紀澤本傳》)。欽佩之情,真是溢于言表!
《伊犁條約》簽訂後,曾紀澤在歐洲繼續擔任公使,主要處理跟英、法、俄三國相關的交涉事宜。期間,曾紀澤奉命與英國駐華公使威妥瑪商談增加鴉片厘稅事宜,通過《煙台條約續增專條》(1885年),為清政府每年增加煙稅白銀數百萬兩。此外,曾紀澤還參與了英國強占緬甸、法國侵犯越南等問題的對外交涉,以及向英國訂造軍艦等事務,成就斐然。
曾紀澤因積勞成疾去世,終年51歲
光緒十二年(1886年),駐外已有8年之久的曾紀澤奉調回國,先後在總理海軍事務衙門、兵部、禮部、刑部、吏部任職,官至戶部左侍郎、總署大臣,并奉命管理同文館事務,對于推動“洋務運動”的發展真可謂嘔心瀝血。光緒十六年(1890年),曾紀澤因積勞成疾病逝于家中,終年才51歲,死後被追贈為太子少保,谥号惠敏。
史料來源:《清史稿》、《續碑傳選集》、《左宗棠全集》、《曾紀澤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