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岷江河畔追鳥人

作者:人民快報

新時代新市場四川訊(樊邦平)“是紅翅鹛鵙,喜馬拉雅山脈的,竟然在青神也有!”

岷江河畔追鳥人

12月11日下午,冬日的暖陽下,海拔500餘米的青神縣瑞峰鎮中岩村小溝兒山澗,靜谧而溫暖,在一顆柿子樹上,一隻灰身,紅翅,白腹的小鳥剛飛抵樹梢,早在樹旁潛伏了3個小時的何剛小聲與攝友交流後,迅速按下快門,卡卡卡,這隻從喜馬拉雅山脈遠道而來的小鳥被定格,重新整理了青神縣的鳥類紀錄單。

何剛,青神縣政協攝影書畫協會會員,拍鳥,幾乎耗盡了他所有業餘時間,但他樂此不疲。

岷江河畔追鳥人

為了拍攝并記錄青神縣域内的鳥類,自2017年以來,包括何剛在内的10餘名青神縣政協攝影書畫協會成員自願組成了“拍鳥隊”,由此拉開了上山下鄉,追逐鳥類的序幕,到目前為止,他們已堅持了1000餘個日夜,搜集整理了140餘種鳥類資料,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縣級鳥類檔案。

透過何剛們的鏡頭,隐秘于大自然的鳥類開始走近世人眼前,并被熟知。

他們在追鳥路上收獲驚喜,也遭遇失落,更看到了希望。

岷江河畔追鳥人

收獲驚喜

不僅是紅翅鹛鵙,今年,在小溝兒山澗的顆柿子樹上,何剛和攝友們共發現了5種新鳥,都是外遷而來的。

這一全新的發現,震驚了整個青神攝影圈。

“太好了,在青神發現的鳥類又多了一種,現在總數接近150種了。”12月11日下午,得知何剛成功拍到班鸫的消息後,青神縣政協攝影書畫協會負責人譚永忠高興得手舞足蹈。

岷江河畔追鳥人

鳥是森林的精靈,全世界有鳥類7000餘種,中國有1300餘種,在四川被發現的有700餘種,但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用肉眼能看到了鳥類不超過30種,更多的鳥類難以被肉眼看到,更不被人所熟悉。

“不熟悉,何談保護?”

年過五旬的譚永忠是攝影愛好者,2017年,親眼見證了青神地方鳥類由多到少變化曆程的他意識到,應該拿起手中的相機,為推廣普及鳥類知識,推動環保事業做一份貢獻。

“小時候幹了很多害鳥的事,彈弓打鳥,網鳥,取鳥窩等,10餘年前,大家肉眼能看到的鳥兒越來越少,如果再不把鳥的美麗紀錄下來,後期可能就看不到了”,源自一種愧疚和一份責任,譚永忠和攝影愛好者們決定自發組成“拍鳥隊”,為青神的鳥兒們建一份檔案,這支由公務員、教師、商人和普通群衆等組成的民間愛鳥隊的成員利用業餘時間深入鄉村田坎,山澗河壩,追逐鳥類足迹,踐行愛鳥行動,宣傳環保知識。

鴛鴦、紅隼、鷹鸮、短耳鸮、鳳頭鷹、雀鷹……追鳥三年,當一隻隻稀有鳥類被發現并被記錄時,“拍鳥隊”成員們也從門外漢逐漸成為鳥類土專家,并由此洞開了鳥類的世界之門。

2018年,為了推廣普及鳥類知識,譚永忠和攝影愛好者們将拍到的鳥類圖檔組合,制作了精美的鳥類畫冊,并贈送給身邊的朋友。

遭遇失落

但與拍到新鳥的驚喜相伴的,也有看到鳥類受傷時的失落。

生于1966年的青神縣實驗國小專職攝影老師楊彥剛是“拍鳥隊”成員,拍鳥無數,也收獲驚喜無數,但幾年前在岷江河灘上的一次遭遇,至今是他埋藏在内心深處的痛處。

岷江河畔追鳥人

幾年前的初春,在岷江邊采風的楊彥剛,發現江邊灘塗地裡,一隻灰頭麥雞在垂死掙紮。走進一看,一隻鏽迹斑斑的鐵夾死死卡主了灰頭麥雞的脖子,危在旦夕之際,灰頭麥雞流露出了絕望的眼神。

