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作者:大美我蘇DMWS

“十三太保”大内鬥

鬥出了工業第一大省江蘇

江蘇到底有多富?且看一條新聞:2020年1月17日,江蘇統計的貧困人口,為6戶17人,而江蘇省2019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了4萬元大關,再對照2020年國家人均4000元的脫貧标準,“我能打十個”這句話,可不是空口說說。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 江蘇人有多富?制圖/五月

雖然說區域定義成迷的蘇北經常被黑“窮”,但江蘇的區域經濟依然是很均衡的,最後一名與第一名規模僅差6倍多,而江蘇的“十三太保”均為全國的百強市,更是有23個縣進入中國百強縣(市)之列。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 江蘇的縣(市)有多強?制圖/五月

江蘇的強,更跨越了這些直接的資料,它“散裝”在江蘇廣闊的平原鄉鎮之間,也“散裝”在中國人民的日常生活裡。

假設你每年要用掉10根牙刷,那其中有8根就來自揚州杭集鎮;平時去眼鏡店配的眼鏡,有75%來自鎮江的丹陽市;每10所中國小校的校服,就有8所被連雲港灌雲縣承包;南通的家紡,占據全國的40%;泰興黃橋鎮更是中國的小提琴之鄉,每10把國産小提琴就有7把從這裡走出……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 江蘇工業有多“高新”?制圖/五月

而要論起重工業、高新技術産業等,江蘇就更有底氣了:新材料、節能環保、醫藥、軟體、新能源、海工裝備、汽車生産銷售等多個産業規模居于全國第一,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規模居全國第二。而江蘇傳統的機械、石化、紡織等工業行業,也走向了生産裝備自動化,緊跟國際先進水準的步伐。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 徐州睢甯縣姚集鎮太陽能光伏。 攝影/李傳新

江蘇“十三太保”,則因為最近全省“散裝”出動支援湖北,在全國聲名鵲起。在賺錢不是什麼事兒的江蘇人看來,援助同胞,那是一件能夠彰顯精神與闊氣的大事,也難怪江蘇全民上下,以“縣大隊、區小隊”的模式“散裝”出動,這是一個平日“内鬥”大省顯示出的精神底氣。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 昆山工業産業園。 攝影/學文映像

大到來自徐州、昆山等地,建設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的挖掘機、鏟車、活動闆房建材;小如來自無錫、南通各民營企業的電視、飲水機等日常裝置;基礎如宿遷市沭陽縣薔薇村拉來的10萬斤“上海青”蔬菜,這些慷慨援助的背後,站着一整個江蘇人“拼湊”起的變形金剛。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 左右滑動檢視 ☜

▲ 圖1:啟東天鲲号,攝影/楊斌;圖2:南通“海上三峽”風電項目,攝影/黃海;圖3:智能制造助力南汽産能翻番;圖4:南京醫科大學的江蘇省異種移植重點實驗室。攝影/劉成賀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十三太保”背後

是整裝的“蘇大強”

在江蘇,有南京、蘇州、無錫、南通、揚州、徐州、常州、泰州、鹽城、鎮江、宿遷、淮安、連雲港(排名不分先後,特此注明)十三個地級市,每一個都有省一級别的經濟體量。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 2019年江蘇13個地級市gdp排名。制圖/五月

這“十三太保”,隐約在經濟和地緣上“三極”分立:南京、蘇州、徐州。它們分别可以說是靠近上海的蘇錫常蘇南區域、安徽江蘇交界區域、蘇北區域(乃至山東、河南交界處)的中心城市。但不得不說,這個“三極”看起來依然像是拼起來的。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 太湖周邊農田村莊。 攝影/孫傳忠

這當然涉及到複雜的地緣、文化、經濟等諸多問題,“散裝”江蘇的誕生,首先來源于其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在全國各省、自治區中,江蘇的平原面積占比排名第一,全省七成以上皆為平原;而廣袤的土地上江河奔流,水域面積占比同樣位列榜首,共有河道2900餘條,大小湖泊近300個,東部更是擁有綿長的海岸線。

江、河、湖、海在一省之内齊備,縱橫的水網将平原劃分成不同的地理單元,因而在各個時期誕生了許許多多、群星璀璨的中心城市。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 蘇州工業園區航拍。 攝影/韓陽

