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70年前就預言了手機、平闆、VR和3D列印的頂級科幻作家,萊姆首套簡體中文版作品出版

作者:第一讀者

他是20世紀波蘭最傑出的作家之一,甚至也可以說是最傑出的科幻小說家。他的文學才華和智慧,以及他戲劇般的人生,共同鑄就了這位奇才。安東尼·伯吉斯稱贊他是“當今活躍的作家中最智慧、最博學、最幽默的一位”,庫爾特·馮内古特贊揚他“無論是語言的駕馭、想象力還是塑造悲劇角色的手法,都非常優秀,無人能出其右”,其作品譯成52種語言,全球4000餘萬冊。更為傳奇的是,早在70年前,他就預言了網際網路、搜尋引擎、虛拟現實和3d列印的出現,直言人類将遭遇人工智能和資訊爆炸的挑戰。

2021年9月12日,是波蘭著名作家、哲學家斯坦尼斯瓦夫·萊姆誕辰100周年的日子,紀念活動在世界範圍内陸續開啟,波蘭更是将2021年直接命名為“萊姆年”。譯林出版社于近日推出中文簡體世界首套“萊姆文集”,首次向中國讀者全面展示了這位頂級科幻作家的魅力。文集包含了他的六部代表作:《索拉裡斯星》《未來學大會》《其主之聲》《無敵号》《慘敗》《伊甸》。其中,《索拉裡斯星》為全新譯本,其餘五部皆是首次譯介。這套“萊姆文集”的誕生,首次向中國讀者全面展示了這位頂級科幻作家的魅力。

70年前就預言了手機、平闆、VR和3D列印的頂級科幻作家,萊姆首套台灣中文版作品出版

許多人了解萊姆,是從《索拉裡斯星》開始的。這本書作為萊姆當之無愧的代表作,更作為“一部現代哲學讀本”(戴錦華語),的确是進入“萊姆宇宙”之門的虹膜密鑰。

索拉裡斯星被神秘的藍色大洋覆寫,它像一面鏡子,映射出人類内心最深處的執念和渴望,迷惘與恐懼。1972年和2002年,這部小說分别被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和史蒂文·索德伯格搬上熒幕。尤其是塔可夫斯基的這次改編,被提名1972年戛納電影節金棕榈獎,并獲同年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和國際影評人協會大獎,鑄就了電影史上的經典,與《2001太空漫遊》并駕齊驅,成為影迷心中無法撼動的科幻電影神作。

70年前就預言了手機、平闆、VR和3D列印的頂級科幻作家,萊姆首套台灣中文版作品出版

萊姆,1921年出生于波蘭利沃夫(現烏克蘭利沃夫)一個富有的醫生家庭。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殘酷地摧折了他的青春。有着猶太家庭背景的他,被迫隐姓埋名,改變身份,做起了焊工。1945年後,當發現家裡已無以為繼的時候,他正式踏上了寫作的道路。在戰後的1946年至1949年間,萊姆發表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部作品。萊姆曾在雅蓋隆大學學習醫學。盡管沒有完成學業,但在與教授和同學的對話中,萊姆提出了最重要的問題,這些問題貫穿在他今後的作品當中:人與機器的邊界在哪裡?人可以“從原子中”建構出來嗎?人工智能時代的道德标準究竟在哪裡?

事實上,萊姆一生創作了30多部長篇小說和衆多短篇佳構,代表作有《索拉裡斯星》《未來學大會》《慘敗》等。他以一己之力将波蘭科幻提升到世界水準,1996年被授予波蘭國家獎章“白鷹勳章”,波蘭第一顆人造衛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70年前就預言了手機、平闆、VR和3D列印的頂級科幻作家,萊姆首套台灣中文版作品出版

劉慈欣說:“萊姆有非常了不起的想象力,是真正獨一無二的。他的作品對人和宇宙的關系有着更深刻的描述,與美國的科幻小說相比,在文學上也更為精緻,有着更為深遠的意境,也給人帶來更多的回味和思考。”

吳岩這樣評價他:“萊姆總是能從核心處嘲弄我們的生活,他能把科技論文、民間故事、寓言、神話傳說等都烹調在一起,并用幽默而力透紙背的荒誕語言和荒誕情節,返照我們的世界。”

的确,萊姆對人類與其他文明交流的可能性持懷疑态度。他的小說大量描繪了外星生命,比如《索拉裡斯星》:“索拉裡斯被人類發現是在我出生前将近一百年的時候。這顆行星圍繞着兩顆恒星運作,一顆是紅色的,另一顆是藍色的。在它被發現後最初的四十多年裡,沒有一艘飛船靠近過它。當時,加莫夫—沙普利假說被認為是毋庸置疑的,它斷言圍繞雙星運作的行星上是不可能有生命産生的。由于圍繞彼此旋轉的兩顆恒星引力場之間的互相作用,這些行星的軌道總是在不停地改變。由此而産生的攝動将會使行星的軌道交替收縮擴張,如果真有初始生命出現,它們将被輻射的酷熱或冰凍的嚴寒無情消滅。在索拉裡斯,這些變化的周期是數百萬年,從天文學或生物學的尺度上講是很短的一段時間(因為進化需要數億年,甚至數十億年)。根據最初的計算,在五十萬年間,索拉裡斯将逐漸移到距離它的紅色太陽不到半個天文機關的地方,然後再過一百萬年,它便會落入那個熾熱的無底深淵。但僅僅過了十幾年,人們就發現,索拉裡斯的軌道并沒有顯示出預期的變化,而是好像恒定不變,就像我們太陽系中行星的軌道一樣穩定。于是人們又重新觀測和計算,這一次做得極為精确,而其結果隻證明了人們已知的事實:索拉裡斯的軌道的确應該是不穩定的。”

