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寫連載《晉國那些事兒》,随着寫作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疑雲湧上心頭。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便是春秋霸主齊桓公和晉文公的祖父晉武公(曲沃武公)之間的糾葛。那他倆能有什麼事呢?
十有五年春,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會于鄄,齊始霸也。——《左傳·莊公十五年》 晉侯二十八年,齊桓公始霸。曲沃武公伐晉侯缗,滅之,盡以其寶器賂獻于周釐王。釐王命曲沃武公為晉君,列為諸侯,於是盡并晉地而有之。曲沃武公已即位三十七年矣,更号曰晉武公。——《史記·晉世家》
公元前679年,衛國的鄄地會盟,使得齊桓公成為春秋時代的第一位霸主。同年,曲沃武公讨伐晉侯缗,滅掉翼城,賄賂周釐王,既而被釐王任命為晉國國君,改号為晉武公。當然,《左傳》将這次任命記載在公元前678年,也即齊桓公鄄地稱霸的一年後。即便如此,還是不得不令人浮想聯翩。

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情,難道僅僅是個巧合嗎?其實,并非如此。
有人要問,史書上并無如此言辭,那為何我要如此陳述呢?請繼續往下看。
01 齊姜是誰的女兒?
太子申生,其母齊桓公女也,曰齊姜,早死。——《史記·晉世家》
據《史記》載,齊姜為齊桓公的女兒,而《左傳》隻言齊姜。我也曾經懷疑過齊姜的身份,齊桓公怎麼可能有一個這麼大的女兒?
九月,齊侯送姜氏于歡。公會齊侯于歡。夫人姜氏至自齊。——《左傳·桓公三年》
齊桓公的妹妹文姜,即魯桓公夫人,于公元前709年出嫁。假設文姜出嫁時的年齡為18歲左右,那麼文姜大緻在公元前726年左右出生。而齊桓公作為齊僖公的次子,年齡長于文姜,綜合考慮其兒子的年齡(見下文),故推斷其大約出生在公元前730年左右。
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禮記·内則》 女子許嫁,笄而醴之,稱字——《儀禮·士昏禮》
自周代起,規定貴族女子在訂婚(許嫁)以後出嫁之前行笄禮,一般在十五歲舉行。如果齊桓公早娶,有幸16歲生下女兒,那麼公元前700年時,齊桓公的女兒15歲,的确達到當時出嫁的年齡了。
齊姜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齊姜為齊桓公的胞妹。畢竟齊桓公的小兒子齊惠公死于公元前599年,父子倆跨越3個世紀,他們倆的年齡得多大?
但是,無論齊姜是齊桓公的女兒還是胞妹,都是他的至親。既然大緻能解釋過去,本文仍将尊重《史記》的解釋,即齊姜為齊桓公之女。
02 齊姜到底嫁給了誰?
晉獻公娶于賈,無子。烝于齊姜,生秦穆夫人及大子申生。又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晉伐骊戎,骊戎男女以骊姬。歸生奚齊。其娣生卓子。——《左傳》
其他幾個夫人或妾,晉獻公皆用“娶”字,唯獨齊姜用“烝”字。“烝”為何意?以下淫上。如此說來,齊姜原本為晉獻公父親晉武公的侍妾,後來與晉獻公私通,才生下太子申生和穆姬。太子申生為兩人私通時所生,而穆姬為晉獻公即位後所生,這裡不再展開論述。
太子申生
03 那為什麼聯姻發生在公元前700年左右呢?
獻公即位,重耳年二十一。——《史記·晉世家》
晉獻公于公元前676年即位,是以重耳在前697年出生。而申生為長子,故其在前698年出生比較靠譜。齊姜于前700年左右嫁入曲沃,由于晉武公年事已高,加之一心想着早日攻入翼城,況且與正值豆蔻年華的小姑娘也無共同語言,而當時晉獻公風華正茂,兩人一見傾心,私通後于前698年左右生下申生,時間上比較吻合。
這也更證明齊桓公嫁女并非齊姜與晉武公的兩情相悅,而是一場政治聯姻。
齊桓公的曾姑奶奶是晉武公的曾祖母,他倆本是相隔四代的遠房表兄弟,但是一次聯姻将兩人的關系更新為戰略同盟。
01 齊桓公為何選擇曲沃武公?