不過在曆史上,江蘇的“中心城市”,從來是你方唱罷我登場,蘇北蘇中蘇南,可都齊活了。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南京

無問南北,坐擁“安徽”

江蘇的散裝,其實可以按照語言大緻劃分,蘇南吳語區,看着都是吳語,隔個村兒就聽不懂是啥了;蘇中分散着吳語和江淮官話,在聽得懂和聽不懂之間呈現薛定谔狀态;至于正宗蘇北,宿遷徐州連雲港,說的都是北方官話,已經和山東接上軌了。

語言不通,自然成為天天“内鬥”的原因之一,不過不得不說,正是因為“互相鄙視”的内鬥心理,成為了江蘇人争先恐後,努力發展的動力。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 南京河西cbd是國家重要的金融集聚區和中央商務區。 攝影/熊偉

江蘇省會南京,就非常尴尬,蘇南人認為,不說吳語的南京人屬于蘇北,蘇北人又認為,長江南岸的南京,屬于蘇南。被推來嫌去的南京“大蘿蔔”,哇一聲就哭了。有道是,如果有哪家公司打着江蘇xx公司的旗号,那多半就是在南京開的。南京的“南”,可見一斑。

網上流行将南京稱作“徽京”,這倒也有一定道理。地緣上,位于江蘇省西南端的南京,北面、西面、南面三面深陷安徽的懷抱。地位上,南京最為重要的時候,就是朱元璋以南京為首都,設江南省。當年在南京設立的承宣布政使司,轄14個府,如今有9個都屬于安徽。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 行駛在皖贛鐵路石拱橋上的客車。 攝影/王璐

對在曆史上與安徽有千絲萬縷聯系的南京而言,江蘇像是“後媽”;于江蘇而言,南京像是“繼子”,二者之間的關系,通過交通也可見一斑:南京有直達安徽各地級市的火車,卻沒有實作火車直達江蘇各市,作為江蘇的省會,南京或主動、或被動地“被孤立”了。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 位于江甯大學城的東南大學和鼓樓老校區的南京大學。 攝影/李勖晟

經濟上,南京2019年生産總值約為14030億元,雖然比蘇州少近三分之一,但也一直穩居江蘇第二。但是南京在帶着“小弟”鎮江實作甯鎮合流之後,已經逐漸形成南京都市圈,就連周邊的安徽蚌埠、馬鞍山等市也在商讨融入其都市圈範圍,南京的輻射範圍在不斷增大,還是跨了省的。

而且南京号稱中國“科教第三城”,光大學城就有三個,合計40所高校,人才優勢豐厚,其網際網路、高新技術等優勢産業也多于以制造業為主的蘇州,目前仍有許多人堅持認為:南京的經濟地位超過蘇州是必然的,隻不過是遲早的事。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 圖1:南京江甯經濟技術開發區埃斯頓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從業人員對工業機器人進行最後的檢測。圖2:蘇甯智慧雲倉;圖3:江北新區國家健康醫療大資料展示中心。攝影/劉成賀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蘇南

小村鎮有大格局

蘇南的崛起,可以說是江蘇“散裝”的代表,畢竟那些在改革開放的年代“敢為天下先”的,大都是一些偏遠小鎮,蘇州吳江最發達的鄉鎮之一震澤,位于江浙交界,離吳江市區最為邊遠;而後來成為“中國眼鏡之都”的鎮江丹陽,當年鄉企最發達的黃塘鎮,不但遠離鐵路、運河、高速公路,更是避開了所有的縣市幹道。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 震澤古鎮。 圖/圖蟲·創意

但就在這一個個“大市場的小角落”裡,蘇南的經濟飛速地發展了起來,截至2019年,傳統意義的蘇南(蘇州、無錫、常州)三市gdp已約有38219億,占據了整個江蘇的半壁江山。别的不說,隻看交通,蘇南隻有3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就修建或規劃了十多條鐵路,而每個城市的地鐵都修得熱火朝天。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 被稱作“大褲衩”的蘇州工業園區東方之門。 圖/vcg

要說起江蘇經濟的老大哥,那蘇州無疑可稱為第一。

而這個老大哥,本身也是“散裝”的,若是抛開了蘇州代管的四大縣級市:地鐵直通上海的昆山、憑借幾塊“邊角料”地形逆襲的張家港、自然禀賦和工業實力均為一流的常熟、背靠上海的太倉,那蘇州引以為傲的經濟優勢,也就去了大半了。

