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建黨》百年特刊|深入塑造中華民族的社群意識是目前民族心理研究的重點

作者:科技導報
《建黨》百年特刊|深入塑造中華民族的社群意識是目前民族心理研究的重點

民族心理學在心理學學科體系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心理學創始人馮特将心理學分為兩個方面,即個體心理學和民族心理學。

民族心理學關注的是一定條件下民族心理活動的發生、發展和變化,包括特定民族個體的心理特征、特定民族群體之間的互相關系、民族之間的互動等。

研究成果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而且對我國等多民族國家的民族和諧和社會發展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目前,我國民族心理學的研究範圍已擴大到全國56個民族,從事民族心理學研究教學的學者分布在全國各地。

民族心理學研究者結合其所生活的地域、社會、文化特點,對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心理進行了探索和研究。

《建黨》百年特刊|深入塑造中華民族的社群意識是目前民族心理研究的重點

2021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回顧過去的奮鬥道路,展望前方的奮鬥道路,必須學好黨的曆史,總結好,黨的成功經驗傳得好,再硬再接再厲。

在全黨按照中央部署,積極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的新形勢下,中國心理學會全國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回顧了中國國民心理發展100年的曆史,總結了過去100年的發展成果, 進一步明确了民族心理的道理,走了國民心理的當下道路。

民族心理學的發展曆程及主要成果

胡平系統梳理了國家心理學系在建黨100年來的萌芽、成長和發展時期的曆史成就。

《建黨》百年特刊|深入塑造中華民族的社群意識是目前民族心理研究的重點

在民族心理潛伏期(1921-1949),中國共産黨根據國内外形勢的變化和民族解放的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發展少數民族文化教育,遵守少數民族風俗習慣,保障少數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保障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權利,促進少數民族思想解放和民族地區社會進步,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作出積極貢獻。

這一時期,民族心理學的研究在華人心理學從無到有逐漸發展的過程中開始滋生,并發表了一些有影響力的論文,如蕭曉軒1937年發表的《中華民族心理基礎》,1942年于鏡清發表的《民族心理學的基本問題及其研究方法》, 以及吳江軒在20世紀40年代發表的一系列關于民族心理學的相關論文。

此外,費曉彤等社會學家利用社會學的實地考察等實地考察,對中國少數民族進行了研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中國民族心理學的研究難度很大,不僅沒有必要的物質條件,而且研究者寥寥無幾。

雖然這些早期的論文和研究并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但它們也為中國民族心理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建黨》百年特刊|深入塑造中華民族的社群意識是目前民族心理研究的重點

民族心理學的萌芽(1949-1978)。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新時期。

在中國共産黨的上司下,在大力發展科學、支援民族地區發展的政策下,民族心理開始萌芽。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成立于1949年,心理學家丁偉作為研究所的上司之一,積極準備建設心理研究所。

這一時期,受前蘇聯心理學研究的影響,中國心理學界集中精力研究和讨論前蘇聯的心理學,如巴甫洛夫的理論,然後将教育心理學、航空心理學、醫學心理學等理論應用于實踐,開展生理機理研究, 動物心理學,記憶和思維。

這些都對民族心理的發展産生了有益的影響。

受文化大革命影響,自1966年以來,包括民族心理學在内的中國心理學研究建設停滞不前。

《建黨》百年特刊|深入塑造中華民族的社群意識是目前民族心理研究的重點

民族志的形成(1978-2012)。

改革開放時期,将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當代實際相結合的最新成果是鄧小平理論。鄧小平理論中蘊含着豐富的民族理論思想。

鄧小平理論以生産力為基礎,把發展作為解決新時代中國民族問題的根本任務,提出了加快民族地區現代化建設、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繁榮的理論和政策。

鄧小平同志還指出了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本質,駁斥了"民族問題的本質是階級問題"的錯誤觀點,闡述了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本質,即"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民族心理學家對10多個省份的30多個民族進行了廣泛的民族心理内容研究。

例如,在民族認知研究中,自1979年以來,雲南師範大學的左夢蘭及其同僚在雲南開展了文化和兒童認知發展,重點關注基諾、白族、納西族、彜族、彜族等少數民族。

在民族人格研究中,昆明師範學院分别于1982年和1984年在《心理學雜志》上發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克木族和基諾族道德品格形成的調查研究》和《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拉祜族和哈尼族青年品格形成的研究——田野的利用》研究國家心理問題模型的工作方法。