曲沃桓叔于公元前739年攻入翼城的那一刻,便向全天下昭告了曲沃的野心,曲沃莊伯兩次攻入翼城,曲沃武公前後殺害晉哀侯和晉小子候,無不在向世人透露曲沃代翼隻是時間問題。
多年來,晉都翼城憑借着周天子的庇護苟延殘喘,翼城對曲沃的屢次挑釁無可奈何,晉國國君名存實亡。
自周桓王登基後,與春秋小霸鄭莊公對峙十年,天子威嚴遭到緻命的挑戰和踐踏,隻能期望通過遏制晉國内亂來昭示其王權仍在握,但那時禮已崩,樂亦壞,周天子的話語權猶如冬日殘陽般蒼白無力。
如果齊桓公早有繼嗣之心,那麼公元前700年時,如旭日般冉冉升起的曲沃必将是最佳合作拍檔,而不是日暮西山的翼城。況且齊、晉兩國接壤,起事可幫得上忙,失敗也有可退之地。
曲沃武公
02 曲沃武公為什麼選擇齊桓公?
公元前700年左右,翼城雖然已經不堪一擊,但是要想名正言順地成為晉侯,曲沃需要得到周邊大國的支援。齊國、鄭國同為春秋小霸,然而随着公元前701年鄭莊公的去世,鄭國内政陷入一片混亂,根本無暇顧及他國。反而齊國卻蒸蒸日上,那麼得到齊國的支援就顯得尤為重要。
南山崔崔,雄狐綏綏。魯道有蕩,齊子由歸。既曰歸止,曷又懷止?——《詩經·南山》
齊襄公當時雖貴為齊國太子,但因與其妹文姜亂倫之事而臭名昭著。國人感到羞恥,特作詩經《南山》,詩中将齊襄公比喻為一頭渴望伴侶的雄狐,進而來譴責其觊觎文姜的無恥之心。試想一個得不到群眾支援的國君,又豈能長久安穩地居于君位呢?曲沃武公欲鷹擊長空,又怎能與目光短淺的燕雀為伍呢?是以,齊襄公不是曲沃考慮的合适人選。
小白自少好善大夫高傒。及雍林人殺無知,議立君,高、國先陰召小白於莒。——《史記·齊太公世家》
反觀齊桓公,雖為齊僖公次子,卻從小與齊國大臣們交好,身邊還有賢臣鮑叔牙等輔佐,可謂是衆望所歸。如果齊襄公有什麼三長兩短,齊桓公必将是國人首選的國君。
齊桓公
03 齊桓公與曲沃小宗同為庶子
齊桓公與曲沃小宗皆有青雲之志,卻止步于庶子身份,可謂是同命相憐。當兩人有機會見面時,必然相見恨晚,惺惺相惜,一拍即合,許下進退同盟。
齊襄公于公元前697即位,在位十多年,荒淫無道,為舊愛文姜殺掉魯桓公,為昔日睚眦之怨而殺害鄭國國君子亹。以緻衆公子為自保紛紛出逃,齊桓公也出逃到莒國。
如果此時貿然行事,即使曲沃武公成功入駐翼城,誰又能保證齊襄公不會因為武公與齊桓公的特殊關系而遷怒于曲沃呢?當是時,曲沃于齊國而言,猶如以卵擊石。曲沃如果倒下,那麼對齊桓公而言,也會少了一個堅強後盾。既然無益于雙方,曲沃隻能繼續等待,等待齊桓公崛起的那一日。
齊桓公稱霸
至此,再讓我們回到公元前679年,齊桓公鄄地稱霸後,曲沃武公立刻執行斬首行動,賄賂周天子,即被授予晉侯稱号,六十七年的夙願數日達成,為什麼呢?萬事俱備隻欠東風,齊桓公的稱霸不正是曲沃的東風嗎?
20年前的一樁婚姻實為兩位庶子的戰略聯盟,強強聯手,終于成就他們的夢想。在禮崩樂壞的春秋時代,唯有強者才能定章程。齊桓公和晉武公(曲沃武公)用他們的行動向後人很好地诠釋了這一點。
參考資料:《史記》、《左傳》、《詩經》、《儀禮》、《禮治》等
圖檔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