這四個縣級市,分别位列中國百強縣(市)的第1、3、4、7位,經濟實業更是特有特色。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 昆山浦東軟體園。 攝影/學文映像

昆山,有世界各地數千家企業落戶,比如以統一、捷安特等為代表的多家知名台資企業,就是昆山被稱為“小台北”的緣由。這裡僅進出口總額就超過全國多個省、市、自治區,并吸引了大量來自上海的資本,連續15年蟬聯全國百強縣第一,無法被超越。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 上圖:滬通高鐵張家港站的“工地協奏曲”(圖檔經藝術化處理),下圖:“華夏第一鋼村”永聯村的永鋼工廠中的房間。 攝影/肖順清

張家港,本是原來常熟、江陰的一部分合并而成,本地人戲稱為“邊角料”拼成的,卻憑借天然良港的優勢和敢打敢拼的“張家港精神”,自群雄競争的長三角華麗逆襲,發展起連續11年入圍世界500強的沙鋼集團等本土企業。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 太倉港中石化碼頭。圖/圖蟲·創意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 太倉科教新城。攝影/李瓊

常熟早已不是那個“土壤膏沃,歲無水旱之災”的農業“福地”,而是擁有以汽車及零部件、裝備制造、紡織服裝“三個千億級”産業為代表的全域産業鍊;東瀕長江,與崇明島隔江相望的太倉則與上海全面接軌,以太倉港連接配接世界。

不過要論上世紀80年代江蘇發展的排頭兵,其實還是無錫。這座城市的面積,大概隻相當于0.55個蘇州,卻在經濟發展上壓制了蘇州十幾年,即便是改革開發的先鋒深圳,也是在1994年才第一次超過無錫。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 無錫江陰。 攝影/李勖晟

今日的無錫,依然是一個有約11582億gdp的龐然大物。無錫内部的“散裝”,在于圍繞太湖區域的江陰和宜興,它們分别位居無錫經濟貢獻榜的前二。江陰的經濟發展離不開年吞吐量超過一億噸,溝通大江大海的江陰港;而全力布局環保科技産業、擁有“中國電纜城”官林鎮的宜興,也遠不止是一個專業搞紫砂壺的“小鎮”。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 江陰港。 攝影/黃豐

無錫經濟的優勢,還在于知名企業紮堆,這裡有59家企業位列中國企業500強,數量位列全省第一。排行第一的那家企業,則正是那個電視上天天廣告轟炸的“男人的衣櫃”,位于江陰的海瀾之家。

北瀕長江,東臨太湖的常州,存在感比起前兩位大哥,似乎要薄弱得多,外人第一印象,大多是那個占地600多畝的恐龍園。不過常州本身7401億gdp的體量,比起西部地區的幾個省,也已是綽綽有餘。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 常州恐龍園。 攝影/啃泥亞平臉人

常州,可謂是今日蘇南民營經濟的代表,這裡走出了紅星美凱龍、中天鋼鐵、大娘水餃等諸多全國聞名的民營企業。而水力資源豐富,交通發達,讓常州工業經濟的重頭戲,落在了機械制造行業上,且不說憑借軌道交通、智能裝置等産業頻頻和常州叫闆的武進區,石墨烯、機器人等高端制造業,更是全球領先。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 常州天山重工機械公司。 攝影/芽芽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蘇中

長江北岸的“三連星”

蘇中地區,在江蘇的經濟帶劃分裡,但一般不在江蘇人的本地認知裡。蘇南人嘲笑蘇中:“都是剛波甯(江北人),非要自稱‘蘇中’?”宿遷淮安等地區則會嘲笑面前自稱“蘇北”的蘇中地區人。畢竟蘇中方言在蘇北人看來,同樣是“十裡不同音”。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 揚州東關街。 攝影/清溪

蘇中地區,包括揚州、泰州、南通三個地級市,受到上海經濟圈、南京都市圈、蘇錫常經濟圈的三重輻射,三市均位列長三角十六個中心城市,在長江北岸至黃海之濱,成為冉冉升起的經濟新星。

曆史上曾是“經濟繁華”代名詞的揚州,如今gdp卻連蘇州的三分之一都不到,長期和蘇北的鹽城打得有來有回,成了蘇中的“墊底城市”,不過在23年的努力後,揚州終于趕超了鹽城,也算是出了一口長氣。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 吳鹽勝雪,揚州已非當年的食鹽集散地,但江蘇至今仍是全國最重要的鹽産地之一,圖為鹽城鹽場。 攝影/清溪