斯大林的著作《馬克思主義與民族問題》傳入中國後,斯大林對民族的定義對中國民族學理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建黨》百年特刊|深入塑造中華民族的社群意識是目前民族心理研究的重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三代上司,總結了共産黨幾十年來民族工作實踐中形成的一系列基本觀點和政策。

1999年9月,江澤民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說,"全黨同志都要把加強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和共同富裕,作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民族工作的行動綱領。"

進入20世紀90年代,關于民族共同心理素質的争論仍在繼續,與此同時,一些研究者開始跳出斯大林對民族共同心理素質的限制,即民族定義四大特征之一,積極探索民族心理的内涵,并開始将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質納入心理學分支的研究範疇。

韓忠泰與傅金志合著的1992年出版的《全國心理調查與研究——基諾》是我國第一部關于個體民族心理研究的專著,用大量第一手資料明确了基諾族共同的心理特征,以及基諾心理特征的形成和發展的曆史文化讨論。

此外,在20世紀90年代,民族認知和民族人格的研究仍然受到很多研究人員的關注。

《建黨》百年特刊|深入塑造中華民族的社群意識是目前民族心理研究的重點

進入新世紀,黨中央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堅持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豐富和發展黨的民族理論和政策。

胡錦濤同志在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工作會議上說:"要齊心協力,就是要把全國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作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

關于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大會報告在"平等、團結、互助"的基礎上加上了"和諧"一詞,表明在新的曆史時期,中國共産黨對民族關系與時俱進有着深刻的把握。

在此期間,壓力和心理健康領域引起了民族心理學家的廣泛關注,這反映了中國民族心理學家對少數民族人民健康的關注,以及和諧的人際關系和民族關系。

王偉良對1997年至2002年中國民族心理學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發現,心理健康占現階段所有研究課題的30.2%,居首位。

在此期間,閩大學生心理系張繼佳的團隊對民族認知進行了大量研究,包括色彩認知、親屬認知、語言認知等。

此外,民族人格研究也在發展。

《建黨》百年特刊|深入塑造中華民族的社群意識是目前民族心理研究的重點

在民族心理學(1978-2012)的發展中,學術平台的建設、點對點的交流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1983年10月,"中國民族心理與精神病學學術會議"在新疆烏魯木齊召開,來自17個省、市、自治區的100人參加了會議。

1985年3月,在美國舉行的民族心理學國際研讨會上,中國國家心理學家張世富應邀出席會議,并就民族心理學和跨文化心理學研究中的沖突與統一作了學術報告。

這表明,中國民族心理不僅在中國複興,而且開始走向世界。

1986年8月,第二屆"中國民族心理學與精神病學"學術會議在吉林省延吉市召開,中國社會心理學會下屬的中國心理學研究會成立,這意味着中國國家心理學研究有自己的國家學術組織,是中國民族心理學發展史上的一個裡程碑。

《建黨》百年特刊|深入塑造中華民族的社群意識是目前民族心理研究的重點

民族志的發展(2012年至今)。

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集思廣益,深刻回答了新時期中國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作為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将中華民族社會意識寫入黨章,成為主要思想,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新時代國家工作的線。

在新時期黨的民族理論和政策的指導下,中國民族心理也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國家心理學的學術組織和機構正在迅速發展。

2014年12月,中國心理學會全國心理學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

2015年6月,教育部國家教育發展中心在中文大學設立"民族心理教育重點研究基地",2016年7月,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在閩大學設立"民族語言文化心理學重點研究基地"。

2016年至2019年,中國國家心理學高峰論壇将在延邊大學、呼倫貝爾學院、喀什大學、雲南臨沂科技大學等地舉行。

2018年6月,教育部國家教育發展中心在中國民大學心理學系設立"國家心理資料中心",這是迄今為止全國唯一的國家心理資料中心,并于2019年11月成立了由相關高校和科研機構組成的全國民族心理研究協作組, 在中國民大學心理學系成立。

《建黨》百年特刊|深入塑造中華民族的社群意識是目前民族心理研究的重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認同是認同的最深層次,是民族團結的根源,是民族和諧的靈魂。文化認同問題得到解決,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承認可以鞏固。

民族認同在民族交流和關系中起着重要作用。許多民族心理學家,特别是西北師範大學的萬明剛和高澄海,都對民族認同進行了一系列研究。

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明确指出,"各民族要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流融合,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凝聚在一起,共同繁榮發展"。

