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路邊的野花到底能不能摘

作者:紅星新聞

又到了川西最美的時節,潔白的雪山、清澈的溪水、綠綠的草原,藍天白雲下,牛羊成群、繁花點點。

無論是自駕旅行,還是戶外徒步,看到有一片花開時,總忍不住停下來拍幾張照,而順手摘幾朵花,好像也是自然不過的情況。不過對植物愛好者來說,這是他們不願意看到的情況。

不久前,有位植物愛好者吐槽說,他去茂縣九頂山徒步的路上,看到很多摘花的人,他寫道:

我看見一個小姑娘拿着大把的驢蹄草和鸢尾花。我對她說,“小朋友,摘花是不對的。”她對我白眼一翻。我看見一個大媽摘了大把的西藏杓蘭,上前和她理論,“這花是國家保護植物,你怎麼能摘?”“啥子保護植物,到處都是。”“到處都是也是保護植物啊。”“這麼多得嘛。”“花再多也沒有人多啊。”“神經病。”大媽轉身走了。

那麼,路邊的野花,我們到底能不能采?(花椒)

路上走,美麗花兒摘幾朵?

每年7、8月的川西高原地區,漫山遍野可以用“花開似錦”來形容,漫步其間,滿眼都是高原花卉炫目張揚的色彩。報春、鳳仙花、綠絨蒿、馬先蒿、虎耳草、沙參、紫堇、鸢尾、杓蘭、貝母、百合……都趁着高原的短暫夏天盛開了,上百種植物組成了壯觀的花海,原本光秃的碎石坡和草甸都被鋪開的花毯蓋了起來,看似荒蕪的流石灘上更是長出了許多奇特的花,很多花期短暫,難得一見的花仿佛一下子呈現在面前,讓人根本挪不動腳步,心中隻有感歎和對大自然的敬畏。

在這個季節,人們既可以輕松地靜靜欣賞高山花境之美,也可以鑽林子,爬草坡,體會尋找的艱辛和樂趣。

但作為植物愛好者,我們也看到,這個季節,無論是在九頂山還是巴朗山、四姑娘山、貢嘎山,在這個季節,每一個風景如畫的地方,總能看到一路上被丢棄的花朵。這些被遊客随手采摘,擺拍再丢棄的花朵比比皆是,而高山草甸上,到處都是摘花的遊客們的歡聲笑語。

在這個時節,還有更多專程趕來的“采藥人”,他們瘋狂的挖取貝母、川赤芍、雪靈芝還有毛絨絨的雪兔子,和遊客随手采摘丢棄的方式不同,他們帶着明确的目的性:整株挖走,将一個又一個山頭掃蕩幹淨。

不要覺得花兒這麼多,摘一兩朵無所謂,人們絡繹不絕地走過,這樣摘來摘去,這些花兒們能堅持多久?

有的花,可能一生就開一次

也許我們常從花店買花,覺得采摘花朵并沒有什麼不妥。不過培育的花和自然界的花,是不同的。

比如生長在海拔2800~4300米山坡草地的紅花綠絨蒿,它的花葶從蓮座葉叢中生出,花單生于基生花葶上,下垂,花瓣呈現出令人炫目的紅色絲綢般的光澤,當第一次遇到紅花綠絨蒿時,許多人都會不由自主地目醉神迷于那一抹嬌羞的紅色。

“我發現了它,我的紅色情侶,它生長在灌木叢中,仿佛要我驗證它的身份。”這是1903年的夏季,年輕的植物獵人威爾遜在他的第二次中國行中,首次在四川西北的邊陲小城松潘縣附近海拔3650米的山地,與他夢寐以求的紅花綠絨蒿相遇時的情景。

不過很難有人想到,開出這樣華麗的花朵,讓人如此神馳向往的綠絨蒿,一生隻開一次花,結一次果,結實之後,它的生命就會結束。為了這一刻,為了讓自己的基因延續,它已經默默等待了6年,它的一生就為這個季節裡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綻放而努力。

