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軍事學院第一分院于1938年遷至漢中,1944年完成課程,分四期訓練學員。按中央軍事院校任期劃分,分别為第14、16、17、18期。最早14世紀初到漢中、操場營房等教學設施仍在勘察設計中,是以教師和學生臨時駐紮在漢中東古漢台街和北校場地。

中央軍校第一分院駐南正縣三水寺
第14階段學員約600人,按中央軍校總部同期第四旅的順序,下轄兩個旅,李強上尉。1939年夏天,由于日本侵略軍在西部與國家、阜陽地區、國民黨軍委組織"随戰"進行抗擊,戰局激烈,前線緊張,于是14班學員都要求提前畢業,然後前往湖北戰場參加激烈的戰鬥。學員們不怕老虎,在富陽、麻城等地與日軍優勢部隊展開了殊死搏鬥,用頑強的戰鬥力将日軍頑強抵抗到西線的第一線,使其半步無法越過礦池,確定陝南和四川東部地區的安全。
華南鄭縣聖水寺第一分公司
1939年秋,第一支部招收了第十六班學生,并把他們分成兩個旅。第10旅駐紮在漢中市北部,以吳鄉為中心,隊長為李傑少将。第10旅分為第一和第二兩個旅,每個旅有四個中隊,每個中隊有三個地區隊,由九個步兵班組成,每個班級有12至16名學員。中隊為教訓基礎部隊,分别駐紮在吳鄉下轄的村子裡,如第一旅重中隊分别駐紮在吳鄉東村,第二旅騎兵中隊駐紮在吳鄉盛家沖。第10隊學生共有100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當地的漢中青年,因為在當地學習,受到父親和兄弟寄予厚望,是以學習刻苦,訓練認真,綜合素質高。第11旅駐紮在漢江南岸的聖水寺,是第三、第四旅。陳繼光上尉,隊長分别是鐘永軒和蔡相成。該隊還分為八個中隊,共有960名學員。第十六軍校學員于1940年春畢業,被配置設定到胡宗南第九戰區部隊,任見習排長。
朱少洲,中央軍事學院第一分院院長
1940年2月,第一分部開始招收第17班,優先将400多名學生從淪陷地區流亡的學生編入軍團,安置在聖水寺附近的軍營。随後,報名參加考試的年輕學生進行了身高、體能和視力篩查,開幕式于4月初正式舉行,并進行了文化課程測試。2,100名新兵被分成兩隊。第18旅隸屬于第一、第二、第三旅,司令部位于天台山腳下石濟寺建立營房内,第19旅隸屬第四、第五旅管轄,總部仍設在南鄭三水寺, 然後在1941年夏天,所有人都搬到了石濟寺分店。第17期,由于學員人數衆多,加上抗日戰争已經處于戰争階段,日軍的進攻得到有效遏制,導緻學校制度稍長,直到1941年12月才到期。
中國中央軍事學院第一分院舊址
1942年夏天,在入駐第18屆學員之際,國民黨軍劉忠軒中将接任中央軍事學院第一分部主任。劉仲軒上台後,提出了加強學生文化教育,提高學生教育綜合素質的方針。是以,将軍事訓練部某一分部軍事訓練學生第四團單獨配置設定,作為文理兩個試點教學基地,該團位于漢江南岸的聖水寺,由蕭玉林少将率領。同時,某分部還修訂了招生章程,規定從第18期開始,學生入讀學校,必須提前入伍,學生服役一年,考核合格,一年學習後即可入學,畢業前。
中央軍校第一分院院長朱少舟寫了一封生命願望信
針對日軍機械化步兵的裝備優勢,劉忠軒因地制宜,啟動了山地兵團的戰術訓練。為此,他從四川、貴州挑選了一批新兵,組成了一支山地兵團,由山地戰術專家高基率領,專門教授山地戰技術。經過一年多的艱苦訓練,1944年第一支關閉時,山團在天台山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實彈演習,官兵的技術戰術水準極為優秀。此後,山團從國民黨軍委擴編為山地第42師,劉忠軒作為第一師長赴赴湖南參加最後一戰抗日軍,成績輝煌。
孫中山在廣州黃埔軍校寫的"總理府志"口号
中央軍校第一分院是在抗日戰争最困難、最艱難的幾年裡成立的,由國民黨軍委主席蔣介石親自發起,是以學校規範高,機構齊全,分工明确,管理嚴格。當時,第一軍種的主任是國民軍的将軍軍銜,每個師的首長和上尉被授予陸軍少将軍銜;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第一分部有一名主管負責政治工作,一般由上尉級軍官擔任,協助中尉管理學員的生活和學習。為了順利上報和釋出訓練計劃,團隊部設有與專業同行一起的學校部,旅部有辦事員、軍官、副官等專職人員,中隊有後勤服務代理和師。
蔣介石在抗日戰争期間視察部隊
作為中央軍校第一分部的重要核心部門,教育部的主要職責是管理學校各級軍事教官和日常訓練。最多有近百名軍事教官,根據步兵,騎兵,炮兵,工程,通信和重科教學。教官軍銜一般由少校到上校,基本上由黃埔軍校的初畢業生擔任。教育部有一名總教官,由石國軒少将任命,直接負責校部的實習營,以及學校的安保和安保工作。
20世紀40年代的漢中東門橋市場
因為教育部門在第一科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以前任主任的候選人也特别關注,不僅要求老的資質,還需要一個較高的水準。例如,第一任主任張鶴,早年畢業于保定軍校第六步兵課,1926年,他與時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同志交往,成為黃埔軍校進階班副少校。1939年3月任南京中央軍校軍官教育連少将,1941年4月晉升為第一分部副主任,1945年1月任陝西省第六區行政督察、保安處長。 擔任地方總督三年多。1949年12月漢中解放後,他被中國人民解放軍俘虜為胡宗南總部的進階議員,平反後大赦釋放,晚年在漢中定居,終生。(未完成,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