民族交往是社會交往的一種特殊形式,伴随民族社會出現、發展和變革的全過程。

餘克力等運用拼圖拼拼圖課堂方法,讓韓、易和景頗族青年形成同伴,去學習、講述自己的故事,傾聽别人的故事來傳達文化社會化資訊,發現聽同齡人講民間故事可以縮短年輕人與其他民族之間的心理距離, 改善多民族心理融合。

201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大會上提出,"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從長遠和根本上說,加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的共同體意識"

"鑄就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偉大國家工作的重要讨論與創新發展》的集中展現。民族心理學研究者圍繞"鑄造中華民族共同體感"進行了初步探索。

基于意識理論,陳立鵬和薛偉分别以認知、情感和意志方面作為中華民族社群意識的調查次元,共調查了中國28個省(區、市)的1067名受試者。

《建黨》百年特刊|深入塑造中華民族的社群意識是目前民族心理研究的重點

胡平認為,進入新時期以來,民族心理學的發展越來越快,研究範圍也越來越廣。

研究課題從傳統的民族認知和民族人格開始向民族心理的許多方面過渡,包括基礎理論問題、内在問題、心理健康問題、人格特征、雙語教育等方面。

研究方法越來越多,傳統的研究是利用比較簡單的問卷調查或比較簡單的認知測量方法進行跨民族比較,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實地調查、案例研究、問卷調查、認知神經科學甚至文本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方法也越來越現代化。

民族心理學的研究越來越關注社會的需要,更接近當代社會的需要,直接服務于我們的社會發展。

目前,研發前沿的重點

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李洪深入分析了新時期以來民族心理快速發展的原因,認為民族心理的快速發展得益于中共十八大以來的曆史機遇。

首先,黨中央提出了"中國夢"的執政思想,為國民心理的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在實作中國夢的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也提出了"一個民族不能少,一個兄弟國家不能掉隊"的重要思想, 為民族心理學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其次,"一帶一路"倡議為國民心理的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加強民族心理研究,實作"一帶一路"建設的宏偉目标非常重要。

第三,改革開放以來,民族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績,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水準、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但由于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民族之間的物質差距拉大了,不同文化建設的沖突也時有出現, 再加上國内外某些勢力的挑釁,民族團結的局面也有被破壞的危險。

如何進一步改善民族關系,維護民族團結,中華民族的身份認同、民族認同是關鍵,而民族心理的研究将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建黨》百年特刊|深入塑造中華民族的社群意識是目前民族心理研究的重點

李洪認為,對建黨100年來中國民族心理學發展的曆史回顧,不僅是對建黨100周年的緻敬,也是新時代民族心理學學科發展的希望。

民族心理學不僅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也是民族學和人類學的重要分支,心理學的創始人馮泰特在個人心理學的創造中,也是民族心理學的創造,他花了20年時間寫了十卷本偉大的著作《民族心理學》。

鮑亞士和他的學生,包括米德,本尼迪克特,安徒生,創立了人類學和人格學派,後來發展成為心理人類學。

民族心理學和心理人類學研究問題相似,方法不同,但兩者相輔相成,共同創立了這個學科領域,在百強競争的局面下。

中國老一輩心理學家張耀祥、潘偉、高玉毅、朱志賢、荊啟成、張厚軒、劉兆基、趙明吉、林崇德、李博川、左夢蘭、張世富、闫國柱等,以及老一輩民族學、人類科學家吳文佐、費曉彤、梁淑明、林耀華、潘廣丹、哈景雄、 等等,為民族心理學和心理人類學的發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使民族心理學和心理人類學的發展,雖然經曆了起起伏伏,但至今仍然生機勃勃。

民族心理學的發展離不開相關學科的共同努力,在民族心理學的研究中,相關學科的學術相容性、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互相學習比什麼都重要。

在現任黨中央提出要塑造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廣國書國通用、增強全民五個身份認同的背景下,國家心理學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加大研究投入,用科研成果鑄就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人民五個身份服務。

發展建議

回顧過去一百年,民族心理的成就得益于馬克思主義的指引。

"我在心理學領域工作了50到60年,如果我有什麼經驗,可以概括為一個,那就是要有一個科學的世界觀,那就是唯物主義,"潘在自傳中說。我們這些從事科學工作的人,必須自覺地堅持馬克思列甯主義哲學的指導,才能有希望取得實質性的成就,特别是在心理科學方面。"

