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急之下,與會宴飲的侍中傅祗近前,苦勸楊駿說:“太尉公,事不宜遲啊!您應該立刻作決斷!我點算您的太尉府兵,數目不下兩三千人,即便宮内兵能夠包圍太尉府邸,他們得令出拒,尚且能支援一陣,何況我們現在完全可以先發制人呢……據我判斷,宮内事起,必是有人趁元日宴樂的時候倉猝行事,未必計劃周全,隻要您臨危不懼,應急制亂,不僅可以免禍,還能挽狂瀾于既倒,順勢平滅京城内外的心腹大患!”
言畢,傅祗趕忙喚來幾位面色驚惶的楊駿家将,讓他們即刻率領部分太尉府士兵迅速前往府邸各處門樓和牆堞先登,以防宮内禁衛兵率先控制制高點。
幾個家将拱手躬身,但沒有一個人行動,都眼巴巴望着楊駿,等待他的指令。

楊駿 畫像
此時,太尉府外面火光沖天,更多的亂箭飛入,更大的喊殺陣陣傳來。
與座的諸位大臣,個個張皇無措,無不緊張注視着楊駿的一舉一動。隻有他有臨危不亂的表現,座中人心才有可能安穩下來。
“……宮内變起,情況難測啊……我的手下劉豫還掌握着左軍,不知道他那裡能否控制得住……”楊駿臉色煞白,他怯懦的本性,至此暴露無遺。“宮城的雲龍門嘛,巍峨壯麗,乃魏明帝之時耗費無數人力、物力建造,奈何以火燒之!……”
一直在楊府後園與幾個友人宴樂的楊駿之弟、太子太傅楊濟,聽聞事急,匆匆趕來,聲淚俱下道:“兄長,此時不能決斷,必緻滅族之禍!我早就勸你留汝南王等宗室在朝内共參朝政,那樣的話,别人就無從得間撼搖輔政諸大臣,我楊氏宗族也得保全……事已至此,您要拿定主意啊,拼死一搏,或可成功……我手下養有秦中壯士四百人,全是神箭手,平素恩養此輩,必能臨亂效力!”
楊濟 畫像
楊駿另外一個弟弟、身為太仆的楊珧,也不知道從哪裡趕來,跪地勸言:“曆觀古今,一族二後,未嘗得全;王莽五公,兄弟相代。如今,我們楊氏有太後在内朝,兄弟三人,三公并列,共據要位,尊榮至極,難免遭受覆宗之禍。我一直上表皇帝,乞求緻仕,朝中大臣張華盡知此時,書表藏在太廟的石函之内。如果兄長内心畏怯,自可開府叩頭納诏,不要興兵抵拒,您可以直接求見皇帝自辯……”
情搖神蕩,擺手搖頭,楊駿嗫嚅道:“我手中有武帝臨終時候的顧命诏書,即便日後在皇帝面前辯解,此诏也能救我性命……”
在場群僚,見楊駿危急之時如此不濟事,又聽楊珧如此說,都知道留于太尉府内太危險,紛紛散走。
楊珧 畫像
看到楊駿臨大事如此懦弱猶疑,侍中傅祗深歎一聲,拉起潘嶽就往外走。他怕潘嶽不曉事,邊走邊大聲嚷嚷道:“事情危急,我們做臣子的,應該趕赴宮内,保護皇帝的起居,安仁,你也和我一起去吧……”
“傅侍中,我該如何是好呢?”楊濟見事急,無可奈何地向傅祗發問。
“您身為太子太傅,城内大亂之時,自然應該前往東宮護駕,以太子安危為要事!”傅祗胡亂給楊濟出主意。
潘嶽失魂落魄,任由傅祗拖着自己從楊駿的府邸往外跑去。
忽然間,潘嶽想起了石崇前日給自己的錦囊,就顫抖着雙手,急切地摸索出來,打開那塊揉皺的薄絹細看……
潘嶽(潘安) 畫像
一轉眼的功夫,本來熙熙攘攘的楊駿府邸,來人走個淨空。那些太尉府内守護的兵士,雖然個個攮兵裹甲,卻苦于無人指揮,近兩三千人,都湊集在府門前空地上,交頭接耳,不知道如何是好。
門廊那些根根拖着長長暗影的柱子,在垂死的夕陽光線下,構成鬼魂似的光。火光和亂箭中,它們顫動不定的輪廓,鑲嵌起詭異的團團黑影。
楊駿府邸院内腳步的雜亂聲音,很快消失得無影無蹤,就連他自己兩個弟弟,混亂中也都随衆跑出了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