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殺生成仁閻海文

作者:新京報

閻海文1916年生于遼甯北鎮,原本生活很平靜,但九一八事變改變了他的生活。九一八事變後,張學良不戰而逃,讓東北大地落入了日本人之手,年僅15歲的閻海文不甘當亡國奴,千裡迢迢來到北平上學,以期将來為東北同胞報仇。在日記中,閻海文寫道:“東北淪亡,國将不國,堂堂的中華民族,竟受倭奴之摧殘與蹂躏,令人痛心,是以我常為之悲,為之泣。

1934年閻海文高中畢業後,正好中央航空學校到北平來招生。閻海文想摳是學本領,培養自己,以便将來報國的好機會。于是他便報了名,經過考試,很快被錄取了。中央航空學校是學習軍事技術的好環境,閻海文學習非常專心。後來他在自傳中寫道:“高中畢業後,我考入航校,入校後隻知一心向學,救國之法,期必達成。他學習的目的很明确,就是為了救國。他對航空也很有興趣。他說:“我喜歡飛機的萬能性,我決心努力研究。”閻海文不僅注重學習,而且也很重視品德的修養、意志的磨練,培養遠大的志向。他寫道:“說到我的律己之道,要修正高尚的人格,潔白的心地,健旺的體魄,堅忍不拔的精神,豐富的學識,有純正品行和奮鬥的精神,以禮待人,講義氣,重節操,講信用,做個為國為民的好青年。”

全國抗日戰争爆發後,閻海文實作殺敵報國宏願的時機到來了。

1936年閻海文從航空學校畢業,被配置設定到第五大隊二十四中隊,先是當見習官。1937年4月,他被任命為少尉飛行員。8月13出“淞滬抗戰”爆發時,閻海文所在的第五大隊駐在揚州機場,他們的任務是負責首都南京的防空,同時也支援淞滬前線,配合陸軍作戰。從8月14日起,第五大隊就執行轟炸日本海軍停泊在上海附近的軍艦,和黃浦江邊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以及日軍陣地。連續幾天,中國空軍戰鬥激烈緊張,戰果輝煌。

同年8月17日,第五大隊接到任務,派6架飛機,各帶500磅炸彈,轟炸上海虹口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閻海文駕機參加出征。第五大隊的飛行員駕駛的是霍克-3型驅逐機。當這些飛機飛臨上海上空時,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作了防空部署,鋼筋混凝土的樓頂本來很結實,這時又安了高射炮和高射機槍。中國空軍飛行員冒着高射炮火的危險,輪番投擲炸彈,非常英勇。空中機聲轟隆隆響,地上炮聲炸彈爆炸聲也不絕于耳。火光閃閃,煙霧滾滾。戰鬥何等激烈!忽然,閻海文駕駛的二五一0号戰機中了敵人的炮彈,機身搖晃。閻海文反應靈敏,他知道不好,飛機要下墜了。他迅速跳出座艙,打開降落傘。本來,閻海文這樣做是可以比較安全的。但不巧的是,這時黃浦江上空風速很大,在空中飄蕩的降落傘随風把閻海文帶到敵人陣地附近的地面上降落了。

當閻海文飄落到地面時,他還不知道是落在敵人陣地周圍。他以為,落在上海郊區的地面上,盡可以放心了。可是,當他一面解開降落傘的繩索,一面向四周窺探時,他發現不遠處有一些日本兵,同時還聽到槍聲。閻海文立刻找到一塊小土丘,趴在地上隐蔽起來。他心裡想:這下糟了,怎麼落到敵人陣地周圍來了?我要跟敵人拼!

原來,當閻海文的降落傘還在空中飄落時,敵人早就看到了。敵人盯住降落傘飄落的地點,從四面八方包圍過來。他們朝着閻海文隐蔽的地方搜尋過來了,因為降落傘很大,目标明顯,暴露了降落地點,日本兵一心要抓個中國空軍俘虜。

這時閻海文頭腦也清醒:看來兇多吉少,我一個人怎能敵得過這麼多日本兵?無論如何成手槍裡還有幾顆子彈,我要撂倒他們幾個也就合算了。以死報國,就在今天。我決不能當日本鬼子的俘虜。

日軍見有個中國空軍飛行員落了下來,大喜,紛紛舉槍圍了過來。到了這一步,閻海文隻有兩個選擇:要麼投降,要麼被打死。日軍圍着閻海文狂叫:趕緊投降,還能活命!閻海文冷笑:讓我投降?做夢吧!擡手就是四槍,幹掉了四個鬼子。子彈就剩下最後兩顆了,閻海文一顆也不想浪費,一顆又擊斃了一個鬼子,最後一顆對準了自己,高呼:“中國沒有投降的空軍!”一聲槍響,21歲的青年才俊隕落。閻海文,這個年輕的中國空軍戰士,在敵人的包圍中,自己結束了生命!那樣壯烈,又那樣高尚!不作俘虜,保住中國軍人的人格。甯死不屈,以身報國。

這槍聲也使向閻海文包圍上來的日本兵驚呆了。他們想抓一個中國飛行員作俘虜,完全是做夢。

閻海文的英勇不屈,也震撼了在場的日軍,專門為他舉行了葬禮,墓碑上刻着“支那空軍勇士之墓”,這是日軍第一次為中國士兵立碑。

殺生成仁閻海文
殺生成仁閻海文
殺生成仁閻海文
殺生成仁閻海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