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稅來了!價漲了?海淘咋整?!

一場猝不及防的海淘新稅政策襲蕩跨境電商市場,一時間被輿論推向風口浪尖,而謠言也在這時甚嚣塵上。“大批進口液态奶要倒入大海”、“收稅導緻大量商品被棄機場” 等或真或假的消息席卷朋友圈,海淘剁手黨聞風紛紛轉戰各大跨境電商平台,以期在“風暴”來臨前抄底“最後一票”。而商家不管是跟風借勢也好抑或真的需要抓緊清倉也罷,均在平台上打出“包稅”“退稅”“貼稅”等各項促銷手段。然而在“你的稅我來交”的促銷口号背後,海淘商品價格真的沒有波動嗎?而對于那些不在“白名單”裡的商品,有多少隻能面臨下架的命運?

據星圖資料skyscope天鏡巡檢系統的資料顯示,4月8日稅改後各平台海淘商品均有或多或少的漲價現象。以京東和1号店的海淘熱門品類為例,奶粉漲價比例最高,其中京東全球購中成人奶粉的漲價率高達60%,而嬰幼兒奶粉也有43.83%的商品漲價,另外1号海購的彩妝類商品漲價占比則遠高于京東。

稅來了!價漲了?海淘咋整?!

4月8日起,跨境電商不再适用行郵稅,按一般貿易進口開始征收關稅和進口增值稅、消費稅。然而對于廣大“聞稅色變”的消費者來講,稅收調整後稅目多了稅費是否就會多很多?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對于部分鞋包、數位、母嬰、服飾、保健等免收消費稅的商品而言,跨境電商管道的進口綜合稅負大緻為11.9%(17%的增值稅稅率未超過限額2000元商品僅收取70%稅額),這一比例比原先征收的行郵稅稅率10%是有所提高。但是,由于行郵稅的同比調整,現在最低一檔稅率已升至15%,相比跨境電商新稅政策則要高出3.1%。單就這部分商品而言這一稅收比例較調整之前其實并未有大幅度上升,對于許多追求品質的海淘使用者來講也屬于可接受範圍内。

雖然面臨漲價抑或稅費另收,起碼很多日常需要的進口商品我們依然能夠線上上購買到,而那些在“正面清單”之外的商品目前地位就很尴尬了。生鮮類商品、液态奶等商品并未列入清單中,化妝品和配方奶也設了準入門檻。化妝品要求是非首次進口的商品,配方奶則必須按照《食品安全法》規定實施注冊,未經注冊的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也被排除在清單之外,而他們将不再被允許以跨境電商保稅進口的方式批量進口。

根據星圖資料提供的另一部分資料顯示,這些商品目前也隻能先行下架處理。以京東和1号店為例,部分彩妝品類的最高下架比例甚至占到28.57%。

稅來了!價漲了?海淘咋整?!

一石激起千層浪,新政推出讓跨境電商各部門均手忙腳亂,雖然8日起新政實施而7日晚間“正面清單”才公布對于企業來說的确未有足夠過渡期,然而跨境電商依靠着“稅收紅利”和保稅進口業務的物流優勢已然是在進口貿易中撈了一筆,對于今時今日的境地也應是早有預期的。據研究報告顯示,2010年-2015年,跨境電商(進出口合計)金額年增長率約為35.8%,同期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年平均增速約為9%。對于需要繳納各類進口稅種的傳統貿易商而言,屬于貿易行為的跨境電商适用行郵稅的确有失公平。

而對于廣大消費者而言,稅改之後不論是依舊選擇跨境電商也好,或者通過美亞、日亞等海外電商網站直郵也好,甚至于找個人代購都将要承擔更多費用。就像上面資料顯示那樣,雖然平台短期内承擔稅費,然而最終依然會通過價格轉嫁到消費者頭上。而那些暫時下架的商品,以後很可能将回歸到正常貿易方式中,即由進口商進口、經銷商批發、電商銷售,經過層層盤剝之後的價格也就不言而喻了。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6年04月13日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至頂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至頂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