揚州為什麼“沒落了”?因為交通方式改變了。揚州,是一座命運與運河息息相關的城市,自隋炀帝開鑿大運河以來,處在長江與運河交點上的揚州,逐漸成為舉世聞名的大都會,明清時期更因為鹽商進一步崛起,所謂“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亭勝”,江南對園林的熱衷,正始于揚州的鹽商們。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 京杭運河标志段,揚州運河三灣。 攝影/清溪

而到了清朝末年,緊鎖了四百多年的國門一打開,中國開始進入海洋時代,緊接着,一條條血管一樣的鐵路、公路在中國大地上密集生長起來,随即,上海這座既沿江、又靠海的魔都,迅速崛起,取代了揚州原來的位置,因河而興的揚州,就這樣衰落了。

時至1949年,揚州解放時,工業非常凋敝,當時的城市工業被人們形象地稱為“兩爿半廠”:揚州發電廠、麥粉廠和蛋廠,蛋廠因為上半年開工下半年歇業,故稱“半爿廠”,工業總産值隻有1億元。不過如今經過70年奮鬥的揚州,工業總産值也早已破萬億,正帶着傳統汽車産業、嬗變的電力裝備産業等一系列機械産業,走在逆襲複興的道路上。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 揚州上汽大衆儀征工廠。 攝影/張卓君

泰州,則可能是江蘇“十三太保”裡最沒有存在感的一個,許多網友認為,如果當年揚泰不分家,那勢必會成為一座蘇中地區的“大中心城市”,而更多人對泰州的認知,則僅限于“蟹黃湯包”和“肉脯”。但是泰州的工業底子并不差,泰州靖江市的造船業,就是泰州市工業最閃亮的名片,僅2018年,這裡就造出了全江蘇超過一半的船舶,也占據了全國超過1/5的船舶份額。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 靖江造船業。攝影/啃泥亞平臉人

不過要說到蘇中的經濟,還得看省内gdp排行第四,力壓蘇南常州,說着六大方言的“散裝”南通。南通在江蘇,本來就是人人皆知的一個城市,畢竟在這個教育大省,人人都是做着南通的卷子長大的。至于南通當地由于教學水準帶來的不同鎮之間的鄙視鍊,那就更有得說了。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南通疊石橋家紡城。攝影/王小貝

南通的經濟從哪來?看看全國人民家裡的床單、枕頭、被褥等,就知道了,光一個位于海門市的疊石橋國際家紡城,2018年就有超過1100億規模的成交額,今天,全國有40%的家紡都是來自這座總面積100平方公裡的家紡城裡的超級家紡産業叢集。至于它是如何崛起的?那就得從光緒二十年的狀元南通人張謇(祖籍常熟)開拓的中國棉紡織工業領域慢慢說起,又是一個很長的故事。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 圖1:南通疊石橋家紡生産線,圖2:疊石橋家紡填充羽絨,攝影/楊斌;圖3:南通大生“數字化紡紗工廠中的房間” 攝影/許叢軍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并不窮的蘇北

到底在哪裡?

蘇北究竟包括哪些區域?這簡直是一個世紀難題。

寬容一點的長江南岸城市,認為過了江的才算蘇北;稍微苛刻一點,把南京、鎮江也一并劃進蘇北去;而狠起來連自己都怕的上海人,甚至連長江送來的崇明島都不要了,一并劃到蘇北去。于是,蘇北就成了一個“各執一詞”的地域。(注:本文所述蘇北,以江蘇省政府所劃的蘇北經濟帶為準,即“狹義的蘇北”)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 仍在不斷“生長”的崇明島,右下角是江蘇太倉港。攝影/傅鼎

蘇北地區,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屬黃淮流域文化區,與吳文化的蘇州核心區相去甚遠,雖然曾經是多朝的“龍興之地”,但曆史上,長期受到黃河、淮河肆意橫流困擾的蘇北和周邊的各位老鄰居,不是各省邊緣之地,就是貧困地區。

一衆“窮親戚”,并不能給蘇北一個實力雄厚的增長極,再加上政策不如蘇南、蘇中地區好,區域内各市又長期“各顧各”地發展,基礎設施也不如蘇南、蘇中地區,大量的耕地受到農業發展的保護等一系列原因,差距越來越大。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 圖1:宿遷泗洪縣洪澤湖濕地,攝影/李傳新;圖2:宿遷衲田花海,攝影/石耀臣;圖3:徐州銅山區棠張鎮的綠色原野,攝影/李瓊

于是,蘇北給人的印象就一個字:窮。

然而,蘇北真的很窮嗎?

