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周宣王在位期間,周朝有哪些中興的表現?

作者:拾點國學

周宣王是西周第十一代天子,名姬靜。史書稱其為厲王之子。關于周宣王如何登上王位,據《史記》載:

于是國莫敢出言,三年,乃相與畔,襲厲王。厲王出奔于彘。太子靜匿召公之家,國人聞之,乃圍之。召公曰:‘昔吾驟谏王,王不從,以及此難也。今殺王太子,王其以我為仇而怼怒乎?夫事君者,險而不仇怼,怨而不怒,況事王乎!’乃以其子代王太子,太子竟得脫。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共和十四年,厲王死于彘。太子靜長與召公家,二相乃共立之為王,是為宣王。

周宣王在位期間,周朝有哪些中興的表現?

宣王吸取父親厲王的教訓,繼位後立即昭告百姓:山林川澤為天下共有,即使是王室貴族也不能獨占;處理政事時,會與大臣們商議,絕不獨斷獨行。此外,宣王還廣選賢才,得到仲山甫、方叔、尹吉甫等人才,加上周、召二公輔政,他的統治得到堅實的後盾。在他的整頓下,已衰落的周朝出現一時的複興。

宣王時期,外臨與犬戎、西戎、淮夷、荊楚等部族激烈的民族沖突,内有諸侯勢力膨脹,階層沖突仍然緊張之患。

自滅殷商後,周朝“封邦建國,以摒周室”,兼并八方戎夷等少數民族的土地人口,擴充勢力範圍,鞏固疆域統治。西周中後期,随着雙方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周邊民族與周王朝的社會沖突加劇,沖突不斷。“昭王南征而不複”(《左傳》);穆王征犬戎“得四白狼,四白鹿以歸”(《國語》),對徐淮之地派遣戍守之師;厲王時,南淮夷侵入伊洛地區。到宣王時,周王朝與各部族的沖突愈演愈烈。

周宣王在位期間,周朝有哪些中興的表現?

周宣王即位後,淮夷叛亂得到了根本解決。按《古本竹書紀年》載:“六年,召穆公帥師伐淮夷。王帥師伐徐戎,皇父、休父從王伐徐戎,次于淮。王歸自伐徐,錫召穆公命”。正是在周宣王六年(公元前822年),西周軍隊消滅淮夷的冉、翼、鈴、達四位首領,獲得俘虜、牲畜及财物,取得戰功。

此戰過後,淮夷徹底臣服于西周。

很快,宣王決定以召穆公為主将,方叔為副将,舉軍南征荊楚,并大敗楚國,迫使楚國南遷,并臣服周室。

實際上,對于并非燃眉之急的戰争卻輕率發動,會将整個國家拖入戰争泥潭不可自拔。

周宣王在位期間,周朝有哪些中興的表現?

而在周朝國内,随着社會經濟的發展,王室以及不同階層因在社會資源和社會權力的配置設定等諸多問題上,産生了難以調和的沖突。

周朝統治的特點,是天子、諸侯和卿大夫各有其土,各治其民。

是以,當宣王進行一項“料民于太原”政策時,也就是說在大原這個地方進行人口普查試點工作,友善今後按戶口抽取壯丁參軍,收繳賦稅補充國庫。誰知,剛開始部署,就遭到各級政府部門的頑強抵制。大臣樊仲山就說:“群眾的數目是不能專門進行檢查統計的啊(民不可料也)!但宣王不顧王室貴族大臣們的反對,堅決進行戶口普查。盡管對提高國家管理水準起到一定作用,但也“得罪”了各諸侯貴族士大夫等。

周宣王在位期間,周朝有哪些中興的表現?

宣王還改善了君臣關系。《史記•周本紀》稱:“宣王……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遺風,諸侯複宗周。”宣王初年,“王命蹶父如韓,韓侯來朝。”但仍同諸侯産生沖突。宣王十二年,宣王私愛魯武公次子戲而不顧大臣的建議立為太子,後為魯懿公,後伯禦殺戲自立,後宣王伐魯殺之,立稱為魯孝公,期盼他能做個順從的諸侯。

誰知,宣王二年,曹幽伯弟蘇殺幽伯代立。十二年,胡公子入齊,齊人攻殺厲公。後厲公子赤繼位,誅殺厲公者七十人,魯國伯禦與魯人弑懿公自立,衛武公在鳌侯的葬禮上襲攻共伯于墓上,逼其于墓道自殺¨]。晉穆公弟自立,太子仇出奔。

周宣王在位期間,周朝有哪些中興的表現?

這一時期諸侯國内頻繁的沖突,反映出“王道衰微”而發展的惡果。

對于周宣王時期西周國力的短暫恢複,曆史上稱之為“宣王中興”。

不過,這種中興的局面沒能維持多久。宣王在位四十六年,南征北戰,盡管擴大西周疆域,但也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國家早已衰敗不堪,周王朝重新出現了衰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