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杀生成仁阎海文

作者:新京报

阎海文1916年生于辽宁北镇,原本生活很平静,但九一八事变改变了他的生活。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不战而逃,让东北大地落入了日本人之手,年仅15岁的阎海文不甘当亡国奴,千里迢迢来到北平上学,以期将来为东北同胞报仇。在日记中,阎海文写道:“东北沦亡,国将不国,堂堂的中华民族,竟受倭奴之摧残与蹂躏,令人痛心,所以我常为之悲,为之泣。

1934年阎海文高中毕业后,正好中央航空学校到北平来招生。阎海文想抠是学本领,培养自己,以便将来报国的好机会。于是他便报了名,经过考试,很快被录取了。中央航空学校是学习军事技术的好环境,阎海文学习非常专心。后来他在自传中写道:“高中毕业后,我考入航校,入校后只知一心向学,救国之法,期必达成。他学习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救国。他对航空也很有兴趣。他说:“我喜欢飞机的万能性,我决心努力研究。”阎海文不仅注重学习,而且也很重视品德的修养、意志的磨练,培养远大的志向。他写道:“说到我的律己之道,要修正高尚的人格,洁白的心地,健旺的体魄,坚忍不拔的精神,丰富的学识,有纯正品行和奋斗的精神,以礼待人,讲义气,重节操,讲信用,做个为国为民的好青年。”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阎海文实现杀敌报国宏愿的时机到来了。

1936年阎海文从航空学校毕业,被分配到第五大队二十四中队,先是当见习官。1937年4月,他被任命为少尉飞行员。8月13出“淞沪抗战”爆发时,阎海文所在的第五大队驻在扬州机场,他们的任务是负责首都南京的防空,同时也支援淞沪前线,配合陆军作战。从8月14日起,第五大队就执行轰炸日本海军停泊在上海附近的军舰,和黄浦江边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以及日军阵地。连续几天,中国空军战斗激烈紧张,战果辉煌。

同年8月17日,第五大队接到任务,派6架飞机,各带500磅炸弹,轰炸上海虹口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阎海文驾机参加出征。第五大队的飞行员驾驶的是霍克-3型驱逐机。当这些飞机飞临上海上空时,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作了防空部署,钢筋混凝土的楼顶本来很结实,这时又安了高射炮和高射机枪。中国空军飞行员冒着高射炮火的危险,轮番投掷炸弹,非常英勇。空中机声轰隆隆响,地上炮声炸弹爆炸声也不绝于耳。火光闪闪,烟雾滚滚。战斗何等激烈!忽然,阎海文驾驶的二五一0号战机中了敌人的炮弹,机身摇晃。阎海文反应灵敏,他知道不好,飞机要下坠了。他迅速跳出座舱,打开降落伞。本来,阎海文这样做是可以比较安全的。但不巧的是,这时黄浦江上空风速很大,在空中飘荡的降落伞随风把阎海文带到敌人阵地附近的地面上降落了。

当阎海文飘落到地面时,他还不知道是落在敌人阵地周围。他以为,落在上海郊区的地面上,尽可以放心了。可是,当他一面解开降落伞的绳索,一面向四周窥探时,他发现不远处有一些日本兵,同时还听到枪声。阎海文立刻找到一块小土丘,趴在地上隐蔽起来。他心里想:这下糟了,怎么落到敌人阵地周围来了?我要跟敌人拼!

原来,当阎海文的降落伞还在空中飘落时,敌人早就看到了。敌人盯住降落伞飘落的地点,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他们朝着阎海文隐蔽的地方搜索过来了,因为降落伞很大,目标明显,暴露了降落地点,日本兵一心要抓个中国空军俘虏。

这时阎海文头脑也清醒:看来凶多吉少,我一个人怎能敌得过这么多日本兵?无论如何成手枪里还有几颗子弹,我要撂倒他们几个也就合算了。以死报国,就在今天。我决不能当日本鬼子的俘虏。

日军见有个中国空军飞行员落了下来,大喜,纷纷举枪围了过来。到了这一步,阎海文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投降,要么被打死。日军围着阎海文狂叫:赶紧投降,还能活命!阎海文冷笑:让我投降?做梦吧!抬手就是四枪,干掉了四个鬼子。子弹就剩下最后两颗了,阎海文一颗也不想浪费,一颗又击毙了一个鬼子,最后一颗对准了自己,高呼:“中国没有投降的空军!”一声枪响,21岁的青年才俊陨落。阎海文,这个年轻的中国空军战士,在敌人的包围中,自己结束了生命!那样壮烈,又那样高尚!不作俘虏,保住中国军人的人格。宁死不屈,以身报国。

这枪声也使向阎海文包围上来的日本兵惊呆了。他们想抓一个中国飞行员作俘虏,完全是做梦。

阎海文的英勇不屈,也震撼了在场的日军,专门为他举行了葬礼,墓碑上刻着“支那空军勇士之墓”,这是日军第一次为中国士兵立碑。

杀生成仁阎海文
杀生成仁阎海文
杀生成仁阎海文
杀生成仁阎海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