2019年,蘇北地區gdp約為22693億元,其中最低的城市宿遷,也已經跨過3000億gdp的大關,穩居全國百強市之列,與蘇南地區最低的常州比起來,僅占其41.8%,蘇北窮的印象似乎是坐實了,但是如果我們放眼全國,就會驚訝的發現:蘇北一點兒也不窮。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 宿遷港港口裝卸忙。攝影/何小清

2019年,青海省的gdp約為2696億元,還比不上蘇北最窮的一個市——宿遷(3099億元),蘇北窮嗎?

不過蘇北經濟比起“群雄争霸”的南邊,相對确實不太均衡,這不均衡的一極,就在徐州,它的gdp占到蘇北地區的31.6%,是蘇北地區名副其實的“尖子生”。

有人調侃說,江蘇“内鬥”的起源,就是源于蘇北:楚漢争霸時期,沛郡豐邑(今徐州豐縣)人蕭何追回了淮陰(今淮安)人韓信,幫他老鄉劉邦打赢了泗水下相(今宿遷)人項羽。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 微山湖畔的銅山利國鎮,利國鎮是全國有名的富鐵礦産地,徐州的鋼鐵城。攝影/鄭舟

而在曆史上,最早因為農業、鐵礦、地緣等因素成為“江蘇”中心城市的,正是劉邦和蕭何的老家,位于今天蘇北的徐州。隻不過,徐州在曆史上屢次因為黃河泛濫而元氣大傷,再度崛起,要等到建國以後了。1953年,隴海線建成通車,與津浦線在徐州縱橫相交,像當年黃河與運河相交一樣,為徐州帶來了新的生機。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 上圖:徐州高新區重卡生産基地,下圖:銅山區茅村鎮華鑫電廠。攝影/李傳新

随後,徐州成為了一座工業氣息濃厚的城市,冶金、礦業、重型機械……徐州的工業,帶着一些“鋼鐵洪流”的滾滾氣息,重工業也成為徐州三大千億元産業之一。2017年,國務院批複徐州市總體規劃,将她定位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向北帶動山東南部、向西帶動河南、安徽的幾位老夥伴,徐州的地位,也在越來越強。

在徐州、宿遷之外,連雲港則連接配接起世界。作為中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海陸結合的交通優勢,使連雲港這座“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在政策與交通的雙重加持下,生産總值連續數年以每年100多億的速度增長;而淮安與鹽城,除了傳統的農業之外,新興工業也在逐漸增多,“蘇北五虎”,正在成為江蘇省令人矚目的一部分。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 圖1-3:連雲港市連雲區港口碼頭上的汽車、國際客運碼頭邊的郵輪及連島大堤,攝影/李瓊;圖4:淮安港,攝影/楊默

江蘇“十三太保”,個個都是好把式,但要問什麼才能團結“散裝江蘇”?

不知什麼時候修起來的蘇州國際機場?這也許能團結起一部分蘇州人。

蘇南蘇北之間的高鐵,何時能夠不再去安徽繞一圈?這個問題大概能團結起大量的吃瓜群衆。

對省會南京投以殷切期望,早日成為真正的經濟“老大哥”?這确實能團結起其他12個市的江蘇人。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南京南站附近的交通設計現代化,猶如演奏一曲立體交通樂章。攝影/劉慎庫

不過,要風物君說,不差錢的江蘇人,最看重的依然是教育吧:無論是一道來自南通人葛軍的數學題、還是聯考名額劃分的問題,亦或是每一個江蘇學子都很熟悉的南通小卷,都能在江蘇“一石激起千層浪”。

在“散裝”江蘇,教育和與教育息息相關的聲名,永遠是件重要的事情,名在利前,因而也就有了一方有難,紛紛出錢出人,散裝支援的浩蕩景象。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富、有多強?

▲南京河西新城金鷹世界,“中國加油,武漢加油”。攝影/熊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