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倭民族英雄俞大猷,在官場上到底有多倒黴?第一次倒黴第二次倒黴第三次倒黴第四次倒黴第五次倒黴第六次倒黴本文系原創文章,版權歸【文藏】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作者:文藏
歡迎戳右上方加關注!每天上午準時與您分享三篇優質文章~本文共計1349字,閱讀僅需4分鐘~

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不僅他的抗倭經曆是一部傳奇,他的官職履曆也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傳奇。俞大猷戰功赫赫,但每次打完仗,不是被被人冒領他的軍功,就是被人陷害背黑鍋,官職不升反降,也是千古一奇。

抗倭民族英雄俞大猷,在官場上到底有多倒黴?第一次倒黴第二次倒黴第三次倒黴第四次倒黴第五次倒黴第六次倒黴本文系原創文章,版權歸【文藏】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俞大猷像

俞大猷祖上便是跟朱元璋打天下的武将,他自幼就喜好武藝、兵法,跟着民間抗倭高人李良欽學劍法(其實是棍法),到河南少林寺習武,跟易學名家學習《易經》,他聽說有人用《易經》探究兵法,也前去學習。家裡因俞大猷到處習武、研究兵法,幾次導緻貧苦,但俞大猷鐵了心要學成。後來俞大猷繼承了父親的百戶之職(世襲軍職),又考中武舉,升為千戶,被派往沿海任職,從此開啟了他曲折離奇的武将生涯。

抗倭民族英雄俞大猷,在官場上到底有多倒黴?第一次倒黴第二次倒黴第三次倒黴第四次倒黴第五次倒黴第六次倒黴本文系原創文章,版權歸【文藏】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網絡配圖

當時沿海倭患嚴重,俞大猷上書給提刑按察使司發表抗倭意見。按察使惱羞成怒,說:“小小軍校怎配上書言事?”真可謂晴天霹靂,按察使不僅狠狠杖則了俞大猷,還剝奪了他的千戶之職。

後來,俞大猷去投靠兵部尚書毛伯溫,被重新起用,依靠屢立戰功逐漸升為備倭都指揮。當時恰逢明朝的屬國安南國的大臣範子儀叛亂,俞大猷領命前往讨伐。俞大猷重創範子儀的戰船,斬首一千二百級,并聯合安南國王子殺死範子儀。可是俞大猷平定叛亂的戰功,卻被嚴嵩壓下來不上報,嚴嵩隻象征性地賞了俞大猷五十兩銀子。

抗倭民族英雄俞大猷,在官場上到底有多倒黴?第一次倒黴第二次倒黴第三次倒黴第四次倒黴第五次倒黴第六次倒黴本文系原創文章,版權歸【文藏】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倭寇進犯浙東,朝廷任命俞大猷為甯波、台州諸府參将,抵禦倭寇。倭寇攻破了甯波昌國衛(今舟山市定海),俞大猷率兵擊退倭寇。倭寇調轉方向,攻陷紹興臨山衛,并轉攻到松陽縣。松陽知縣羅拱辰奮力抵抗,同時俞大猷在海上阻截倭寇,斬獲頗多。可是朝廷竟然以失事罪名,停了俞大猷的俸祿。直到後來俞大猷又在海上燒了五十多條倭船,才恢複俸祿發放。

抗倭民族英雄俞大猷,在官場上到底有多倒黴?第一次倒黴第二次倒黴第三次倒黴第四次倒黴第五次倒黴第六次倒黴本文系原創文章,版權歸【文藏】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嘉靖三十四年(1554年)春,倭寇大舉入侵,在總督張經的指揮下,俞大猷與諸将士在王江泾大敗倭寇。可這次功勞卻被嚴嵩的幹兒子趙文華和同謀胡宗憲冒領了,俞大猷被降職。其實,這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了,同樣有功的總督張經直接被砍頭了。

後來,有倭寇退走,俞大猷繼續出海追擊,倭船戰火、飓風損失很多,僅剩三百人逃到岸上,但其他地方的倭寇往一直這裡彙集,又糾集起四十多艘倭船。巡撫不明就裡,彈劾俞大猷放縱倭寇,結果嘉靖帝雷霆大怒,剝奪了俞大猷家族的世襲特權,并說俞大猷是死罪,讓他立功贖罪。

抗倭民族英雄俞大猷,在官場上到底有多倒黴?第一次倒黴第二次倒黴第三次倒黴第四次倒黴第五次倒黴第六次倒黴本文系原創文章,版權歸【文藏】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俞大猷又以多次擊殺倭寇的戰功,不僅贖了莫須有的罪名,還升為署都督同知。可是,官椅還沒坐熱乎,他又被人坑了。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著名海盜頭目汪直的餘黨盤踞在舟山、岑港作亂。因不斷有倭寇彙入海盜團,俞大猷和戚繼光兩軍合圍都久攻不下,朝廷就罷免了俞大猷和戚繼光的職位,并限期一個月,讓他們平定倭寇。

俞大猷和戚繼光發了狠的攻打倭寇,好不容易勝利了,可是總督胡宗憲又私自放走了被圍困的倭寇。有大臣彈劾胡宗憲,胡宗憲就把背鍋推給俞大猷。俞大猷禍從天降,被逮捕入獄,再次被剝奪世襲特權。

抗倭民族英雄俞大猷,在官場上到底有多倒黴?第一次倒黴第二次倒黴第三次倒黴第四次倒黴第五次倒黴第六次倒黴本文系原創文章,版權歸【文藏】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第七次倒黴

好在俞大猷有一位執掌錦衣衛的好友陸炳,陸炳跟嘉靖帝關系非常好,且官職非常高。陸炳用重金賄賂嚴嵩之子嚴世蕃,請嚴嵩幫忙,讓俞大猷獲釋出獄。俞大猷又回到軍隊,先是在北邊重創蒙古騎兵,又到廣東平定張琏起義。可是,又有人冒領俞大猷的戰功,飽(倒)經(黴)風(透)霜(頂)的俞大猷早就看淡風雲,都懶得計較了。

參考書目:《明史·俞大猷傳》

抗倭民族英雄俞大猷,在官場上到底有多倒黴?第一次倒黴第二次倒黴第三次倒黴第四次倒黴第五次倒黴第六次倒黴本文系原創文章,版權歸【文藏】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文:阿風)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使用【文藏app】,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衆号&微網誌&頭條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