70年前就預言了手機、平闆、VR和3D列印的頂級科幻作家,萊姆首套台灣中文版作品出版

除了《索拉裡斯星》那個藍色的大洋,還有《無敵号》裡那些獨特的機械昆蟲,以及《伊甸》裡生活在絕望和恐懼中的外星人類,等等,但這些外來生命與人類完全不同,我們不能指望從這樣的交流中獲得任何好處,對外來生命來說也是如此。

萊姆的小說,無論是長篇還是短篇,總有一個吸引人的情節。萊姆喜歡将他的小說主人公置于一個新奇的環境中,或是來回穿越的異時空,或是機器造反的世界,或是擠滿各種奇怪生物的星球。但是他鐘情于這些程式,并不是因為他相信這類叙述所描畫的場景,而是想用它們來建構和檢驗他自己的“文學模型”;他無意于描繪一個“真實的未來”,而隻想勾勒出它的模型,然後借此去表達他對整個世界和人類的看法。

由于認知經驗有限,在面對其他文明時,人類除了認識到自己的局限以及不得不重新依靠自己外,沒有任何其他收獲。萊姆描寫人類與外來生命的接觸,主要是想探讨人類的本性,他得出的結論是:人類有很多弱點和局限,但隻有遭遇身份危機,我們才能明确認識到這些弱點和局限。

70年前就預言了手機、平闆、VR和3D列印的頂級科幻作家,萊姆首套台灣中文版作品出版

為了進一步向中國讀者整體推介這位“以詩意筆觸和深邃哲思觸探人類認知邊界”的科幻大師,譯林出版社出版了這套“萊姆文集”。而譯林版“萊姆文集”由現任波蘭共和國駐華大使作序推薦,提綱挈領地展現了萊姆的魅力和前瞻性,指出他的作品最發人深省的不僅有物質和技術層面的想象,還有道德層面上的深刻思考。他說:“萊姆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所做的各種預測和直覺判斷已成為當代現實生活的一部分。然而,他的作品最發人深省的并非物質與技術層面的想象,而是道德層面上的深刻思考:人的創造力能夠達到何種地步?機器權限的邊界在哪裡?在一個機器和人類共同存在的世界裡,道德的标杆将會是怎樣?這些都是我們在當今文明技術發展的同時要去尋找的答案。萊姆懷着好奇和從容之心看待未來。作為一名卓越的未來學家,他能夠猜想到在不久的将來,等待人類的是什麼。這也是他的作品值得一再回味的原因。許多作品盡管寫作于幾十年前,但在今時今日依然能凸顯出它們的時代前瞻性。”

70年前就預言了手機、平闆、VR和3D列印的頂級科幻作家,萊姆首套台灣中文版作品出版

這套“萊姆文集”中的《未來學大會》,講述的是,伊揚·蒂赫去參加第八屆未來學大會,讨論如何解決人類面臨的種種難題,不料卻誤服緻幻藥物,穿越到一個未來幻象中。那裡的人們消滅了貧窮與疾病,平安喜樂地生活着,可蒂赫卻始終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勁……

而《其主之聲》,則圍繞謎團展開的故事,比衆多冒險小說都更扣人心弦,尤其與未知的較量,激發了對世界本質、人類本性和生命為何存在缺陷等基本問題的思考:機緣巧合之下,科學家發現了來自外太空的一封中微子信件,也許這正是智慧生物的象征。我們不知道發信人是誰,該如何解讀這封信的内容呢?如果我們甚至無法确定是否存在發信人呢?

另外,《伊甸》可以說是萊姆的代表作之一,描述了一個令人毛骨悚然卻又似曾相識的異星文明:因為一個飛行事故,六位宇航員迫降伊甸星,一顆美麗但奇異的星球。在令人困惑的建築迷宮裡,到處有死亡的圖景:萬人冢,溝渠和井中的屍體,成簇的卵狀結構中填滿骨骼……《慘敗》講述了昆塔星表面覆滿怪異的土丘和形似蜘蛛網的物體,但人類科學家探測到昆塔文明可能擁有先進技術,便派出“歐律狄刻号”飛船穿越漫漫宇宙,與其進行接觸。面對一個陌生的異星文明,人類遠征隊一步步将其逼入絕境,出于無畏,抑或無知。除此之外,《無敵号》描繪了一個人類認知範疇之外的異星世界:太空巡航艦“無敵号”被送往瑞吉斯3号星球,去探查姊妹飛船“秃鷹号”為什麼突然失聯……

70年前就預言了手機、平闆、VR和3D列印的頂級科幻作家,萊姆首套台灣中文版作品出版

值得一提的是,“萊姆文集”的整體裝幀設計由著名設計師付禹霖擔綱,每本書的封面元素精心取材于書中的主要情節或核心意象,并加以抽象化,凸顯現代感。如《索拉裡斯星》的封面,以藍色的大洋為底色,呈現了紅色太陽和藍色太陽交替出現的畫面,并用燙銀折線畫龍點睛地展示了送入大洋的腦電波。(讀者報全媒體記者 何建)

編輯:王欣 責任編輯:董小玥 稽核:周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