初春的河灘地淤泥堆積,冰冷刺骨,難知底細,楊彥剛在救與不救之間猶豫了很久。

在木然地拍了幾張照片并放大灰頭麥雞驚恐的眼眸後,他被那絕望的眼神所打動。

于是,他果斷丢下相機,脫去鞋襪、長褲,飛奔而去,掰開鐵夾,救起這隻美麗的林中精靈,并憤然将鐵夾抛入滔滔的岷江之中。

在譚永忠的内心深處,也隐藏着一份揮之不去的陰霾。

幾年前,譚永忠聽說在青神縣中岩寺門口的黃果樹上,住着2隻國家二級保護鳥類鷹鸮,一天譚永忠興奮地拿起相機,來到樹下準備拍攝時,卻失望地發現早已沒了鳥的蹤迹,原來鷹鸮的雛鳥已被捉走,兩隻成年鳥在樹上盤旋了幾天幾夜,叫聲凄涼,那一刻,聽到附近農民的講述後,譚永忠的内心久久難以平複。

“鳥是美麗的,但又是脆弱的,人類為什麼要傷害鳥類?”譚永忠們痛恨害鳥的行為。

“一定要讓更多人看到并愛上美麗的鳥兒,讓更多人加入到愛鳥護鳥的行動中來。”譚永忠和攝友們立下誓言:終生追鳥,終生愛鳥。

三年來,楊彥剛利用一切機會拍鳥,并做成ppt,為學校的孩子們講解身邊的鳥類知識,到目前為止,他已拍攝到90餘種鳥類,為學生講解鳥類知識數十次。

無論工作多忙,譚永忠都會抽出時間,組織拍鳥活動,一聽到有農民抓住了珍稀鳥類,便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解救,三年中,他便親身參與了兩次珍稀鳥類的解救行動。

看到希望

一邊拍鳥,一邊身體力行着愛鳥行為,随着生态環境的改善和群衆愛鳥意識的增強,譚永忠和隊員們在拍鳥的同時,也漸漸看到了希望。

譚永忠告訴記者,從2017年開始拍鳥,當年大家拍到的鳥類隻有100種,但第二年便達到了130餘種,今年拍攝到的有140餘種,增加了10餘種。

在今年的140餘種鳥類中,外來的遷徙鳥類有58種,今年新增的10種鳥類,全屬于遷徙鳥類。

這些鳥類中,國家二級及以上的保護鳥類有10種,全縣被發現的鳥類中,超過八成都是被列入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低危類的鳥類。

讓譚永忠們倍感欣慰的是,昔日水質不達标的岷江河水正在慢慢改變,水中的磷含量正在降低,水質逐年變好,往江中排放廢水的行為得到了有效遏制,今年1-11月,岷江幹流眉山出境斷面水質保持在Ⅲ類,2個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率已達100%,社會大衆的愛鳥意識也有了飛速提高。

不久前,該縣官廳水庫附近的農民劉安貴告訴譚永忠,兩年前在水庫看到的一隊鴛鴦不走了,留在了水庫繁衍生息,如今已變成兩對。

全而全球僅存數量不足1000隻,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極危鳥類的青頭潛鴨也在青竹街道橋樓村岷江段被發現……

地處成都平原邊緣的青神縣,丘陵和壩區各占一半,轄區内山地最高海拔僅有700餘米,無茂盛成片的山林,卻能引來如此之多的珍稀鳥類,實屬罕見。

“各種稀有鳥類的出現,是地方生态環境改善的直覺展現,稀有鳥類不斷增多的這兩年,恰是地方水環境,尤其是生态環境不斷改善的關鍵兩年。”譚永忠認為,拍鳥除了紀錄鳥類外,更重要的是紀錄地方的生态文明實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