《建黨》百年特刊|深入塑造中華民族的社群意識是目前民族心理研究的重點

回顧過去的一百年,民族心理需要進一步明确學科建設的目标。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核心要解決為什麼人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中國的哲學和社會科學要有所作為,就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研究方向。

就國家心理學系而言,還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方向,把服務人民的民族心理學系作為建設目标。

民族心理學研究的生命力在于它對民族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價值。

中國心理學會民族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張繼佳建議,民族心理學研究應"三個好處":有利于學術發展、民族團結、國家穩定。

國家心理學研究者要自覺地為定義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作出積極貢獻。

《建黨》百年特刊|深入塑造中華民族的社群意識是目前民族心理研究的重點

回顧過去的一百年,民族心理學需要進一步明确學科建設的思路。

長期以來,中國民族心理學的研究缺乏成熟的理論體系。

建設為人民服務的國民心理學系,必須強調民族心理學研究和民族特色中國心理學系的中國化,這不僅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民族心理學系的内在要求。

胡平和張繼佳認為,民族心理具有垂直性,研究民族心理獨特的風俗和文化曆史、發展背景及其存在原因的民族心理特征,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待民族心理的形成過程和機制。

著名心理學家、北京師範大學進階教授林崇德指出,心理研究的中國化包括三個含義:一是研究中國現實的問題;二是研究中國現實的問題;二是研究中國現實的問題;第三,研究中國現實的問題;

國家越多,國際性越強。

張指出,中國特色民族心理學的理論體系,應該在借鑒維果茨基的社會文化史理論、列維·施特勞斯的親屬結構理論、馬裡諾夫斯基的文化功能理論、語言相關性假說、社會建構理論、環境話語理論、實體認知理論等國外理論的基礎上建構。

是以,我國民族心理研究應立足于我國國情和民族地區的實際情況,堅持曆史、發展、比較等研究的視角和方法,在探索各民族心理現象和規律的過程中,不斷推動中華民族社會意識的形成和發展。

《建黨》百年特刊|深入塑造中華民族的社群意識是目前民族心理研究的重點

回顧過去一百年,民族心理學需要進一步明确學科建設的重點。

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民族工作作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其中塑造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的核心内容。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談會上提出"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我們要高舉各民族大團結的旗幟,牢固樹立各民族的民族意識、公民意識和民族共同體意識。"

201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提出:"加強中華民族的大團結,長遠而根本的是加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的共同體意識。"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各民族要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流融合,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凝聚在一起,共同繁榮發展。"

2019年9月,在全國統一進步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必須以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為重點,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為根本事業。"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論述,内容廣泛、深刻、豐富,是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态新時代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民族工作的主線和根本政策,是目前國家工作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

自引入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以來,學者們從民族學、曆史學、法學、政治學、教育學等角度對其進行了研究,很少從心理學的角度探讨中華民族的社群意識問題。

中華民族的共同體意識屬于意識範疇,而意識作為一種先進的心理功能,本質上是客觀事物認知、情感和意志的統一。

如何塑造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關鍵,是要找到影響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的内在心理因素,通過不斷提高個體心理活動水準,逐漸實作群體層面的意識統一,最終形成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意識。

是以,加強對中華民族社群意識形成的心理因素和機制的研究,在各民族成員中深化塑造中華民族的社群意識,是目前民族心理研究的重點。

結論

近年來,随着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民族心理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曆史機遇。

張認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為國家心理的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實作"一帶一路"建設的宏偉目标,"人心"是基礎。

中國幅員遼闊,有許多鄰國。在中國的陸地邊境,有跨民族生活在跨境。跨界國家是生活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現代國家的同一民族。

中國有30個跨界民族,總人口約6600萬。他們與"一帶一路"沿線人民在經濟、文化、社會、宗教等方面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是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重要紐帶。

加強跨國界國民心理學研究,也是目前和未來時期國民心理學研究的重點之一。

簡介:李宏,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研究情緒與認知、兒童發育、進階認知過程,張繼佳,中國心理學會全國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閩大學心理學教授,研究方向為心理語言、特殊教育、 民族心理與認知。

全文發表在《科技指南2021》第12期上,原标題為《銘記第一心使命鑄就中華民族共同體感——民族心理學百年發展成就與展望》,歡迎訂閱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