其實,西南山地的高山植物是多年生一次開花的,比如塔黃、貝母要經過六到七年才能開花,貼地生長的雪靈芝要經過無數年才能長到那麼小小的一團。當你摘下它們的花朵和挖走它們的植株的時候,意味着它們所有為種群繁殖的數年付出,都在那一刻結束了。

是以,在高山上采花和挖取意味着這株植物将會“無兒無女”,而對整個物種而言,它們的種群數量也會減少,甚至有“斷子絕孫”的可能。而在西南山地的高山地區,生态一旦被破壞,也可能是再也不能被修複。

很脆弱,破壞了就很難恢複

作為一名植物愛好者,我不希望大家到川西旅行的時候随手摘花,還有一個原因是,這裡的生态其實很脆弱。

川西地勢高寒,自然條件嚴酷,能夠在這裡生存的植物都極為珍稀。它們能在短暫的夏季盛放出一片花海,這是它們在惡劣的環境下,用自己的“智慧”适應自然長期演化的結果。

雪兔子和雪蓮是親緣關系很近的物種,它們都是菊科風毛菊屬的植物。

雪蓮之是以有“蓮”的稱謂,是因為它的頂生花序有多個大型的膜質苞葉,展開後如同盛開的蓮花,這些膜質的苞葉建構出了雪蓮的“溫室系統”。而沒有膜質苞葉的雪兔子就采用了另外一種辦法,它們的頭狀花序上密被白色絨毛,就像蓋上了厚厚的羽絨被。不要小看了這層讓雪兔子顯得萌萌的毛絨絨的“羽絨被”,在冰緣帶極端的天氣下,它可以為植物繁殖器官的發育提供一個相對穩定的小環境。同時還能夠提升雪兔子花序表面的溫度,吸引為它們傳粉的昆蟲。

雪兔子這類植物中的許多物種都生長在平常人難已到達的西南山地的高山地帶,在很長的時間裡,它們相伴雪山,頑強生長,和其他植物一起,在白雲之下群峰缭繞的“中國的西部花園”,為大自然書寫着生命的贊歌。在民間傳統中,把這些來自于高山的植物視為能治療多種疾病的“神藥”,但過度的采挖讓雪蓮與雪兔子日益匮乏。

我們更應當愛護大自然賜予我們的這些高山物種瑰寶,我們眼中的“高山花海”遠沒有我們想象中那般的強健,它們極為脆弱,一旦被破壞就再也難以恢複原貌。欣賞它們而不去傷害它們,愛它們而不去采摘它們,高山是它們的家園,觀花人應該隻用鏡頭記錄它們的美好。

不濫采、不購買野生植物

“上山不帶火,下山不帶青”,是很多植物愛好者的原則,不過對大部分人來說,大家已經習慣了把自然環境下生長的野生植物視為無主之物,也就是說它既然無主,那誰挖了、誰撿了就歸誰。另外,也有人覺得,草原上的那些花兒,即便我不去摘,牛羊也會去吃。既然牛羊可以吃,為什麼我不能摘呢?

大多數人在旅行的途中摘花,也許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愛美之心,初衷是對美好事物的愛,隻是我們喜愛的方式不對罷了。一個人摘一朵花,對于整個生态系統而言,影響似乎是微乎其微的。但每個人都抱着這樣的想法,對于生活在西南山地的高山植物而言,就是一場可能帶來嚴重後果的災難。

和花友、驢友、遊客們的采摘相比,對于一些野生植物,其實更大的威脅來自于掠奪式的商業野采,以及對環境破壞式的開發。

我們都懂得環境對自己的重要,就别為了一己的私欲采花,别去和牧場吃花果腹的牛羊比。相信随着社會文明程度的逐漸提高,有越來越多的人在保護生态環境,保護野生植物物種資源上,了解、贊同不濫采野生植物和購買野生植物商品并身體力行。(孫海)

繼續閱讀