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字号那家館的當家菜,東北人都愛的白肉血腸

曾幾何時,一首《東北人都是活雷鋒》引發了網絡上的flash動畫風潮,诙諧幽默的歌詞,讓大家都能哼唱上幾句“俺們那嘎都是東北人,俺們那嘎盛産高麗參,俺們那嘎豬肉炖粉條,俺們那嘎都是活雷鋒……翠花,上酸菜!”這裡的酸菜就是指“酸菜炖白肉血腸”,在東北,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做白肉血腸,但是要說做的最正宗的那還得是老字号那家館家的,那是那家館的當家菜,更是百年曆史的精髓味道。

老字号那家館的當家菜,東北人都愛的白肉血腸

那家館的原名叫吉興園,位于遼甯沈陽市,可以說在沈陽市,沒有人不知道老字号那家館的。那家館最早創始于清朝的同治年間,也就是1874年。創始人那吉有祖籍沈陽,是滿族正白旗人。那吉有根據東北民間及滿族人逢年過節喜愛殺豬吃白肉血腸的習慣,在原有溜肝尖、溜三樣等菜肴的基礎上增添了白肉血腸這一品種,并不斷加以改進提高,逐漸地“吉興園”的白肉腸聲名遠揚,受到了遠近顧客的一緻贊譽。

老字号那家館的當家菜,東北人都愛的白肉血腸

到了清末民初,吉興園正式挂牌那家館,日寇侵占沈陽時那家館一度遷往北京,直到1957年那家館又重新在沈陽開張。雖然曆經磨難,但是那家館的當家菜白肉血腸的味道是不變的,更是曆久彌新的。

老字号那家館的當家菜,東北人都愛的白肉血腸
老字号那家館的當家菜,東北人都愛的白肉血腸

那家館經營的傳統風味白肉主要有兩種:一是“蒸白肉”。它選用皮薄肉嫩的腰排上的五花肉,将其切成長6寸,寬4寸的肉方,洗淨後上鍋煮至七八成熟,撈出晾涼。然後切成薄片,再放入屜内蒸一會兒。肉片略呈卷狀,肥而不膩,肉爛香醇。

老字号那家館的當家菜,東北人都愛的白肉血腸
老字号那家館的當家菜,東北人都愛的白肉血腸

另一白肉是“抽刀虎皮白肉”,其用料、刀工與蒸白肉相同,其不同之處是将肉方煮四五分鐘後,取出用爐火烤成金黃色,然後放入鍋中煮熟。肉片呈金黃色,肉爛醇香,肥而不膩。那家血腸選用新鮮豬血制成,腸衣用豬的小腸并經過多次洗滌,血腸灌好後開水下鍋慢煮,煮好出鍋用冷水浸泡即成。其特點是血腸明亮,味美鮮嫩。

老字号那家館的當家菜,東北人都愛的白肉血腸

百年老店那家館正是這樣用心選用的白肉血腸,加上制作精細、調料味美是以當家菜白肉血腸自然是做到了白肉肥而不膩、肉爛醇香、血腸明亮、鮮美細嫩;吃的時候配以韭菜花、豆腐乳、辣椒油、蒜泥等佐料,更加醇香鮮嫩,脍炙人口。想來這也是老字号那家館在百年沉浮中越做越好的秘訣吧。

更多中華老字号文化,敬請關注老号營;文章來源于老号營,如有轉載,注明出處。若任何團隊及個人私自轉載盜用,一律追究相關責任,敬請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